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良: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来源: 吴志良/
澳門基金會
10
1
0
2024-12-21

原标题: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

 

澳门的文学是流动的文学,也是漂泊的文学。流动,是因为天南海北的文人骚客东来西往,留下了不少笔墨。漂泊,是因为从前即使长住在澳门的人,也当自己是旅居。对于华人移民来说,澳门回归祖国之前,他们对故乡的感觉近在咫尺,远在天边;而对于葡萄牙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故乡则更加遥不可及。正因为源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太浓太重,无论是华人还是葡萄牙人,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乡愁。

英国诗人奥登曾称澳门为“天主教欧洲的一棵野草,非葡非汉”。与其说“非葡非汉”,不如说“又葡又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澳门多元文化的特点,这也是当今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背景。如果将澳门比喻成一个文化符号,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很容易识别、读懂和接受。如果我们将这个符号做大做强,用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澳门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向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基地。

3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启幕

 

今年3月份,中国作协举办“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欢迎仪式上,我百感交集:“感谢娘家的精心安排,我们终于名正言顺回家了,理所当然回到温暖的家。2014年我们组织澳门作家来北京访问时,就倡导澳门文学要回归祖国文学大家庭,回归主流。1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文学大家庭名副其实的一分子。”

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大家庭。无论是回归前还是回归后,澳门文学人的心和祖国都紧紧相连;虽然离开祖国的怀抱很久了,但澳门人与祖国一直同呼吸、共命运。此乃乡愁之源。

文学是最能触动深层情感、引起共鸣共情的文化表现形式。2017年我们倡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其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学界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积极参与人文湾区建设,共同书写大湾区,以期建立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增强港澳同胞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使得港澳作家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学大家庭,并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贡献港澳的力量。

俯瞰澳门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们相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港澳文学,能够更好地丰富中国文学,增强中国文学的多样性。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特殊地位和“一国两制”的特殊优势,可以为中国文学增加国际话语权发挥独特而关键的作用。我们还相信,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面鲜艳旗帜,也会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为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找一个有效的模式。

(作者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