课程《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技术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最新发展动向。由于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层出不穷,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发展变化比较快,因此该门课程紧贴教育技术发展最前沿,给学生讲授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处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该门课程能够丰富其专业知识、开阔其学术视野、培养其专业兴趣。因此该门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学方面,该门课程以讲座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比较新颖、前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式以外,课堂讨论也是必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依据教育技术当前研究热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暂时定为以下八个模块: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慕课、翻转课堂、TPACK知识框架、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等。
《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
1.课程代码:08183230
2.课程名称(中/英):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minar
(二)课程类别及课程性质
1.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2.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三)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16;总学分数:1
其中,讲授学时:16 ,实践(实验)学时:0
(四)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本科)
开设学期:第2学期
(五)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
后续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
二、课程简介
课程《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中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技术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最新发展动向。由于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层出不穷,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发展变化比较快,因此该门课程紧贴教育技术发展最前沿,给学生讲授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处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该门课程能够丰富其专业知识、开阔其学术视野、培养其专业兴趣。因此该门课程在教育技术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学方面,该门课程以讲座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比较新颖、前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式以外,课堂讨论也是必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依据教育技术当前研究热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暂时定为以下八个模块: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慕课、翻转课堂、TPACK知识框架、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等。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该课程教学目的与专业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课程名称 | 培养 要求1 | 培养 要求2 | 培养 要求3 | 培养 要求4 | 培养 要求5 | 培养 要求6 | 培养 要求7 | 培养 要求8 | …… | …… |
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 | ◎ | ● | ◎ | ● | ○ | ◎ | ◎ | ● |
说明:表格要清晰展示该课程与每项培养要求达成的关联度情况,关联度强的用“●”标识,关联度中等的用“◎”标识,关联度弱的用“○”标识;每门课程与4-8项(底线为总培养要求的50%)培养要求相关联。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当前的研究热点,深入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当前最新的发展动向,初步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学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进而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开阔其学术视野、培养其专业情感。借助于上述这些变化,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专心从事专业课程学习,能够适应未来教学工作岗位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最终在专业方面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内涵与价值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加热爱教育技术学专业,形成专业认同感;
第二,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当前的研究热点,对当前的一些研究热点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价值判断;
第三,深入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当前最新的发展动向,并且能够根据发展方向的改变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
第四,初步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学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形成广阔的学术视野与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适当开展研究工作。
四、教学内容
模块一 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共2学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育难点问题
二、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报告
三、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方法
四、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五、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
六、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模块二 智慧教育(共2学时)
一、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二、国际智慧教育的进展及其启示
三、智慧教育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
四、智慧教育环境及其实现方式设计
五、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现状
六、智慧教育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
模块三 教育大数据(共2学时)
一、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与挑战
二、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
四、教育大数据视角下学习分析应用的思考
五、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分析
六、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
模块四 慕课(共2学时)
一、慕课的本质、内涵与价值
二、慕课引发的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三、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四、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
五、关于我国慕课若干认识误区的思考
六、慕课课程的个案分析
模块五 翻转课堂(共2学时)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关键因素
二、翻转课堂在美国:历史、现状与课题
三、翻转课堂理念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四、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构建
五、翻转课堂给教师带来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六、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分析
模块六 STEM教育(共2学时)
一、STEM教育:内涵、特点与核心目标
二、STEM教育的国内研究综述
三、STEM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策略
四、美国、日本与德国中小学STEM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五、STEM教育的几大争议及回应
六、美国中小学实施STEM教育的个案分析
模块七 创客教育(共2学时)
一、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
二、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
三、校园创客生态系统的要素及构建
四、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我国创客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探讨
六、创客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模块八 TPACK(共2学时)
一、TPACK: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知识
二、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
三、TPACK框架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四、TPACK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
五、国外教师TPACK发展路径及启示
六、国内外教师TPACK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16 学分:1
章次 | 章标题名称 | 学时小计 | 讲授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实践 学时 | 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
模块一 | 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二 | 智慧教育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三 | 教育大数据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四 | 慕课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五 | 翻转课堂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六 | STEM教育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七 | 创客教育 | 2 | 1.5 | 0 | 0 | 0.5 |
模块八 | TPACK | 2 | 1.5 | 0 | 0 | 0.5 |
六、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没有课内实验
七、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没有实践环节。
八、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课程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 | 对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 ||||||||||||
讲授法 | 启发式 | 讨论法 | 案例法 | 项目教学 | 实验室 实验 | 技能训练 | 研究与设计 | 小组教学 | 个别教学 | 课程作业 | 课外阅读及自学锻炼 | …… | |
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 | √ | √ | √ | √ | √ |
说明:每门课程应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中打“√”。
2.主要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将采取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程作业等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教学。
讲授法:讲授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
启发式:本课程将在以下教学内容上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块一,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模块二,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模块三,教育大数据视角下学习分析应用的思考;模块四,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模块五,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构建;模块六,STEM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策略;模块七,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八,TPACK理论研究面临的挑战。
讨论法:本课程将安排八次课堂讨论。模块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育难点问题;模块二,智慧教育环境及其实现方式设计;模块三,大数据的内涵;模块四,慕课引发的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模块五,翻转课堂给教师带来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模块六,STEM教育的几大争议及回应;模块七,创客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模块八,信息化时代教师为什么需要TPACK知识。
案例教学法:本课程将在六次课当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模块一,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模块二,智慧教育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模块三,教育大数据应用案例;模块四,慕课课程的个案分析;模块六,美国中小学实施STEM教育的个案分析;模块七,我国创客教育的案例。
课程作业:本课程安排两次课程作业。模块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模块七,对创客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解。
九、考核与成绩评定
1. 该课程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 | 对应的评价方法 | |||||||||
课堂表现 | 实验报告 | 项目作业或报告 | 课程作业或报告 | 口试 | 口头报告 | 上机操作 | 实践操作 | 期中考核 | 期末考核 | |
教育技术学前言讲座 | √ | √ | √ |
说明:每门课程应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现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在相应的评价方法中打“√”。
2.具体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该课程总分为100分,期末成绩60分,课程作业20分,课堂表现10分,出勤率10分。
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办法:期末考核要求提交一篇小论文;布置两次课程作业,每次课程作业10分;每回答一次课堂提问或参加一次课堂讨论,加5分,不参加者即不加分也不扣分;每旷课一次,考勤分扣2分;累计旷课五次以上,课程最终成绩为不及格。
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教育在变革——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熊才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变革》,冉崇礼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探索》,陈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3.《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胡小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十一、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