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6G的可见光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来源: 马帅/
鹏城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招聘AI赋能通信方向博士后/博士生
3097
0
0
2021-07-09
“面向6G的可见光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随着无线通信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无线频谱资源短缺与通信业务量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人们尝试从物理层传输、资源分配以及网络规划等各个层面来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但无线频谱资源的紧张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未来无线通信在引入更多无线先进传输技术的同时,也期待着寻求新的可用频谱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可见光通信应运而生。可见光通信是一种利用400~800THz频段的新型无线通信方式,具有频谱丰富且无需授权、传输速率高、绿色节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将在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中担任重要角色。由于可见光通信的特殊性,传统无线射频通信的分析结果并不能直接应用在可见光通信中。2021年6月6日,中国信通院IMT-2030(6G)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将可见光通信列为了6G潜在的关键技术。面向6G的发展需求,可见光通信在很多方面均存在挑战,亟需进一步深入。为展示国内在可见光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电子与信息学报》拟推出“面向6G的可见光通信”专题,现发布专题征文通知。

 

可见光通信.jpg

 

logo纯蓝色字.png
专题主编

专题主编

王金元,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专题副主编

郭帅帅,山东大学教授

朱秉诚,东南大学副研究员

马帅,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

余礼苏,南昌大学副教授

黄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

 

 

logo纯蓝色字.png
征文范围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 信道测量与建模;

  • 性能分析;

  • 资源分配;

  • 收发机设计;

  • 调制、编码、检测技术;

  • 可见光定位技术;

  • 水下可见光通信;

  • 射频/可见光混合通信技术;

  • 物理层安全技术;

  • 通信与感知一体化技术;

  • 通信与隐蔽一体化技术;

  • 高速系统设计;

  • 可见光集成芯片设计;

  • 其他相关方向。

专题主编

 

image.png

 

王金元,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IEEE会员。研究方向为可见光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无人机通信等。目前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担任国际期刊《Sensors》专题编辑,曾担任国际会议ICFEICT 2021的workshop主席,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TPC member),担任多个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在包括IEEE JSAC、IEEE TWC、IEEE TCOM、IEEE TVT在内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已授权8项。

专题副主编

 

image.png

郭帅帅,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研究信号调制与检测(包括可见光通信、毫米波等场景)、语义通信、智能通信与网络等。2016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联合培养,2017年于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沙特国王科技大学通信理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受聘于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近五年,他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科技部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围绕高能效高可靠通信,他已发表包括IEEE JSAC、IEEE TWC、IEEE TCOM、IEEE TVT在内的学术论文4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1)、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EEE OJVT的编委,长期为IEEE JSAC、IEEE TCOM、IEEE TWC等期刊义务审稿;曾担任IEEE ICC、IEEE WCNC等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受邀就其在空间调制、智能反射面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讲学报告、特邀报告等。

image.png

朱秉诚,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研究方向为高精度无线光定位、衰落信道下的无线通信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光移动通信技术。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纵向及横向项目,参与973子课题、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等多个纵向项目。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包括11篇IEEE Trans.和IEEE JSAC。以第一作者身份在Globecom、ICC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5篇,合作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IEEE TCOM、IEEE CL、IEEE WCL模范审稿人。

image.png

马帅,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可见光通信、LiFi-WiFi聚合通信、地下空间通信定位一体化等。《控制与信息技术》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无线通信领域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专利转让3项。研制高速LiFi实时上网样机(970Mbps,泰尔实验室鉴定)等,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技术研发类一等奖等。

image.png

余礼苏,南昌大学副教授,中国通信学会江西科技志愿者分队队长,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见光通信、B5G/6G无线通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物联网,无人机。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或旗舰会议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曾担任IEEE通信学会成都分会学生活动主席;担任IEEE BigData 2021, AINIT 2021, BEEI 2020, ICCAIS2020, WCSP2019, MOBILITY 2018/2019/2020, SMARTTECH 2020等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组委会委员(专栏/分会主席);目前受邀担任SCI期刊Elsevier Physical Communication, Elsevier Computer Communications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编委/编辑/副主编/学术编辑/客座主编;担任IEEE JSAC, IEEE JSTSP, IEEE TWC, IEEE TCOM, IEEE GLOBECOM, IEEE ICC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旗舰会议匿名审稿人;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电信科学》、《通信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等期刊正式外审专家。

image.png

黄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设计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入选2019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16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合作作者发表SCI期刊/EI会议论文40余篇。担任IEEE JSAC、IEEE TCOM等1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担任ICC、GLOBECOM等多个国际会议的TPC Member。

 

logo纯蓝色字.png
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要求:可以为综述、论文、简报等形式的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 (http://jeit.ie.ac.cn/)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注明“面向6G的可见光通信”专题。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

截稿时间:2022年1月31日

网络出版时间:投稿后2月左右录用即可排版网络首发

纸刊刊出时间:约2022年6月

学报网站http://jeit.ie.ac.cn/

论文模板

http://jeit.ie.ac.cn/news/zuozhefuwuzhongxin/00d07e7b-add3-41a1-89f3-5403ead75a10.htm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