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计算机应用(VFP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非理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菏泽学院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31002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VFP程序设计)

课程总学时/学分:32 / 2 (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16学时)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非理工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VFP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科专业需求,理工科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非理工科(文史、经管、艺术、体育、外语和教育专业)开设《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内容着重介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使学生了解Visual FoxPro的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独立编写VFP程序,并结合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功能,实现信息管理与查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操作、查询;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编程技巧及可视化编程功能,并能运用Visual FoxPro进行数据处理。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根据学校“一体两翼,三经四纬,五个保障”的宏观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围绕“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思路进行,积极发挥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所学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院根据学科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面向不同的学科专业开设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分类教学”的改革思想,体现其多样化和人性化的特征,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熟悉 Visual FoxPro的操作环境;

(2)掌握Visual FoxPro的各种数据类型及各种表达式的书写;

(3)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和表的创建、插入、查找、删除记录等各种操作;

(4)掌握关系据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各项查询功能和数据操作;

(5)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查询设计器及视图的各种操作;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设计;

(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表单的建立及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

(8)掌握菜单、报表的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培养学会前台工具和后台数据库的接口;能将各自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根据本学科特点和需求自己编写类似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数据库管理软件。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思维能力;

(2)通过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书写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从知识、素质、能力、德、智、体、美七个维度形成教学内容方阵,分课内、课外展开教学。

素质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科技素质

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

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具有能将各自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有耐心,精益求精,让系统尽善尽美。

5.身心素质

具有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强。

能力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程序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贯彻课程思政精神,由于程序设计就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是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于一体的,在学习中能结合知识点开展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

智育:主要体现在知识点的难点重点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启迪与激发,设计思路就是最能体现创新。

体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阳光心态,在程序设计中,耐得住寂寞,经得了加班,要有体力还要有毅力。

美育:通过程序设计技巧及程序设计之美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程序,爱上程序设计,体会程序设计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2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4.常见的数据模型。

5.E-R模型。

※6.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属性、域、元组、关系模式、关键字等。

※7.三种专门的关系运算。

8.关系的完整性。

(二)VFP 9.0系统初步(2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VFP中常用的文件的类型。

2.VFP的启动和退出。

※3.VFP的用户界面:上下文敏感菜单、工具栏的新建和定制。

※4.VFP的命令窗口:显示、隐藏命令窗口的使用。

5.VFP的工作方式:交互工作方式、程序执行方式。

6.VFP环境设置:“选项”对话框的使用、set命令的使用、默认目录和搜索路径的设置。

7.项目管理器的使用。

(三)数据类型与运算(4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VFP能处理的11种数据类型。

2.VFP支持的6种常量类型。

3.变量的基本概念、类型(字段变量、系统变量、简单变量、数组变量)。

※4.变量操作命令:命名、赋值、显示、清除。

※5.数组: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存储格式、数组元素的引用。

※6. 算术、字符、日期(日期时间)、关系、逻辑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及表达式求值。

※7.常用内部函数:数值函数、字符处理函数、日期(日期时间)函数、数据类型转换函数、逻辑函数和测试函数等。

(四)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6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设计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数据库的创建方法:使用项目管理器、使用“新建”对话框、使用命令方式。

※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打开、修改、删除、关闭。

4.表的建立:设计表结构、输入记录。

※5.表的基本操作:表的打开、显示表结构、显示表记录、修改表结构、批量修改表记录、记录定位等。

※6.表的排序和索引:索引种类、创建索引、指定主控索引、删除索引。

7.表的统计操作:求和、求平均值、统计记录条数等。

※8.多表的使用:工作区的概念、工作区的选择、建立表之间的临时关联。

9.表间永久关系的建立和参照完整性的设置:一对一关系的创建、一对多关系的创建、多对多关系的创建。

10.自由表的创建及基本操作:自由表的创建、向数据库中添加表及从数据库中移去表。

(五)SQL语言及应用(6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SQL概述。

※2.利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简单查询、嵌套查询、多表查询以及查询结果的输出。

3.利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定义:建立表结构、修改表结构。

※4.利用SQL语句进行记录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

(六)查询与视图(2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修改查询、查询结果输出重定向。

※2.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3.视图设计:建立单表视图、建立多表视图。

(七)结构化程序设计(6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程序的基本概念:程序与程序设计。

2.程序文件的创建、修改、保存与运行。

※3.常用的基本语句及输入输出语句。

※4.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5.过程及用户自定义函数:过程的定义及调用;自定义函数的定义及调用。

6.参数的传递。

7.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局域变量、私有变量、全局变量。

(八)表单设计(4学时)

知识点(※为重点内容):

※1.利用表单设计器建立表单及运行表单。

2.设置表单数据环境。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对象、类、属性、方法的概念。

※4.常用表单控件: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选项按钮组、复选框、微调控件、列表框、组合框、编辑框、表格控件、图像框控件、计时器控件、线条形状控件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程采用以任务驱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以兴趣为先导,精心设计上机练习题目,重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同一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课前准备。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把课程内容按知识点的录成微课,并根据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制作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时搜集了一些网络课程、大学MOOC平台。

课前教师把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件、网络课程、案例、试题、相关资源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生主要根据有指导性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并能完成针对性的测验,对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解决,也可以课下和同学讨论或者在平台给老师留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备课。

2.课堂教学。

课上教师根据测验和学生的留言,让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相互评论的方式解决疑难,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师同时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并对其进行量化。

3.课后反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总结反思即对学习过程的简要归结,其本身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于学生而言,总结反思有助于增强原有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调整知识网络体系的内部结构。通过总结反思,随时监控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得当与否,以便在下一次学习中有更好的体验;于教师而言,有助于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4.自主课外编程实践。

以在线测评系统为辅助学习手段,结合传统教学和在线实践各自的优点,将在线训练方式应用于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探究式学习。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1:数据库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2:常量、变量及运算符的应用

实验3:常用函数的应用

实验4:数据库、表的操作

实验5:SQL语言的数据查询、定义及操纵

实验6:创建和运行查询、视图

实验7:程序基本结构的应用

实验8:定义和调用过程及参数传递

实验9:表单中简单控件的设计与应用

具体要求见实验指导书。

七、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与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八、考核方式

为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过程质量监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有考勤、预习成绩、平台成绩、课堂表现、上机试验,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一般采用机考,占7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黄先珍.Visual FoxPro 数据库技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1

[2] 黄先珍.Visual FoxPro 数据库技术基础上机实验.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3

学习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数据库系统(上):模型与语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1516002

中国人民大学王珊教授《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RUC-488001

菏泽学院《Visual FoxPro数据库技术》: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00942241.html

执笔人:宋丽娜 20180715

审核人:杨青雷 22018720






留言板 Message Board
条留言  共

  • 参与互动
    Interaction

  • 扫码加入课程
    Scan QR Code
教学队伍Teaching Members
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请求信息:
  • 学号号:
  • 班级选择:
  • 附注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快速加入本课程!

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
课程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