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竞赛】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华南师范大学校赛暨省赛团队选拔的通知
2611
0
2024-05-03

各位同学: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教育部等多部委主办,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赛。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大赛组委会工作要求,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工作,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华南师范大学校赛及开展省赛团队选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组委会组建评审专家组,由历届国赛省赛校外资深评委、相关行业专家和往届国赛省赛获奖项目指导教师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辅导与遴选。

 

二、大赛内容

(一)参赛对象

1.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读和毕业5年以内(2019年以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岁(即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2.参赛形式。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含项目负责人)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同时参加其他项目,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大赛的展示和答辩环节。

3.参赛平台。各参赛团队自参与大赛起(含院级赛)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在大赛指定报名系统内申报参赛。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

(二)赛道安排

校赛设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比赛,参赛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赛道比赛(同一个项目只能参加一个主赛道或红旅赛道)。校赛的产业命题赛道比赛为揭榜答题制,将根据上级组委会部署另行通知,各赛道详细方案可参考本通知附件。

校赛不设立主赛道的国际项目部分,国际项目参赛方式将另行通知。

1.高教主赛道。高教主赛道参赛项目要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主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以大赛通知下发之前是否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为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红旅赛道参赛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红旅赛道参赛项目报名时,根据项目性质、特点和阶段,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3.产业命题赛道。产业命题赛道旨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产业命题赛道采取揭榜答题方式比赛,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详见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校赛产业命题赛道与主赛道、红旅赛道分开进行,以组委会通知为准。

(三)比赛方式

校赛设置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

院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另行通知。

校级复赛、决赛以赛道为单位分组评审,由学校组委会组织。校级复赛采用“商业计划书+网评PPT”方式进行评审;校级决赛采取项目现场公开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

(四)参赛选手和项目要求

参考教育部第八届大赛通知,各赛道、组别的参赛选手和项目条件如下,具体以教育部后续发布的第九届大赛通知为准:

赛道

组别

参赛选手条件

参赛项目条件

高教

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参赛申报人为团队负责人,且全体成员均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不含在职教育,下同)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未进行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比赛(参赛申报人为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第一所有人的除外)

研究生创意组

1.参赛申报人为团队负责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2.项目成员可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

本科生创业组

参赛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本科生(即 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2024年4月29日前)

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

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研究生创业组

1.参赛申报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项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权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可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

红旅赛道

公益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内(即 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全日制学生。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未完成工商等注册。

创业组

1.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内(即 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学生;

2.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其股权占比不少于10%且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少于1/3。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

产业命题赛道

产教协同创新组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即 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的全日制学生。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正式入职的教师。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8月15日前正式入职)。

 

(具体要求详见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区域特色产业组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举办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五)往届获奖项目参赛要求

为鼓励往届参赛项目不断进步,推动大赛育人常态化,扩大受众面与影响力,同时保证赛事公平,对参赛的往届获奖项目作出如下要求:

1.在2020-2023年大赛中获得省赛代表资格及以上的项目,经自主申报,并经组委会办公室认定其项目主体(项目主创、核心成员、项目产品/服务和科技成果等)不发生大幅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候选种子项目的身份参加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组织的“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冲锋营)”集训,不再参加校赛,集训获得“良好”及以上评价等级的,可获得参与本届省赛代表选拔的机会。

2.为保护往届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往届曾获校级银奖以上的项目再次参加本届大赛的(包括项目名称和负责人不同,但与往届作品内容具有三分之二以上相同的),该项目申报参加院赛前须获得原获奖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指导老师共同签署的授权书(作为《参赛作品申报表》的附件),否则视为参赛无效。各学院推荐项目晋级校复赛时,应同步提交加盖审核意见的该授权书。

3.组委会对往届获奖项目参赛实施全过程管理,未经许可使用往届获奖项目有关资料参赛引起纠纷和法律后果由参赛选手承担。

 

三、奖项和奖励设置

(一)校赛奖项设置

赛拟设金奖约20个、银奖约30个、铜奖约50个,优胜奖若干,设单位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根据大赛实际情况,学校组委会可根据大赛各赛道报名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情况适当调整奖项数量。

(二)省赛、国赛追加奖励

1.参赛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国赛获得优秀成绩的,除获得省赛、国赛组委会奖励外,学校将根据《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办法(试行)》(华师〔2020〕130 号)按照所获最高级别奖项进行追加奖励。

2.我校教师指导参赛项目获得国赛银奖或以上的,学校将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端代表性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进行追加奖励。指导学生获得其他奖项的教师,建议所在二级学院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三)非正式课程学时认定

大赛为学校本科非正式课程支持项目之一。参赛申报人(队长)以及成员符合课程认定条件的,可认定为修读“互联网+”竞赛系列非正式课程,获得6-18个(分别对应校赛、省赛、国赛)学习小时数,具体认定条件以创业学院课程通知为准。

 

四、赛程安排

(一)宣传发动、培训辅导(4月30日至5月14日)

校院两级制定大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参赛培训和指导。

学校组委会将组建大赛宣讲培训讲师团,在四个校园和各学院分别举办大赛宣讲培训活动,包括赛事解读、商业计划书与网评PPT培训、路演展示与答辩等内容。

(二)院级报名、初赛(5月15日至5月22日)

各学院组织参赛团队通过“大赛报名系统”(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https://cy.ncss.cn)进行注册、创建项目和报名参赛,并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5月15日。

所有报名材料也需于5月19日24:00前发送至邮箱 jjtwkjb@126.com。邮件以及压缩包命名为:互联网+大赛+负责人姓名。

(三)推荐名额核定与晋级校级复赛(5月27日前)

学校组委会拟于5月23日中午12点锁定并导出系统参赛数据,核定各学院系统中成功报名项目数,并公布各学院晋级复赛名额(含奖励名额)。

各学院参赛项目系统报名数统计以“本院(即系统中“所在院系”的学院全称)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数”为准。一名学生仅能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同一名学生可以同时是多个项目的队员。系统成功报名最低要求为团队含负责人在内满3人,并成功上传商业计划书。

各学院晋级至校级复赛名额计算规则和奖励政策如下:

(1)以系统中各学院成功报名项目数为准确定名额:学院报名项目数为5-10个的,晋级校级复赛名额为1个,项目数达到10个后,每增加10个项目,增加1个晋级名额。

(2)获得2023年大赛“优秀组织奖”的学院,增加晋级校级复赛名额1个。

(三)校级复赛(6月上旬)

1.参加校级复赛项目由以下方式产生:

(1)各学院根据核定名额推荐晋级的项目;

(2)入选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种子营)并在考核获得良好及以上等级的项目;

(3)符合条件参加高教主赛道创业组、红旅赛道创业组的项目,须确定自身项目和选手均符合参赛条件的前提下,直接向组委会联系提交按复赛要求准备的复赛项目材料,不占用学院晋级名额。

2.校级复赛采用“商业计划书+网评PPT”评审方式进行,不设现场答辩环节。晋级复赛项目团队须将商业计划书、网评PPT于5月27日前上传至学校组委会指定系统,学校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集中评审,根据成绩排名择优选拔项目晋级校级决赛。校级复赛阶段将评选出部分铜奖、优胜奖获奖项目。

(四)校级决赛暨颁奖仪式(6月中旬)

校级决赛参考省级大赛现场评审标准,采取“项目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委根据项目展示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评选出各赛道的金、银奖获奖项目。

(五)省赛项目选拔赛(省赛推荐截止日前)

参加本届省赛团队选拔的项目由以下方式产生:

(1)本届校赛中各赛道获金奖或银奖排名第一的项目;

(2)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冲锋营)轮训中获得良好以上评价等级的项目。

省赛项目团队选拔与学校省赛集训营合并进行,前期为训练营专家辅导打磨,轮训结束后,根据省赛组委会核定我校省赛晋级名额,通过“网评评分”+“综合评价”方式选拔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项目。

 

五、其他事项

(一)大赛沟通联络平台

1.QQ群。为方便参赛选手交流组队,组委会组建了信息交流(含宣讲培训)唯一QQ群:964050542,选手须实名加入。

2.双创项目交流平台。为促进参赛项目与选手交流,组委会拟引进双创项目交流平台,以供项目发布人才招募等信息,具体另行通知。

(二)组委会执行办公室

组委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0-85212265 020-39310853黄老师  钟老师

组委会办公室邮箱:cyxy@scnu.edu.cn

组委会办公室微信公众号ID: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

(三)注意事项

1.因大赛赛程时间紧、任务重,学校组委会可能将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参赛相关要求和日程进行调整,届时以学校组委会发出的大赛专项补充通知为准。

2.本通知未尽事宜由学校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四)学院联系方式

如有未尽事宜,可咨询学院团委科调部。

联系人:钱俊熙 13538327768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委员会

2024年5月3日

 

 

 

 

附件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