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州南沙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的“城市文化客厅”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文化吸引力不足、综合服务功能不全、空间资源利用低效等明显短板。亟需树立用“绣花”功夫系统打造“城市文化客厅”的理念,对区域内的明显瑕疵和环境疮疤进行优化处理和功能性整治。在加快推进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小幅“城市剩余空间”分类分步治理的同时,要系统推进区域内城市公园、水体空间的功能复合与文化魅力升级,使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真正形成有人气凝聚力的文化气质。
关键词:城市文化客厅 城市剩余空间 南沙环凤凰湖-蕉门河
早在2020年底,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就提出,南沙作为远离广州城市中心的“三区一中心”,要建成国际化的滨海新城,仅接受广州市区的文化辐射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打造具有南沙文化标识的“城市客厅”。而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不仅是南沙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发展城区文创产业的最佳场所,可以从构建“城市文化客厅”的高度来设计、打造“环凤凰湖-蕉门河文化创意圈(带)”,使这个地区真正成为南沙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标识。该研究成果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主要领导的批示和采纳,并纳入南沙区跟进督办项目。在南沙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文体局、公共资源控股集团等相关部门、企业的督办和运作下,最近两年来,南沙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的建设和改造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如凤凰湖-蕉门河桥梁及高层楼宇墙体的灯光秀工程使该区域夜景显得璀璨夺目、绚丽灿烂;蕉门河畔的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青创基地投入运营后吸引了更多网红参与,说明优质文化创新创意元素正在加速向该区域集聚。
2022年11-12月,课题组在南沙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进一步进行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时发现,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已基本成熟,但仍存在文化吸引力不足、综合服务功能不全、空间资源利用低效等明显的短板。课题组认为,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既是南沙建设成为”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广州城市新核心区”,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地落细落实”的迫切需要和基础工程,也是需要运用“绣花”功夫,系统谋划,分步推进的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从打造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看,亟需对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存在的明显瑕疵和未开发区域的环境疮疤进行优化处理和功能性整治。只有这样,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在后期产业导入、品牌塑造、人气集聚等方面才有更为可靠的基础,打造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的蓝图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一 当前南沙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幅“城市剩余空间”形成若干环境疮疤,影响人们对“城市文化客厅”的初次印象
所谓“城市剩余空间”是指城市中未被合理规划利用或不能发挥功能作用的“消极空间”,包括建筑物之间狭窄或不规则的“畸零空间”、地形限制或特殊用地原因无法规划的边角空间、功能退化形成的废弃空间、高架桥下的灰色空间、暂时还未开发建设的闲置空地等。目前,南沙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的新型大都市面貌已蔚然成型,但仍有大量小幅“城市剩余空间”未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核心城市空间资源,也因分布于城市交通要道而给人造成“脏、乱、差”的初始印象,成为影响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的环境疮疤。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下几个区域:
1.蕉门地铁站周边空间区域。蕉门地铁站毗邻南沙区党政机关办公区,来往人士众多,是具有南沙“城市门脸”的交通中转站之一。但蕉门地铁站至今却是处于被一些未利用闲置荒地、废弃水塘、临时建筑、二手车堆场包围的环境中,进港大道至蕉门地铁站4号线高架桥下空间基本被杂草和垃圾所占据,严重影响进入南沙旅游公干的外来人士的“第一印象”。
2.建滔广场至蕉西路地铁4号线高架桥下及周边空间区域。建滔广场与4号线高架桥下大部分空间现已改为临时停车场,但明显疏于管理,地面破损严重,周边垃圾成堆。路边拐角的空地、髙架桥下空间一部分甚至被群众自发地利用起来成为零散菜地,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与融通大厦之间的区域至今仍是一片未开发的闲置荒地。这种状态使得该区域乍看起来显得十分破败、零乱,与建滔广场、融通大厦这样的甲级写字楼群的环境格格不入。
3.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与凤凰大道绿化带之间的空间区域。由于土地权属关系不同,目前该空间在管理、使用方面十分杂乱,不仅路面破损不堪,而且车辆乱停乱放,居民、游客出行环境极为恶劣,既影响了游客在凤凰湖周边游玩停留的舒适感,也严重损害了龙光-棕榈水岸周边临街商铺的经营活力与商业价值。
4.凤凰大道与蕉西路之间大涌桥高架桥下及周边的空间区域。该区域现在还基本处于荒废状态,高架桥与黄阁南路之间的一些土地、水体已被周边群众自行占用,泥潭、水草杂乱,不时散发出臭味,傍晚散步居民常常掩鼻疾驰而过,既破坏整体环境,又浪费美好的休憩空间,十分可惜。大涌桥高架下空间也是渣土成堆,凤凰大道大涌桥下两侧虽然做了一些挡板进行了遮蔽,但依然与“城市文化客厅”的环境要求格格不入,成为通过凤凰大道进入灵山岛、横沥岛路边的景观创伤。
5.中惠璧珑湾、龙光棕榈水岸两个小区周边的空间区域。通过实地走访中发现,当前中惠璧珑湾、龙光棕榈水岸两个小区物业管理很差,住户意见很大。特别是临街商铺、广场空间周边的“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中惠璧珑湾小区周边的公共草坪成为了停车场,公共绿地、人行道长期无人打理而显得非常荒凉破败;龙光棕榈水岸周边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意堆放等问题非常突出,与周边环境严重不协调,影响整体形象。
6.龙光二期南面的街角绿地空间区域。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二期南面的街边绿地虽然已经过了一轮功能性的整改,在原来单一的绿地中添加了一个小型停车场和行车道等功能,绿色上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所改善。但由于功能规划失策,管理也不到位,现在该区域功能单一造成的空间资源闲置浪费、停车场规模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区域需求、车辆在停车场和内部道路乱停乱放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二)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单一,缺少特色型游乐设施,削弱南沙“城市文化客厅”对远距离人群吸引力
当前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内已建成了蕉门河公园、绿轴公园、凤凰湖公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优美的大型城市公园,高端写字楼、住宅区、商业中心等错落布局其间,构成了良好的办公、居住、商业环境。但总体看来,这些大型城市公园功能还比较单一,虽充分考虑了环境生态型、近距离休闲型等因素,但缺乏能够吸引较远距离人口前来参与、驻留、体验的标志景观、文化元素和游憩项目,游乐空间的魅力值、体验性仍有待提升。
根据课题组的实地考察调研,综合对广州地区相关专业人士的访谈、建议,初步梳理了目前打造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尚存在的明显问题:
1.在已有的城市公园的陆地空间内,除景观花木与绿地外,目前只布局了一些适合周边居民参与的步行绿道、社区型儿童游乐设施,整个空间显得空洞而单调,尚不具备城市公园的综合功能,只显现出小型街边公园、社区公园的功能价值。
2.在已有城市公园的水面空间中,除配置了一个音乐喷泉外,在蕉门河、凤凰湖上尚未布局可玩、可游、可赏的功能型文体项目,使得宝贵的城市水体空间并未得到真正很好的利用,总体使用效能明显不足。
3.近几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使城市露营等短距离户外休闲活动成为民众出行旅游与户外休闲的主要消费形式之一。这本该是河岸广阔、亲水设施完善的蕉门河公园迅速提升人气、塑造品牌的一个重大机遇,但由于蕉门河公园目前的垃圾回收、商业配套、园区管理、娱乐设施等相关设施、功能不够齐全,存在较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导致公园管理部门只得严格限制露营游客进入,露营功能无法发挥而错失发展良机。
(三)公共停车空间明显不足,对南沙打造“城市文化客厅”的不利影响已开始凸显
随着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内的办公楼宇、商业中心、城市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2021年以来该区域内人流量、车流量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的建设可谓是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局。但由于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公共停车空间严重不足(目前只有绿轴公园南北两侧有两个小型正规公共停车场,且主要满足前来南沙政务中心办事人员;另在建滔广场高架桥下、龙光-棕榈水岸小区西侧开辟了两个临时的公共停车场),在刚起步阶段就已出现了停车难问题,绿化用地、街边巷道中已开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乱停乱放现象。如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二期南面的街边绿地、万科府前一号小区停车场出入口前巷道、彩汇中心与凤凰湖之间城市道路、悠方天地周边街道路面等区域,都几乎成了市民乱停乱放的临时停车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若南沙新区真的建成了人口规模达300万的国际化滨海新城,而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也逐步打造为南沙“城市文化客厅”,出现居民倍增、游人如织的境况,那么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将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亟需未雨绸缪,先行规划布局,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值得提出的是,公共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对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系统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停车难限制了外来人口进入该区域的意愿,对办公楼宇后期产业导入、商业中心的市场扩大运营、城市公园的外来游客吸引等都会形成严重的制约;另一方面,当前存在的乱停乱放现象对城市交通管理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很大,不利于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的形象塑造和品牌打造。
二 用“绣花”功夫系统推进南沙“城市文化客厅”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认为,在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系统推进“城市文化客厅”的建设,一是要树立用“绣花”功夫系统打造“城市文化客厅”的理念,做到未雨绸缪,规划先行,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二是科学规划和利用该区域内小幅“城市剩余空间”资源,将区域内的“消极空间”尽快转变为“积极空间”;三是要系统推进区域内城市公园的功能复合与魅力升级,切实提高城市公园游乐空间的资源利用效能。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快推进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小幅“城市剩余空间”的分类分步治理,消除“城市文化客厅”环境疮疤,同步补齐该区域公共停车空间不足的短板
从国内外规划利用“城市剩余空间”的成功案例看,通常会根据“城市剩余空间”的周边环境、交通条件、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更新改造为景观绿地、小型城市公园、运动场地、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安置点等。鉴于目前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内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空间已明显足够,我院课题组建议将该区域内的“城市剩余空间”主要用于补充公共停车场地不足的短板。
1.建议将蕉门地铁站、公交总站及周边的“城市剩余空间”按照“城市文化客厅的花园式交通枢纽”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在闲置用地上布局建设立体智能公共停车场、共享车集中停放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项目,为来该区域上班、游玩、消费的人群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的换乘交通服务。同时,同步加强对该区域地下空间的开放利用,实现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地下商务、地下市政等设施的功能复合,全面提升该区域的综合枢纽能级。
2.对于地铁4号线高架桥下“城市剩余空间”的综合利用,建议根据交通进入条件进行分段、分类改造。毗邻建滔广场、融通大厦段高架桥下公共空间可改造为公共停车场,以便更好地满足该区域商务办公兴起后的不断增加的停车位需求。融通大厦与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之间的商业闲置用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可要求开发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合同要求尽快按期开发建设。如短期内开发商无法动工建设,则一方面可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及时收回,交由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另一方面南沙区有关部门按照城市管理规定,责令其拆除临时建筑,对所属地块进行必要的景观填充与环境美化。
3.鉴于龙光-棕榈水岸小区与凤凰大道之间的休闲绿道空间的利用价值不大(此区域狭长,空间不大,龙光-棕榈水岸小区的东西两侧又分别布局了凤凰湖公园、蕉门河公园等),以及此处空间产权分属南沙区政府与开发商,建议在不损坏原有绿化林木的基础上,将该区域改造为一个较大规模的生态型公共停车场,由南沙区相关国有企业会同开发商共同投资规划建设,按用地与出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4.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高架桥下空间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共性,因而对这一块的综合利用应突出其公共使用的特性。对于凤凰大道至蕉西路大涌桥高架桥下“城市剩余空间”的利用,由于地块面积较大,建议由南沙区建设部门进行综合规划使用。如对进出入条件、层高条件较好的空间,可改造为公共停车场;对无法用作其他用途的桥下剩余空间,可通过景观的填充和艺术的介入,打造与“城市文化客厅”相匹配的景观艺术形象。
5.龙光二期南面公共绿地建议重新进行规划整治,增加配置生态型公共停车场和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景观雕塑、游乐设施,提升该区域的功能复合性和综合利用效能。
(二)系统规划和推进城市公园的主题景观塑造,使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真正形成有人气凝聚力的文化气质
对于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现有的蕉门河公园、绿轴公园、凤凰湖公园这三个城市公园,可根据不同文化主题布局建设一批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雕塑群,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户外游乐互动艺术装置,这既符合南沙打造广州南部科学城、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城市文化气质,也与南沙在2035年基本实现“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未来城市典范”的发展愿景完全契合,可以快速提升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的文化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
1.在具体建设布局上,一是建议蕉门河公园艺术雕塑群主打南沙海洋文化符号,这样更容易与即将规划建设的南沙“文化岛”形成相互支撑的整体效应;二是凤凰湖公园周边艺术雕塑群主打海防文化符号,可使蕉门炮台文化遗址资源获得更具观赏性的文化艺术展现;三是绿轴公园主打现代科技文化符号,重点布局互动又好玩的装置艺术作品,也可与悠方天地商业环境有更好的契合度。
2.建议发挥大型景观雕塑、大型游乐设施的地标性引导功能,选择在凤凰湖公园的中心岛或蕉门河公园的生态岛(如进港大道旁、紧邻创享湾),建设一个能起到地标性作用的大型景观雕塑或者大型游乐设施,打造南沙具有较高人气、较大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客厅”新地标。
3.为发动社会力量为打造南沙“城市文化客厅”献计献策,形成人人参与打造“城市文化客厅”的社会氛围,建议南沙面向社会征文、征稿和招标,比如,组织“我为南沙献一策”的方案征集活动;也可面向社会征集赞美南沙的诗歌,适时在凤凰湖公园或绿轴公园建设“诗词墙”“诗词林”;还可筹办一项地标景观雕塑、艺术雕塑群设计评奖大赛,这样使作品不仅更有质量,也能进一步扩大南沙的影响力。
4.建议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的公园主管部门及时跟进市场消费的新需求、新热点,对区域内三个城市公园进行新主题营造与服务设施配置完善,乘势而为加速集聚人气和名气。如针对当前城市露营热,蕉门河公园可以顺势打造“湾区之心最舒适的城市露营主题公园”,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广州其他各区和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南沙各个亲水平台露营、消费,共享南沙优美的滨江、滨湖生态环境。
(三)动静结合利用好南沙宝贵的水资源,提高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水体资源的利用效能
水是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的最大特色资源,湖泊、河流、水涌是系统打造“城市文化客厅”的最大魅力所在。在当前蕉门河公园亲水平台建设、凤凰湖公园系列湖泊整治基本完成后,建议南沙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水体空间的综合利用效能。如增设水上游乐船、垂钓点、鱼类投食区、水上灯光秀等戏水游乐项目,动静结合增加游客来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游玩的乐趣;增建一些小型的特色性亲水表演舞台,吸引更多的自媒体人来此唱歌、跳舞、拍摄制造各种短视频,将环凤凰湖-蕉门河区域“城市文化客厅”真正打造成为南沙具有最高人气的网红打卡点。
参考文献
刘可南、李亮聪、苏杭:《剩余空间——一种关键词叠合的空间研究框架》,《时代建筑》2017年第1期。
姜彦旭、韩林飞:《基于韧性设计的城市剩余空间亲生物性恢复规划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21年第1期。
韩梓依:《关于城市畸零空间的初探——以高架桥下空间利用为例》,《建材与装饰》2018年第11期。
彭瀛莹、梁峻、毛志睿:《桥下空间形态及空间介入策略研究——以昆明为例》,《城市建筑》2021年第4期。
韩斌、杨子奇:《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以宁波高架桥下潘火体育公园为例》,《设计艺术研究》2021年第5期。
陈从林、成乔明:《城市公园景观雕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17期。
王路明、王淮梁:《主题性雕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诠释》,《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齐放:《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评论》2016年第10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14/content_5695623.htm.
* 本研究报告系广州市新型智库、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 课题组组长:涂成林,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城市综合发展、文化科技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成员:谭苑芳,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社会学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发展战略;曾恒皋,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于晨阳,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人员;周雨,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创新创业管理;于晨阳,广州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环境经济;;粟华英,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调查总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调查、民生与公共服务;臧传香,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赵慧玲,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丽红,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执笔人:谭苑芳。
通讯员/张薇 粟华英
编辑/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