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学者 虚位以待】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来源: 吴培良/
燕山大学
1410
2
0
2024-08-14

燕山大学简介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00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568人,副教授678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53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7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

学校设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2000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承担“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00余项。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隶属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本学科1976年创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5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06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至今省内唯一)2012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获批国防科工局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防特色学科,2021年获批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博士点(至今省内唯一)。目前,本学科共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软件工程系,下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并通过专业认证),并建有河北省计算机虚拟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网络感知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燕山大学-康泰医学省级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燕山大学-智谱AI大数据基础模型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支撑平台。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得B等级。20207月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经过近五十年的努力和沉淀,学科目前拥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9人,并已形成了软件系统安全、柔性软件、大数据与大模型、数据挖掘与可信推荐、具身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网络感知与资源优化、虚拟现实与数据可视化、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结合科技前沿与自身优势,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

1)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与大庆油田、中国商飞、徐工集团、秦皇岛港等单位的科研合作,在能源、制造、海洋、旅游等领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特别地,为C919等重大工程提供关键部件模拟,为2022年冬奥会索道图形化管理运营提供技术支持,承担丝绸之路、省旅发大会等项目,曾向前省委书记和省长展示混合现实系统。

2)积极投身国防信息化建设。自2017年获批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至今,本学科牵头承担9项国防前沿创新计划项目,参与承担国防项目20余项,将本学科在数据挖掘、智能控制、可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于军事态势分析、主动对抗系统目标导引、复杂场景对战仿真等问题上,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3)积极承办专业学科竞赛和学术会议。连续多年承办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多个品牌赛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授权,受河北省科协委托,2016年至今连续承办河北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每年组织省内70余所中学的800余名学生来校参赛。受河北省教育厅指定,2012年至今连续承办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设计大赛,2017年至今连续承办河北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此外,承办CCF WISA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高峰论坛、ACM中国新星奖及中国优博奖评审会、AIoT-IoE'2020CCKS‘2022ICICIC’2024等学术会议,与唐杰等校友创办北戴河·知识·智能论坛并成功举办十多期。瞄准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燕山大学-智谱AI大数据基础模型联合实验室,研发了法律大模型明镜、铁路大模型铁科智问和教育大模型子路,并面向本硕博学生开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识课。

 

上图:学科重视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上图:学科面向科技最前沿,构建攻关战斗堡垒,创办北戴河·知识·智能论坛

 

上图:学科瞄准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创办燕山大学-智谱AI大数据基础模型联合实验室

 

燕山学者及骨干教师待遇

 

燕山学者聘用条件

基本条件

(一)学风正派,治学严谨,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好,组织协调能力强。

(二)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独到的见解。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同行专家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成就。

(四)身体健康,素质优良,能倾心并胜任教育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

燕山学者领军人才

A: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普林奖等国际知名奖项的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人文社科领域国内外公认的领军人才、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海内外著名学者、或原则上近十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2.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且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B: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教授(或相当职务,须有终身职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或原则上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篇。

2.获国家级教学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2项。

燕山学者拔尖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A: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副教授(或相当职务,须有终身职位)、或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篇,或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2项。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经过学校认定的同级别国家级项目(不含子课题)负责人。

4.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0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1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2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

5.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5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5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

B: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海外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或成果条件高于燕山学者拔尖人才C类。

C: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排名前二)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二)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2项。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经过学校认定的同级别国家级项目或课题(不含子课题)负责人。

4.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5.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6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8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

6.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社会科学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且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燕山学者优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A: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排名前三)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篇。

2.获国家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前三)1项或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4.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注:达到燕山学者优秀人才B类岗位成果条件并获得省级人才称号的可申请燕山学者优秀人才A类岗位。

B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或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4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获省部级教学、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前二)1项。

3.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篇,且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注:达到燕山学者优秀人才C类岗位成果条件并获得省级人才称号的可申请燕山学者优秀人才B类岗位。

C:近五年内取得以下任意一条突出成果:

1.自然科学学科: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发表高被引/高热点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在TOP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社会科学学科:在《燕山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或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或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或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篇;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

2.理工类单项横向合同到款160万元;人文社科类单项横向合同科研到款80万元。

拟引进人员在达到相应类别岗位条件的基础上,学院还须对其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研判,对于优秀人才其主要成果产出年限可适当放宽,根据研判提出聘用建议。

 

注:本办法中未提及的其他人才,经学院、学校认定后,可比照相应类别人才聘用。

 

联系方式

有意应聘者,请访问http://zp.ysu.edu.cn/,注册登录后,按照招聘计划中相关学院和岗位提交个人申请,同时可以查看招聘工作进度。如有其它专业方面事宜,请与相应系主任联系。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任晓翠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335-8057078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箱:xybg@ysu.edu.cn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址:http://ise.ysu.edu.cn/

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吴培良,邮箱:peiliangwu@ysu.edu.cn

燕山大学软件工程系主任:冯建周,邮箱:fjzwxh@ysu.edu.cn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