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广州南沙打造“文化岛”可行性研究
1475
2023-09-28 18:02:42
   收录于合集: # 科研成果
3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摘 要:在广州南沙金融岛、科学岛对岸,品字形规划建设具有地标、产业、消费、活动和公共服务复合功能的文化岛,对南沙城市魅力提升、人气集聚、中央商务区功能完善等具有显著作用。“文化岛”方案不仅在环境、区位、交通、经济等方面可行,而且有显著的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议广州南沙成立文化岛规划建设工作专班,向全球公开招标设计方案,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文化岛项目的规划建设。

关键词:文化岛 湾区之心 广州南沙

一 广州南沙打造“文化岛”的背景与意义

(一)“文化岛”概念方案提出的建设背景

1.上级赋予南沙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战略任务。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沙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南沙“率先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打造我国新型城市化典范。并在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方面要求南沙“利用核心湾区水域及其岸线布局生活休闲空间,精心设计体现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沿海岸、水道、河涌、河渠两侧布局防护绿化空间,促进滨水区功能多样化,营造高品质、独特、精致的‘钻石水乡’风貌。”其中在科学布局城市功能方面,南沙中部功能组团要求“围绕核心湾区(由明珠湾城和合作配套区组成)进行布局,与港澳合作发展高端商贸、特色金融与专业服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

2017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广州纳入新一轮总规编制试点城市。新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进一步将南沙定位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要求将南沙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作为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南沙在“十四五”期间着重提升城市副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南沙中心城区要求重点构建以高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服务中心。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出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后,广州市政府进一步提升南沙的功能定位,从“城市唯一副中心”上升为“广州城市新核心区”,要求把南沙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打造广州城市新核心区。

2.南沙提出共同打造“湾区之心”的战略构想。2020年12月召开的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明珠湾起步区(慧谷西)城市设计及控规修编工作专题会,正式提出要加强对“三江六岸”整体空间形态的统筹研究,要求区域规划设计方面“充分考虑灵山岛、横沥岛的功能定位,研究在慧谷西区块适当增加科研、文创等功能的可行性。同时,处理好与岛尖的对景关系,以岛尖视角考虑慧谷西区天际轮廓线,研究区域中轴线规划设计。”在具体的规划定位上,提出“要围绕慧谷西区‘山水城市 宜居湾区’的规划定位,沿大涌涌两侧形成休闲文创区,并研究在临蕉门水道的地区集中布局文化公共建筑形成‘文化岛’,与对岸‘科学岛’‘金融岛’三足鼎立,共同打造湾区之心。”

2021年9月24日,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南沙特色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继金融岛、科学岛之后,南沙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要“在加快建设金融岛、科学岛的同时打造文化岛,促进科技、金融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概念构想。明确提出下一步南沙将“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开发与协作,推动大湾区文化、旅游交流,加快推进文化岛建设,努力将南沙塑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典范、国际文旅目的地。”

3.城市CBD规划理论与实践出现的新趋势。功能结构单一(商业或商务)的传统中央商务区,因难以形成产业联动、服务支撑作用,而普遍陷入活力不足、品质不足的发展困境。中央商务区由单纯的商务中心向综合性商务、商业和文化中心过渡,功能更加复合化已成为国内外先进CBD发展的基本趋势。例如,纽约曼哈顿除了布局有华尔街这样的金融总部街区,还有集聚了众多世界顶级音乐厅、歌剧院的纽约百老汇大道和集中了大量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中央公园的纽约第五大道,而这两条文化街区才是纽约真正吸引全球人气的磁场,使得纽约形成了世界级的文化影响力,这种世界级的文化场域效应夯实了纽约世界城市的基础。广州珠江新城能成为中央承认的三个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金融区、商务办公区的临近区域,沿城市新中轴线和临江大道规划建设了由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图书馆等众多标志性文化建筑构成的文化功能区,极大提升了珠江新城的区域环境品质,形成了金融、商务、文化等功能的融合促进格局。河西新城区作为南京市新规划的城市副中心,能成功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陆家嘴的华东地区第二大中央商务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同时,利用河西新城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市立金陵图书馆、艺兰斋美术馆、江苏省大剧院等文体资源积极规划打造了城市中央文化区(CCD),实现了金融、商务、商贸、会展、文体五大功能的融合促进发展。

(二)“文化岛”项目建设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经济是现代城市的支柱,文化则是现代城市的标志和灵魂,是城市走出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境的唯一出路。自古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及城市成功经验都证明,在城市中心区域规划建设集中供人民进行文化消费、休闲、体验的文化功能区,不仅通过聚拢市场人气、塑造城市意象、提升周边环境品质等方式对同属城市中央的金融区、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产生良好的促进提升作用,同时文化作为城市特色中最根本、最突出、最诱人的元素,一个功能完善的中央文化区将对整个城市的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都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南沙是远离广州中心城区、各类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的发展新区,要在2035年前实现建设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未来城市典范的发展愿景;项目所在的明珠湾区,要真正打造成为依托粤港澳、服务珠三角、面向世界的大湾区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广州新型城市化典范区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还亟需解决商业集聚、人气集聚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在南沙新区中心城区核心区的明珠湾起步区(慧谷西)规划建设文化岛,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对成功塑造城市文化独特魅力、打造充满活力魅力实力的未来大湾区CBD、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第一,城市中心的中央文化功能区具有开放、公共活动场地较多、功能多样、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等特征,发挥着展示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质、汇聚人流与商机、举办公共活动等多重作用,是城市生活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借鉴纽约曼哈顿、广州珠江新城、南京河西新城等先进区域的成功经验,在中心城区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旁边规划建设文化岛,可以迅速补齐南沙中央商务区的文化短板,为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资源向南沙CBD加速集聚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城市文化环境、人居生活环境和服务配套环境,实现科技、金融、商业与文化的真正融合发展,对金融岛、科学岛的发展成熟将起到关键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作用。

第二,在南沙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个高端大气、功能强大的文化岛,可形成强大的文化地标效应,不仅对加快解决南沙人气不聚的难题有重大推动作用,同时可以显著增强南沙的城市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亲和力与文化显示度,让市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感受到温情与美好。这是南沙作为新建城区从稚嫩青涩快速跨越到鲜活厚重的必然选择,是南沙从广州边远郊区走向国际化滨海新城的现实要求。

第三,文化岛的规划建设为文化、创意、消费、休闲、旅游、会展、商贸、生态等多种要素集聚融合发展,以及为全面深化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发展枢纽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南沙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有助于南沙加快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进而提升南沙在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中的地位。

第四,文化岛既是一个文旅产业项目,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化岛将带动艺术场馆、文化会展、文化广场、滨江公园等一大批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这可以更好地满足南沙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从而加快扭转南沙市民长期只能享受城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困局。

二 在南沙慧谷西规划建设“文化岛”的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环境可行性分析

1.与上层规划一致性。《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要求南沙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形态,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打造新型城市化典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南沙加快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强化生态核心竞争力,彰显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国际化城市。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区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南沙重点推进“一城四区”分类发展,其中南沙中心城区在“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构建起以高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服务中心。新出台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也要求南沙加快完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1年12月30日,获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南沙区人民政府)批准生效的《慧谷西(DN0301-DN0305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对本项目所在的慧谷西区的正式规划定位为“商务科创融合区,更新转型示范区,滨江休闲文化岛”。由此可见,打造“文化岛”与中央和广州市要求南沙加快建设彰显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发展要求完全吻合,与新修编的慧谷西区用地规划定位完全一致,高度契合从国家到地方的发展需求与规划方向。

2.利好政策环境。国务院印发出台的《南沙方案》,明确要求南沙协同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南沙面向港澳青年打造集经营办公、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创客社区;支持南沙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在南沙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鼓励南沙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支持南沙探索举办“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展会,积极承办国际重要论坛、大型文体赛事等对外交流活动。在长期困扰南沙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上也已有重大政策突破,《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按程序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广东省和广州市要采取用地指标倾斜等方式,合理增加南沙年度用地指标。

2021年7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资金保障、文旅产业用地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安排。如,文旅新业态、重大文旅产业项目、重大文旅平台可以获得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原属划拨用地用于建设文化创意场所的,继续保留划拨用地用途不征收相关土地收益;旧厂房、仓库改造成文化创意场所不再有5年的期限限制。“南沙岛”作为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文化平台与产业发展项目,在规划建设中也涉及较多的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利用,文化岛项目在用地、改造、资金、项目等方面容易获得上级政策支持和港澳资源注入,规划建设正处于典型政策红利期。

(二)区位条件可行性分析

1.交通可达性条件。在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慧谷片区规划建设“文化岛”项目,交通可达性条件非常优越。外部,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已逐渐成形,与深圳、香港、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已建立起便捷的陆海空交通联系。内部,项目所在区域为南沙的成熟中心地段,地铁4号线广隆站、大涌站就在项目区域内,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

2.自然与文化资源条件。“文化岛”规划建设的区域南临蕉门水道,北连黄山鲁森林公园(距离西门900米),西连蕉门河城市公园,山水自然景观资源非常优越。区域内部的水涌、传统渔村、旧码头、红树林、滩涂等资源都是适合开放海洋文化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周边可借用文化与景观资源也比较丰富,如南沙体育馆、南沙区少年宫、蕉门河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南滨水角公园、天后宫、蒲州花园等,为本项目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

3.用地保障条件。结合实地调查和卫星图像分析看,“文化岛”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有大量未开发空地、公共绿地、滩涂地。现有建筑也多为旧渔村、旧码头、闲置工厂,如迪高家居用品公司(已停产、正在厂房招租)、广东省航道局所属码头(已部分出租给私人制造航标)、广州供电局充电站所属码头(闲置、正准备招租),土地收储难度较低。同时,根据新修编的慧谷西用地规划,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土地规划用途主要为文化设施用地、广场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公园绿地等几种类型,基本不需要再改变土地用途,大大降低了项目的规划建设难度。

(三)与金融岛、科学岛的契合度分析

越是高端人才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越是强烈,越是中央商务区域文化元素的注入就越是必不可少(活力、魅力)。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表明,中央商务区功能复合化、多元化已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而CBD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体现在居住、教育、文化、健康等多元功能的融入,从而实现多种城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有效交融,是中央商务区增强对不同人群吸引力、提升人气的重要保障。文化岛、金融岛、科学岛在空间上呈品字形隔江分布,规划建设文化岛,进一步完善明珠湾起步区这个未来大湾区CBD的文化功能,在功能上为金融岛、科学岛塑造出更加优越的人文环境,反过来金融岛、科学岛也可以为文化岛注入更多的科技时尚元素和融资便利,三岛形成发展环境上的相互塑造、赋能与支撑的有利态势,具有非常高的区位契合和功能契合。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

从行业发展前景看,剑桥大学安格斯·麦迪森 (Angus Maddison) 教授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的时候,该国社会向舒适型、享受型转变,整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就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文化消费需求非常旺盛,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规划打造文化岛,从行业发展前景上是完全可行的,完全可能成为未来拉动南沙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从投资收益角度看,文化岛开发建设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地产项目,虽然有一定的公共服务特性,需要政府在生态环境整治与营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进行较大投入,但更多的是商业产业特性,建设创意园区、文旅服务项目、商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主体将完全由企业承担。规划建设文化岛,不仅政府的前期财政投入可以从土地溢价上收回,而且可以从产业发展、文化消费、商业服务中获得稳定的税收来源,经济上完全是可行的。

三 “文化岛”项目的定位与效益分析

(一)“文化岛”项目需实现的主要战略功能

“文化岛”项目地处南沙中心城区明珠湾起步区区块,是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央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文化岛项目的文化属性,确定项目在总体定位上需要实现以下四个主要战略功能:第一,成为南沙集中提供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城市中央文化区,构建起三岛在文化、金融、商业、商务等方面相互支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完善明珠湾中央商务区功能,增强明珠湾中央商务区的活力与魅力。第二,成为创新开展粤港澳文化交流活动、深度合作的枢纽平台与总部基地,提升南沙在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中的地位。第三,形成以数字创意、艺术品金融、艺术品保税交易展览为主要特色的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为南沙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第四,形成强大的城市文化地标效应,与金融岛、科学岛共同构建高品质、高人气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魅力景观带。

(二)“文化岛”项目的具体功能定位

1.粤港澳文化交流枢纽平台功能。主要为港澳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和机构来南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创意创业、教育培训、文化传承保护等提供活动空间与配套服务。

2.文化会展活动功能。与金融岛国际金融论坛、科学岛大湾区科学论坛相一致,文化岛同步发展国际文化论坛功能(如人文湾区合作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共同做大做强南沙的国际会议功能。同时针对南沙的国际艺术品保税发展优势,打造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展览、拍卖会的全产业链,以国际文化艺术保税为核心打造国际化文化会展功能,与广州文创会、深圳文交会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形成相互支撑。

3.产业集聚发展功能。一方面,与会展功能定位配套,重点发展涵盖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创意设计、艺术品金融、文物商店、专业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人才教育培训等全产业链的文化艺术产业;另一方面,与金融岛、科学岛定位配套,重点发展游戏、电竞、动漫、工业品设计、广告设计、网络影音、金融数字服务、时尚文化等领域的数字创意产业。

4.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主要通过文化岛内的国际艺术中心(内含艺术品展览馆、艺术品博物馆、拍卖会等功能)、文化庆典广场、文化主题公园、南沙区新文化馆等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开展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为南沙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5.文化总部功能。主要为进驻南沙的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文化机构提供优越的商务办公空间,为吸引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和机构在南沙设立中国总部、南方总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6.文化消费商圈功能。打造以影院、会展、艺术品商业街、游戏、创意体验、水上游乐、文化休闲活动等为主要特色的高端文化消费商圈,一方面帮助南沙打造以文化消费为特色的消费中心城市,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满足金融岛、科学岛高端人才的文化消费需求,提升吸引、留住人才能力。

7.城市文化地标功能。通过地标建筑、文化活动、主题公园、艺术家村等文化魅力元素打造南沙城市文化新地标,形成集聚人气的网红打卡点,打造大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

8.配套服务功能。主要为在文化岛发展的企业、机构、人才提供必要的金融、电子商务、餐饮、酒店、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

(三)“文化岛”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1.文化岛地标建筑群。具体建筑项目包括:主要用于开展国际艺术品展览拍卖的国际艺术中心;用于召开人文湾区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等的国际会议中心;用于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文化创作、展示、活动、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南沙区新文化馆;用于文化企业和机构商务办公的文化总部大厦;以及用于会议会展项目发展配套建设的国际文化主题酒店,用于文化岛举办大型室外文化活动的文化中心广场。文化岛地标建筑群为新建项目,集中布局于明珠城市文化客厅区域范围内,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2.艺术家创作工作室群。采取“疏拆建管”并举的方式,对大涌涌两侧的旧村民居进行空间疏解和修缮改造,将质量较差或失去使用功能的废弃住宅、独立辅房等建筑全部拆除,留出空间配套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对一些质量较好民居在保留原来岭南渔村风味的基础上按照艺术家工作室的功能要求进行重新改造设计,构建打造一个吸引国内外艺术大师争相进驻写生、创作、交流、居住的艺术家创作工作室群。

3.国际艺术品市场。包括建设用于艺术品商店、专业画廊等项目入驻经营的艺术品商业街;用于吸引国际顶级艺术品拍卖公司、艺术品博览会、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等项目进驻办公的艺术商务发展中心;用于艺术金融衍生品开发企业、新型网络艺术品交易平台、网络拍卖公司等新业态集聚发展的艺术创新发展中心;利用区域的部分旧办公楼改建用于艺术品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国际艺术品市场与周边的国际艺术会展中心、艺术家创作工作室群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市场产业链。

4.数字创意产业园区。涵盖孵化器、研发中心、产业园和配套服务等功能。采用生态型园林设计,建筑平均5-8层,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能满足10-20家头部数创企业、国际设计公司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或企业总部的发展需要,以及同时容纳100家数创企业和200个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入驻。

5.粤港澳文化合作交流总部基地。包括建设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中心;面向港澳青年的集经营办公、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创客社区;用于展示、传承、创新粤港澳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港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用于各类服务配套机构、企业发展的服务管理中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6.文化主题公园。包括:利用蕉门水道滩涂、码头、水面空间等资源,开发建设海上摩天轮观光旅游、各类水上休闲运动等项目,以大涌河口区域为中心规划建设滨海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15公顷;利用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区所在区域西侧的绿地资源,规划建设粤港澳合作主题文化公园,主要用途是为港澳文化合作交流总部基地营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占地面积约6公顷;利用艺术品市场发展区所在区域西侧的绿地资源,规划建设国际艺术品主题公园,主要为艺术品市场发展营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强化文化岛的“艺术”特性,占地面积约4公顷。

7.生态环境改造与路网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对滨海路进行升级改造,对蕉门水道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整治美化与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打造滨海文化景观带,与蕉门河公园形成一个统一发展整体;大涌涌沿线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打造大涌涌文化景观带,使文化岛与黄山鲁森林公园真正形成一个统一发展整体;打造联通文化岛、科学岛、金融岛的跨江观光步行桥,使三岛真正实现无缝步行衔接。

(四)“文化岛”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1.文化效益。第一,文化岛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文化项目,将规划布局三个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一个多功能的国际艺术中心、一个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实惠公共文化服务的区新文化馆、一个服务粤港澳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一个开展文化庆典活动的文化广场等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地标建设群、国际艺术品商业街区、大师工作室群,项目建成后,文化岛将成为南沙城市中心最耀眼的城市文化地标,产生出巨大的文化地标效应。第二,文化岛建成后,相关服务设施将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展示展览、拍卖交易、文化演艺与庆典活动,吸引大量的国内外顶级文化大师、艺术大师、设计大师来此创作、生产、交流、居住,直接提升南沙打造国际化滨海新城的城市文化魅力。第三,本项目通过打造人文湾区文化合作论坛、粤港澳文化合作交流总部基地、粤港澳非遗展示园,在促进与港澳更加密切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港澳青年的民族与文化认同、促进港澳更好地融合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文化效益,对提升南沙在共建人文湾区中的地位也价值重大。第四,文化岛项目建成后,南沙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将获得质的提升,在增强南沙市民的居住幸福感、发展获得感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出比较显著的文化价值。

2.经济效益。第一,“文化岛”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打造数字创意、艺术会展等高端产业,打造高人气的文化消费商圈,开展高品质的滨海水上休闲运动,在物业、商业、活动、税收等方面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直接经济效益。第二,文化岛在功能上是明珠湾合力打造大湾区CBD的文化功能区,项目建成后能明显带动明珠湾起步区的地价和周边商业价值提升,对南沙艺术品保税产业发展是一个重大促进,间接经济效益更大。

3.生态效益。文化岛项目对蕉门水道岸线、大涌涌、广隆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保留旧村民居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对数创产业园采用生态型园林设计,利用国际艺术市场、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周边绿地建设生态型文化主题公园,全面优化明珠湾中央商务区的生态文化环境,促进科技、金融、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不仅对慧谷西,同时对明珠湾CBD都会产生显著的生态增幅效益。

4.社会效益。文化岛项目建成后,文化总部大厦、国际艺术品市场、数创产业园、艺术家创作工作室群等项目平台,能够吸引20家以内的文化头部企业在南沙设立总部或华南中心,吸引200个以上的艺术品拍卖机构、会展企业、艺术品金融公司、艺术家工作室、配套商业服务企业来文化岛集聚发展,吸引300家以上的数字创意企业来文化岛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南沙增加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为地方增加10亿以上税收收入,对帮助南沙国家新区加速破解人口不足、就业不足、活力不足的发展瓶颈作用显著。同时,每年可以吸引上万港澳青年来南沙创业就业、居住发展,并倒逼南沙加快与港澳的规则对接,在加快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等方面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 “文化岛”概念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文化岛项目具有地标、产业、消费、活动和公共服务复合功能,与所处区域在规划方向、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与对岸的金融岛、科学岛在功能上有高度的契合性,对金融岛、科学岛的发展成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作用,对南沙城市魅力提升、人气集聚、中央商务区功能完善作用显著。项目在环境、区位、交通、经济等方面完全可行,有显著的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虽然在工程、市场、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障碍和不确定性风险,但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加强专业管理、引入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等方式来有效解决,不会对文化岛建设构成实质性阻碍和不利影响。因此,在南沙慧谷西片区规划建设“文化岛”总体上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显著综合效益的好项目。

(二)“文化岛”项目推进实施建议

1.建立工作专班,集中资源抓紧推进文化岛的规划建设。文化岛是南沙打造大湾区CBD必不可少的文化功能区,对金融岛、科学岛的后期商业资源注入、吸引高端人才非常有利。当前位于南沙灵山岛尖科学岛的建筑硬件设施已基本建成,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也已正式进入了开工建设阶段,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位于横沥岛尖的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即将完工,其他商住建筑也正在抓紧施工。未来两年正是金融岛、科学岛能否真正集聚市场资源、展现蓬勃市场活力的关键时刻,建议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抓紧成立文化岛规划建设工作专班,向全球公开招标设计方案,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2.积极打造与科学岛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金融岛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规格相当的永久性文化论坛会址项目。这样既可以在功能、景观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三岛对应发展格局,也切实提升南沙在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中的战略地位。在发展策略上,南沙既可以向国家、省、市争取现已举办重大影响力的文化论坛项目落户到文化岛,如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争取国家级的“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论坛永久落户到南沙,也可以争取中央、广东省、广州市、港澳政府的支持,在南沙文化岛量身设计打造一款国家级的新文化论坛,如专门打造一个针对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建设的文化合作论坛。

3.集中资源打造好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品牌,形成文化岛的核心竞争力。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而大湾区又是我国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城市。南沙在艺术品保税方面有政策优势,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南沙要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市场优势、自身的政策优势,利用文化岛平台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品牌和艺术品消费商圈,打造艺术品创作生产、产品设计、会议会展、拍卖交易、保真鉴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艺术品全产业链,积极吸引国际顶级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艺术品博览会进驻文化岛。在发展传统艺术品市场同时,积极鼓励发展文交所、网络拍卖公司、在线网络交易平台、艺术金融中间产品平台等艺术品市场新业态,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真正成为“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艺术品市场新高地。

4.抓住机遇先行开工建设粤港澳文化合作交流基地。促进港澳青年来南沙就业创业、文化合作交流,是《南沙方案》确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文化岛应抓住机遇,争取将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综合性创客社区项目落户到文化岛。粤港澳文化合作交流基地规划建设在文化岛的最西端,与已建设成熟的蕉门河城市客厅、蕉门河口片区直接相连,完全可以先行一步规划建设,尽快发挥出功能,与创享湾尽快形成联动发展、差异化发展态势,这对国家(尽快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大局、促进文化认同)、南沙(吸引更多港澳人才、项目)都非常有利。

5.发挥龙头功能,以文化岛项目为核心积极打造“大文化岛”。通过功能分工、特色构建、旅游线路联通等方式,将文化岛项目与黄山鲁森林公园、蕉门河公园、天后宫、邮轮母港、规划中的国家海防遗址公园等优质文旅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构建打造南沙新区“大文化岛”的概念,这对文化岛项目建设和南沙发展都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2]《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14/content_5695623.htm.

[3]谭苑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南方日报,2022年9月27日。

[4]赵阳:《柏林施普雷河博物馆岛河段的复兴——以柏林“Fussbad”项目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

[5]罗 隽、何晓昕《历史城镇文化身份的塑造——柏林博物馆岛建设和保护利用的理念》,建筑学报,2018年第7期。

[6]肖洪未:《关联性视角历史建筑群落的活化研究——以香港湾仔文物径为例》,建筑与文化,2020年第3期。

[7]胡小武、董馨羽、张冬清:《城市中央文化区集聚度研究——以江苏省13市公共文化空间为例》,中国名城,2020年第5期。

  1. * 本报告系广州市新型智库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社科基地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2. ** 课题组成员:涂成林,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城市综合发展、文化科技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成员:谭苑芳,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社会学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发展战略;曾恒皋,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周雨,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创新创业管理;粟华英,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调查总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调查、民生与公共服务;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执笔人:涂成林、臧传香。

通讯员/张薇 粟华英

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