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亮点】
三大高校&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线下参会质量高,规模好
优质嘉宾阵容:汇聚IEEE Fellow, 欧洲科学院院士, CAA Fellow, 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
IEEE出版,独立ISBN: 979-8-3315-9417-6,稳定IEEE Xplore, EI, Scopus检索有保障
6月9日前投稿并完成录用,投稿前联系大会严秘书领取早鸟优惠券链接即可获得专属早鸟优惠!
第七届物联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oTAAI 2025)
2025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Auto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时间地点:2025年7月25-27日;中国·广州
截稿时间:以会议主页为准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
协办单位: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大会主席团】
大会主席:
陈俊龙教授,IEEE Fellow、AAAS Fellow、IAPR Fellow、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戴青云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Akash Saxena, IEEE Senior Member, Central University of Haryana, India;
余爱民教授,广东省第五批“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出版主席:
荆延国教授,IEEE Senior Member, 英国利兹三一大学商学院、计算机和数字工业学院院长;
组织委员会主席:
岑健教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
陈荣军教授,广东省IC设计与RFI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
熊建斌教授,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IEEE Senior Member,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张先勇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宋海鹰副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主讲嘉宾】
陈俊龙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
陈俊龙( C. L. Philip Chen)博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陈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健康智能与数字平行人工程中心主任、 广东省计算智能与网络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联席会长、琶洲实验室副主任。他是IEEE Fellow、AAAS Fellow、IAPR Fellow、 欧洲科学院院士(Academia Europaea)、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中国自动化学会(CAA)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及香港工程师学会 (HKIE) Fellow。 陈教授曾任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 (2020-2021),及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14-2019)两个顶级SCI期刊主编,曾任该学会国际总主席 (2012-2013),也是国内期刊 CAAI Trans on AI,《中国科学》,和《自动化学报》的编委。
2018年陈教授获得了IEEE系统科学控制论的最高学术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获 2021 IEEE Joseph Wohl 终身成就奖,及我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陈教授科研方向主要在智能系统与控制,计算智能,混合智能,数据科学方向,他是2018-2022连续5年Clarivate Analytics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 在计算机,2018-2022年在工程及计算机双学科)。研究方向:智能系统与控制,计算智能,混合智能,无人系统、数据科学方向。 |
舒磊教授 南农林肯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IEEE Senior Member 、南京农业大学 |
舒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林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农林肯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于韩国庆熙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后经历。本科、硕士、博士所学的专业均为计算机科学/工程。曾担任CCF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近年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担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云计算与无线系统专委会副主席、IEEE工业电子学会南京分会副主席。担任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等。担任多家国际SCI检索的杂志的编委。 |
邓飞其教授 CAA Fellow IEEE Senior Member 华南理工大学 |
邓飞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CAA Fellow)。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8月至1995年8月,任教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95年9月至1997年6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评为广东十佳博士(第一名)。1997年7月起,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增列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IUC)工作、学习。 历任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总院院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IEEE SMC Guangzhou Chapter主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控制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IEEE CSS Guangzhou Chapter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委员、广东省物联网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州工程管理学会会长;国际刊物IEEE Access 副编(Associate Editor)、《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控制理论与应用》、SCI收录刊物《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工程学报》、《系统与控制纵横》等刊编委、《系统科学与数学》客座主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客座主编、《中国科学》客座编辑、CCC-关肇直奖评奖委员会委员、CCC-中国科学张贴论文奖评奖委员会委员、2020、2022 IEEE SMC Conference 候任技术主席;TCCT随机系统控制学组主任;中国仿真学会不确定性系统分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马大中教授 东北大学 |
马大中,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22年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类项目。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和优化及其在能源互联系统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子课题、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子课题、中石化及中海油等多项横向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汇刊和卓越计划期刊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以第1发明人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项,其中4项专利获得发明展奖励8项,包括国际发明展金奖4项、特别奖1项和中国发明展银奖3项。
现任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供用电等杂志青年编委,在国内外期刊组织多个与能源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相关的专刊。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81人次参与教育部直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等),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5项并获批东北大学首批示范性学生创新团队“能源互联网创新团队”;所参与指导的硕博士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冶金学会优秀硕士论文,IEEE TCE最佳论文奖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专委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
戴青云教授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
戴青云(1965),女,博士,二级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一系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硕士毕业分配到广东工业大学工作。199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在职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评为副教授,2004年评为教授。2003年到中山大学数计学院数学站进行为期三年的博士后合作研究,2005年到法国南特大学进行为期2个月的访问教授,201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其间先后担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科研处(人文社科处)处长。2014年1月调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技术与知识产权大数据、医药健康大数据、教育管理与科技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
【征稿主题】
物联网:物联网电子、物联网支持技术、物联网网络、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平台、物联网管理、物联网隐私与安全、物联网性能、物联网互动;
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路与系统、控制工程、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电力和能源系统自动化、自动化软件、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人工智能:智能系统、智能优化设计、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系统优化、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信号与图像处理、智能系统架构、混合智能系统、信息检索与融合、模糊逻辑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递交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SBN: 979-8-3315-9417-6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IEEE Xplore,EI Compendex和Scopus 收录检索。
【投稿须知】
1、投稿准备:论文需按照会议论文模板排版【会议资料栏】,页数不得少于4页;
2、审稿流程:本次会议采用先投稿后缴费形式,投稿后经过初审-外审-复审,审稿周期约1周,录用后缴费;
3、参会流程:
【投稿作者】完成论文缴费→点击参会报名→选择“口头汇报/海报展示/听众”一项→免费参会→会后领取证书;
【仅参会者】点击参会报名→点击参会报名→选择“口头汇报/海报展示/听众”一项→缴费参会→会后领取证书;
【摘要投稿】点击参会报名→选择“摘要投稿”→报名缴费→稿件审核2-3天→录用并领取录用通知(录用的摘要将收录在会议手册中)→点击参会报名→选择“口头汇报/海报展示/听众”一项→免费参会→会后领取证书;
4、论文翻译: 会议仅接收英文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多样化的论文投稿支持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