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出炉|正式发布 2023年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784
2023-08-30 16:57:13(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4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灣區時訊 8月30日,广州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廣州共同发布了《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2年,广州多措并举、有力有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以韧克坚,整体增长态势承压而上,新兴动能持续增强,产业格局优化升级,经济复苏行稳致远。

 

发布会现场

2023年,广州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先机同在的局面。一方面,广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市上下集中资源推动新项目加快释放产能、促进消费政策对消费潜力的激发、狠抓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有望回升,民间投资的信心也将逐步恢复,广州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加快好转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外部风险挑战加剧等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也不容忽视。

建议广州守住制造业立市“底线”,以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千年商都”形成的商业文化优势,以及充分融合“大院”“大所”集聚形成的创新人才优势,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城市首位度;率先打造三大开放系统,内外开放双管齐下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率先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利用好南沙平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将南沙打造成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1.消费市场保持稳定,新型消费依旧畅旺

2022年,广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298.15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出行类消费整体趋稳,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速最快,较上年同期增长近80%;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较上年增长12.1%。基本生活类消费品依然热销,限额以上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6%、8.2%和3.6%。在第四季度,药品市场需求较旺,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超15%,增速比前三季度有所提高。“宅经济”持续火爆,餐饮外卖、网络购物等优势不减,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超22%。

2022年下半年消费复苏趋势遭遇挫折,连续两个月增速出现下滑。值得欣慰的是,第四季度广州消费增速的下滑幅度并不大,且相对于全国-0.2%的增速,其消费仍处于领先水平。

2.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降,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

从趋势上看,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施工进度等因素影响,2022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承压下行,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2%,比前三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见图4)。

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较上年下降1.5%,但其中交通项目投资保持了较好增势。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下降了5%左右,从8月起持续在负增长区间徘徊;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为12.6%,其中制造业投资稳定发力,较上年增长超2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投资额较上年增长48.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0.2%,占比较上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比增速达69.6%;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和5.5%。服务业投资增速出现负向变化,且第四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样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2022年1~11月广州的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0%,较1~9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1%。广州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集聚地,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刻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12月广州的民间投资累计增速为-9.3%,跌幅有收窄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投资的信心在逐步恢复。

3.进出口贸易结构改善,进口额实现平稳增长

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0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各类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含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左右,保税物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超20%。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5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左右。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双双增长,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和20.3%。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7-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广州应守住制造业立市“底线”,以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第一,广州要转换发展思路,加快由“规模利益导向”向“附加值利益导向”转变。近年来,广州企业普遍面临发展空间难题。一方面是需求减少,尤其是这几年美国技术封锁、逆全球化浪潮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内外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生产制造基地的兴起造成的市场挤压使广州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双重缩减”的挑战。要破解这一困境,关键要转变思维,由“规模利益导向”转变为“附加值利益导向”。以快递行业为例,在快递业务量上,广州远大于上海,是上海的3.5倍,但反观快递收入,广州却不及上海的1/2。低成本优势支撑的利润模式和规模经济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未来广州只有在品牌化经济、标杆/标准化经济、文化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伸长触角,才能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第二,广州要坚守“制造业立市”底线。从世界范围看,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已接近1/3,而美国仅占15%。从全国范围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6%,这一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制造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制造业占比只能提高不能降低。2022年广州首次提出了“制造业立市”,《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广州第三产业占比超7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尽管纳统困难,但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广州制造业升级的优势而不是劣势。目前,广州打造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正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另外,广州的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基础稳固、发展潜力巨大,可以持续提高其产品质量,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同时,串联中间产品贸易的中小微企业也应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头部企业共同构成产业集群,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带动广东全省建立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强抗风险能力、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这应是未来广州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第三,继续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广州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广州制造业的强大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从全国范围看,广州制造业的高端制造能力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全球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出自广州工厂,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广州位列榜首,合肥、深圳紧随其后。然而若“按亩产论英雄”,广州的土地产出效益还不到深圳的1/4,在中国内地地均GDP万亿级城市中,广州的地均GDP仅排第四,落后于同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东莞。因此,广州的制造业更应该努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争上游,既拼投资,更拼创新;既拼规模,更拼效益;既拼成本,更拼质量。广州应努力做大做强有基础、有产业配套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集群。同时,广州致力推动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在加快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握好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的机遇,引导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国内西部地区和东南亚等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深化分工合作,达到供应链共赢的效果。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3-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广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首先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首先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即由资源禀赋驱动的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要想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广州依然需要靠经济体制改革来保驾护航。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广州在“放管服”方面做足了功课,率先完成大规模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在市级承担行政权力的单位中,75%以上完成了事项精简。2023年,市场继续向简政放权“要活力”,社会继续向简政放权“要空间”,广州简政放权依旧任重道远。首先,核心还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的重心应向提高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公共服务“软基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倾斜。其次,进一步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提升行政效率。最后,要强化市级统筹,让“放权强区”服务于激发基层动力,而非转化为规划碎片化、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行为。

第二,推进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要重视“软基建”。近年来,广州在硬基建上投入力度很大,包括5G、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等新基建已相对成熟和完善,硬基建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前列。此外,广州还应重视教育、医疗、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等“软基建”建设,这既是保证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是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营造和谐美好的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7-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新消费模式下消费者仍保持理性消费观念,较少盲目跟风追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带货飞速扩张,但同时衍生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蓝皮书通过对170位有网络直播带货平台购物体验的居民开展调研。

(一)网络直播带货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网络直播带货的出现对消费者的影响(多选题),64.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许多产品;61.2%的受访者表示通过观看网络直播,可以接触和购买更多元化的产品;48.2%的受访者表示在观看网络直播时容易冲动消费;34.7%的受访者表示在直播间购物的体验感更好。受访者表示,通过主播的介绍讲解和现场使用,可以帮助消费者多维度、立体化地了解商品特征及性能,并实时解答消费者心中的困惑,相比传统图文式网络购物,直播视频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直观、更好的互动消费体验。

(二)网络直播带货模式的优惠价格和展示方式是吸引消费者的主因

在网络直播带货过程中,主播对商品各方面进行的展示和描述,可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带货商品在同类商品中的价格、品质、功能、效果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也是吸引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购买商品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为何选择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购买商品(多选题),76.5%的受访者表示因产品价格优惠力度大,47.1%的受访者表示因产品展示全面且客观,30.0%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亲友推荐,21.8%的受访者表示因其退换货物方便,18.2%的受访者表示因其售后服务有保障,17.1%的受访者表示是为支持喜欢的带货人。

(三)新消费模式下消费者仍保持理性消费观念,较少盲目跟风追捧

虽然不少消费者表示在观看网络直播带货时容易产生冲动消费行为,但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仍然保持了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对于在网络直播购物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多选题)的回答,有78.2%的受访者提及最看重商品价格,67.1%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商品质量,50.6%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商品品牌,20.6%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带货主播名气,18.2%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参考商品成交量,16.5%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直播间人气程度,7.1%的受访者表示最看重直播平台知名度。对于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平台购物的消费习惯,64.1%的受访者选择在官方旗舰店购物,59.4%的受访者选择在正规网络直播带货平台购物,42.9%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购物前认真观看商品评价,38.2%的受访者喜欢充分比较同一类型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只有21.2%的消费者有购买知名主播商品的习惯。从调研结果看,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购买商品时更为注重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等方面,较少盲目跟风追捧网红主播、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和人气直播间等。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04-1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

近年来,广州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878.6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8年的30.0%提升至2022年的30.8%,经济增长近三成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以及“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均在1500亿元以上。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584亿元,特别是以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茁壮成长,全年工业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工信部下属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显示,广州位列“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之首。此外,广州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实力不容小觑,培育形成网易、酷狗等5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达1752亿元,培育形成广汽埃安等增长强劲的自主造车新势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为1651亿元,集聚了生物医药领域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2021年累计获批国产药品3247件,新药临床批件149个,Ⅱ类、Ⅲ类医疗器械1127件。

同时,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19~2022年,工业投资连续4年超千亿元。超视界、乐金显示OLED、广汽智联网、粤芯芯片、科大讯飞、百济神州等一批引领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投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48.2%,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突破50%,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在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生产线、粤芯半导体二期、广东粤芯能半导体等项目的带动下同比大涨69.6%,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14-1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广州工业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广州制定实施《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制定《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力度。随着“制造业立市”的提出,产业结构及时调整,第二产业地位巩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7年低于30%,随后波动回升,2022年回升至27.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回升至24.1%。

2022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100亿元,达3167.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6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1002.76亿元;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连续4年稳居全国城市第一。形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智车之城”“新型显示之都”“生物医药新高地”建设蓄势聚力。2019年,广州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2022年入选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有11429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其中营收百亿元级、十亿元级和亿元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26家、297家和2007家。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广州跨境电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境电商“广州模式”

2022年广州跨境电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在解决历史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且在服务路径、品牌培育、中小企业扶持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均呈现全新态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境电商“广州模式”。

1.创新“卖家服务路径”,助力中小企业“出海”

在服务模式的创新上,广州再次拔得头筹,在全国首创性地探索创新跨境电商“卖家服务路径”,致力于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同时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风险,增强企业信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考虑到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海外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且缺乏对海外市场的全面把控能力,2022年9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合规指引(试行)》,该指引成为国内跨境电商综试区首个多部门联合发布的跨境电商合规指引。该指引除了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在基本跨境业务流程中合规合法运营外,还鼓励企业塑造品牌价值,提升用户黏性,加强质量管控,共同抵御“出海”风险。

2.本土品牌“破冰成功”,原创产品“突出重围”

长期以来,虽然广州汇聚了大量电商品牌,但缺乏本土品牌一直是沉疴难解。2022年,以利他科技、网易有道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将产品和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并依托“自研数字营销平台产品+全链条服务”模式,集聚全球资源,使得广州的本土电商品牌和原创产品突出重围,成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贸易领域也开始进入数字贸易新阶段,因此,跨境电商产品、服务的本土化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广州跨境电商企业注重对接目标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将其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兼具产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此外,随着跨境电商贸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开始成为关注重点,在跨境电商的“出海”之行中,以泡芙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多种流量方式合并运营,结合本土文化,在海外市场“吸粉”无数。

3.电商企业“高手云集”,产业集聚“各显神通”

与2021年及以前不同,广州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加大海外探索力度,结合当地特色,其产品迅速风靡海外市场。以静音吉他、蓝深科技、诺时贸易等为代表的广州跨境电商企业成功开启海外之旅。总体来看,这些“先驱者”都是以尊重当地文化为前提,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在提高品牌认可度的同时打造品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此外,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开始逐步做大做强,在自身领域内“深耕细作”,提升综合实力。在产业集聚上,广州积极释放良好信号,以现有的2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为沃土,吸引大批优质跨境电商企业扎根。据统计,目前广州已集聚了粤易通、易芽等本土和外省的跨境电商企业,并进行强强联合,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正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海外经营模式,更多以“组团”形式发挥产业带优势。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46-1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

应支持广州南沙打造国际高端会展新平台,构建广州会展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广州会展经济先发优势逐渐弱化,亟须打造国际高端会展新平台,构建广州会展经济发展新优势

会展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是衡量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的基本参数和重要标尺。高端会展平台作为“触摸世界的窗口”,是世界各大都市争相抢夺的战略资源。广州是我国现代会展业的起源地,也是我国会展业三大一线城市之一。2019年,广州市重点场馆的年展览面积已达到1024万平方米,展览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二。2020~2022年,广州会展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市场活力,2022年,广州的场馆年展览面积达到302.82万平方米,展会规模首次跃居全国首位,成为全球会展业最活跃的城市。

但必须看到,目前杭州、成都、深圳、南京、武汉等国内一些城市正在投建更大型的会展场馆、提升软硬件水平以吸引知名会展企业和展会项目,广州在会展业方面具有的先发优势正面临激烈竞争,处于逐渐弱化的境地。广交会综合性展览虽强,但各行各业的特种专业展览不够,举办国际会议的场馆设施落后与能力不足更是明显,如不谋求变革创新,广州在全球会展格局的地位将逐步边缘化,甚至丧失国内会展城市第一方阵的地位。据国际会议及大会协会(ICCA)发布的《ICCA国际会议统计分析报告》,2019年北京、上海举办的国际会议分别为91场次、87场次,而同期广州仅举办17场次,在国内主要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中排第8位。广州举办国际会议能力在与北京、上海差距拉大的同时,面临被成都、杭州、南京等国内新兴会展业发展城市赶超的风险。亟须依托高端国际会议打造会展业新平台,重建广州会展经济新优势。

(二)广州高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亟须推动“读懂中国”与“读懂世界”并驾齐驱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广州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呼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各国交流互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外界真正读懂中国,也需要国人真正读懂世界。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前沿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承担着“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增进中外相互了解、推动中外交流对话的国际平台,2019~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连续三届在广州举办,2022年1月“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永久会址正式落户广州。这既充分体现了广州在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读懂中国、全力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的责任担当,也为广州高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国际会展之都、全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争取到了宝贵的重大战略平台。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永久会址落户广州,下一步自然应该加快推动“读懂中国”与“读懂世界”并驾齐驱,需要我们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优势,谋划在南沙打造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高端会展新平台,并谋划建设高端会展成果转化基地“读懂世界”博览城,这不仅展现了推动全球合作、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行的中国担当,也体现了世界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广州力量。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3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41-34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通讯员/粟华英

编辑/劉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