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211大学,是真的有“矿”!
910
2024-02-05 14:31:48(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学术大事件
0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我爸是处长”?!

近日,一则高校教师招聘公示显示,录取名单中,有一人备注栏里写到:其父亲是是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因其关系较为敏感,一时引起热议。

不过仔细看完,就会发现,一切符合正规流程招聘。对此,澎湃新闻评论称:不是拼爹而是接受监督。新京报也表示:坦坦荡荡好过遮遮掩掩。

这所秉持公正、开放与务实精神的高校就是——中国地质大学。一所被可能被严重低估的宝藏211高校。

 

| 入学就是“土地公公”,为国找矿70年

1949年,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2种,矿山只有300座,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如此匮乏的资源如何能支撑国家的发展?
首要任务:找矿!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负责筹建学校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首届开学典礼上讲到:
“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

就这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西北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迎来一代又一代“土地公公、土地婆婆”。

迷恋“鱼化石”,默默钻研几十年,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学生。年轻时,她为寻找化石,常用一根扁担挑着锤子、胶水、化石纸和被子,在荒山野岭间跋涉;而如今,她又投身在少有人关注的“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原因是她觉得“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
前些年热映电影《攀登者》,片中原型之一王富洲,也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学生。他和队友向“死亡路线”发起挑战,最终站在珠穆朗玛峰之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句话出自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他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当年搞地外研究,他得不到月球、火星的样品,就捡掉落的陨石开始研究,最后实现了我国“奔月”的神话。


当然,最知名的地大校友当属总理温家宝在1994年视察母校时为学校题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十年后,这也成为了地大的校训,刻有“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石一直嚞立在校园里。

IMG_257

▲南望山校区西一门前的校训石(图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UG经管新生代)


作为建国初期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历经70余年发展,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在祖国基层,为祖国点亮地址版图上一个又一个空白。

| 一个校名,两块牌子

从建校至今,迁校、易名、复校、回迁,别的高校经历过的,地大一个也没少,甚至还直接一分为二,成为了两个独立办学的“地大”。

据说,有一对情侣以坚定的决心共同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最终一人在北京校区书写青春,另一人在武汉校区开启学术之旅。
这还要从1969年的“京校外迁”说起,地大选择去湖北并努力迁到了武汉,改名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址上设立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这为后来两校独立办学奠定了基础。

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5年,地大武汉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至此,中国地大形成了“一个校名,两块牌子”的现状。
IMG_258

(图源:矿业界)


所谓独立办学模式,是这两所大学都叫中国地质大学,校训、校歌完全一致,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大学,但是他们办学地点不同、师资力量不同、院校代码、官方网站不同。

但重要的是,两所地大“为国找矿”的初心都是相同的,并从未改变。

“地质锤、指南针、放大镜、地球经纬线”都是地大校徽上的核心元素,它们无一不是“为国找矿”的标志。
地大博物馆更是学校专业特色的体现,从博物馆就可浅窥“地质”领域的全貌。

地大(北京)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有近百年的历史。主要陈列展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有来自地外的Fe-Ni陨石、采自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顶的奥陶纪灰岩、采自太平洋海底约6000米深处的钴锰结核、来自南极大陆的岩石和地表苔藓等珍稀标本;

地大逸夫博物馆在武汉,在这里可以看到地球46亿年沧桑巨变和地球生命38亿年的进化历史,这是一个珠宝宝石世界、矿物岩石天地,也是一个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下宝藏,是公认的“地质世界之窗”。在这里能看到长度和完整程度位居世界第一的鱼龙化石之王、世界上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冰川上的来客——漂砾、从远古而来的恐龙足迹化石......

| 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在许多专业排名中,地质学都算是一个冷门的专业,因此地大也常被打上“冷门211”的标签,但这没有打击其“为国找矿”的热诚。

2017年,两校在独立办学后携手挺进“双一流”,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双A+”的评分。

学校虽已一分为二,却也在竞争与共生中,各自发光发热。

今日的地大(武汉)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22年9月,黄俊教授团队发现在月球表面的真空条件下,月壤的热导率极低;7月,佘振兵和汪在聪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仅仅消耗极少量样品,就能同时测定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粒度和矿物组成;5月,在对嫦娥五号玄武岩来源进行溯源分析时,博士钱煜奇所在团队新发现了一条月溪,并得到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认可,将其命名为“卢维尔月溪”。

2022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陈刚与儿子陈李昊成功登上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父子携手站上地球之巅;10年前的2012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女大学生陈晨,作为唯一的女性,与其他三名队友共同登上珠峰,成为我国首位问鼎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据统计,地大70年办学期间,为国家培养了7000多名登山人才,撑起了中国登山界的半壁江山。

地大(武汉)的刘福江教授则是靠5G网速火出圈,他从中专生一路逆袭成为大学教授,在短视频平台凭借风趣幽默的风格,传播测绘遥感专业的知识,同时带火了这个冷门专业,成为众网友“在高校的唯一人脉”。

IMG_259

除了优秀大佬,两所学校的地质发现也值得一提。

地大(武汉)拥有一整栋珠宝学院,被称为“中国珠宝教育的摇篮”。“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目前该方向唯一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排名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地大(武汉)珠宝风靡网络。从“月薪3000,就能在地大实现珠宝自由。”这句话中就能窥见地大珠宝的特点:真材实料、价格美丽。

地大(武汉)有珠宝,地大(北京)有恐龙。

2011年,发表超百篇SCI的邢立达教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吃下了四千年前的一片猛犸象腿肉,从此走红网络。他一直把恐龙当做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断通过网络向人们科普恐龙知识。

2021年,地大(北京)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合作,在四川发现了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龙足迹。其中最重要的发现

“实雷龙足迹的一个新种”,邢立达教授给它取名为「野比氏实雷龙足迹」


IMG_260
没错,就是“野比大雄”的“野比”!电影《大雄的恐龙》向小朋友们推广和普及恐龙的知识;在另一部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中,野比大雄曾说过“如果能以我的名字为恐龙命名就好了……”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邢立达教授和研究团队就决定把新恐龙的“种名赠与野比大雄”。

在地大的校园里,都有一个标志性雕像:腰上别着地质锤,胸前挂着放大镜,手拿罗盘,脚踩岩石。这个雕像,不是名人,是每一个地大人!他们用小小的锤子,凿出大地之光;用放大镜“见微知著”;用罗盘指引前行的方向......

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地大人,奋斗在“为国找矿”的前线,上天入地下海登峰,在崇山峻岭中,记录历史,预测未来!(文章由艾思科蓝原创撰写 )

 

《专享学习大礼包》百门免费精品课,全部限时免费学! 从论文写作到科研软件,再从课题申报到科学未解之谜,通通都有!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