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四步棋”,让广东粮食供应链更安全
1044
2024-02-11 10:32:10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2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湾区时讯 日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要求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提升储备安全水平。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大粮食主销大省、第一经济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地缘冲突和不确定因素加剧背景下,深刻理解并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全国一盘棋视角下国家整体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来探寻科学方法。立足从生产、流通、储备多方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重点促生产、强合作、重应急、优储备。

一、促生产,稳定提升粮食长效生产能力

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协同”保护利用。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而不与粮争地。“种好一半利、秧好一半谷”,应发挥我省水稻育种强省的优势,应持续加大对优质稻米品种的选育和科技创新。“有收没收在水”,还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特别是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等末端工程的改造与维护。此外,还需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主体,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强合作,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产销区粮食协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省际市场化运作的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广东目前口粮自给率整体不足30%,依靠省域间的粮食流通协作与适度进口是常态化路径,粮食跨区域供需压力较大,必须在多方面建立粮食产销协作的保障机制。一是鼓励广东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企业与主产区深入合作,诸如鼓励销区企业在产区开展粮食收购“订单模式”、建设加工基地,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合资企业,建立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协调的合作体系。二是“双循环”下用好适度进口。广东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针对部分国内比较稀缺、生产不具规模效率优势的产品适度进口,诸如大豆、薯类(木薯)及饲料粮等品类,充分研究国际粮食市场,主动提升对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政治化的风险应对能力,建立常态化的风险预警、研判与管控体系。包括可以重点培育或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粮食生产或国外“飞地”生产。三是在产销区粮食补偿机制的具体操作层面,尤其还应统筹考虑粮食储备、进口配额、常住人口规模、食品及饲料加工、饲料粮等粮食消耗量纳入一揽子指标,建立产销区双方激励相容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重应急,完善主销区粮食储备与各级市场的应急协调机制

面对当前国际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广东应强化省内粮食应急储备能力,根据常住人口消费和产销流通距离等多维因素,不断优化完善储备规模、储备主体、储备类型等。一是在粮食储备库或基地要重视大中小型粮食储备库与各级批零市场的衔接,把传统仓库式常态储备与线下批零和线上商城相结合。二是建立供需协同的应急储备机制。加强粮食智慧物流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粮食产销智慧物流监测平台。三是建立特大城市或城市群的应急保障中心,建议筹备成立大湾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还应建立重点用户、重点储备、加工与流通企业供需动态台账,以备不时之需进行扩产增能。

四、优储备,储备类型上应该多样化、均衡化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等对城市居民及消费市场的冲击特点,建议在储备类型上要适度增加满足原粮、小包装散粮的需要,大型储备点在高质量储备原粮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子的应急储备,由国家部委、省级政府及大型制种公司等多部门参与,统筹协调开展。此外,还应加强饲料粮的储备布局和重点区域保障,适度鼓励加强民间粮食自主储备。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张磊,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