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独立出版-连续五届EI检索稳定】第六届电气、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EEICE 2025),数位高层次专家莅临会议现场!
46
2025-02-19 13:45:04(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学术会议
0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第六届电气、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EEICE 2025)将于2025年4月18-20日在中国深圳召开。

EEICE 2025由深圳技术大学主办,由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和AEIC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支持举办。将围绕“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以及“光电信息”的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通过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会议亮点】

1.深圳技术大学主办,六大高校联合支持

2.IEEE独立出版/连续五届EI检索稳定

3.年度品牌会议-数位高层次专家莅临会议现场

大会官网:www.eeice.net 【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8-20日

会议地点:中国-深圳技术大学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录用、早递交)

提交检索:EI, IEEE, Scopus【三大数据库实现稳定检索!】

会议历届检索历史均快速且稳定(点击查看)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深圳技术大学

IMG_256

承办单位: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支持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

 

【会议组委(部分成员)】

大会荣誉主席:
9af889cc8ce859617a01ac92543502c.png

Giuseppe Buja 教授,意大利帕多瓦大学

lEEE Life Fellow

IEEE工业电子学会尤金·米特曼成就奖的获得者,以表彰他对工业电子领域的杰出技术贡献,以及IEEE工业电子交易的2016年最佳论文奖。他曾担任IEEE的多个职位,包括1994年第20届IES年会的总主席,IEEE工业电子交易的副主编以及IEEE电机,电力电子和驱动器诊断国际研讨会(SDEMPED)的联合创始人。他目前是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编辑部的成员,以及IES行政委员会的终身高级成员。
大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50127204024.png

刘清侠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终身教授。现任深圳技术大学新能源新材料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市海洋能源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筹)主任,深圳技术大学先进储能技术中试平台主任。曾任阿尔伯塔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协会(APEGGA),美国化学学会(ACS),美国矿业、冶金与勘察协会(SME),加拿大化学工程协会(CSCE),加拿大矿业及冶金与石油协会(CIM)成员。获美国专利授权27项,中国专利授权30项。
微信图片_20250127204438.png

梁永生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IEEE & ACM Member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广东省委会常委。

个人主要成就:曾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荣获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鹏城学者“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长期特聘教授,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

程序委员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50127210159.png

唐定远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2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University of Hannover)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于1993年2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标准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及研究员工作。2000年7月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副教授。2019 年9月晋升为正教授。H-index因子72, 为物理学领域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
微信图片_20250127210548.png

余长源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Optica/OSA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

于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管理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光通信实验室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NEC实验室做访问研究员。2005年12月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光子系统研究小组创始组长至2015年12月。在此期间,他也是新加坡a *STAR信息通信研究所的联合高级科学家。2007年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客座教授。2015年12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现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正教授。同时,他也继续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兼职教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子器件、子系统、光纤通信与传感系统、生物医学仪器等。
微信图片_20250127210544.png

岳洋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SPIE Fellow、IEEE/Optica Senior Member、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

智能光子应用技术实验室(iPatLab)创始人及现任PI。致力于光通信、光感知、光芯片等智能光子学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2004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及光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已发表论文近300篇(包括Science),包含特邀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70余项(包括美国专利30项、欧洲专利10项,已授权40余项),英文书专著1部,英文书编著7部,英文书章节2章,Google学术引用12,000余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近10项,累计经费10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127210540.png

董波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特聘教授。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5年12月获得南开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在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2017年任职新加坡A*STAR资讯通讯研究院科学家。主持和参与完成加拿大NRSERC、新加坡NRF、中国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跟欧洲Airbus、新加坡ST、新加坡SMRT等企业的多项合作项目。在新型光子集成器件及应用、光电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际著名光电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21项,授权10项。
组织委员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50127232439.png

张晗 教授,深圳大学

国家青年人才、国家优青、OSA Fellow、RSC fellow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1年)。曾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深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广东省政 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深圳市副主委等职位。曾/正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副主席,《National Science Review》《Photonics Research》《Nano-photonics》《Ultrafast Science》《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等期刊编委或客座编委。 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及超快激光应用研究,主持承担超快激光领域科技部重点研发、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重点、国防重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微信图片_20250127232442.png

志忠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副院长

在半导体行业从业三十多年,先后就职于飞利浦、恩智浦、意法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历任芯片研发、市场及管理岗位。在移动通信领域,对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有深入了解,具有多款芯片从产品定义、架构设计、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到量产商用的成功经历,芯片涉及多模多频射频收发器、高性能音频CODEC和SoC等。
微信图片_20250127232856.png

黄炳顶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系主任

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特聘岗位B类人才。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涵盖了医学图像分析处理、深度学习算法、手术机器人、生物信息学、AI制药、癌症基因组学以及癌症早筛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产业经验。至今已发表50多篇SCI和会议论文,近五年内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30余篇。回国工作以来累计获得超过300万元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微信图片_20250127233618.png

李顺朴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1987年和1990年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 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与前苏联科学院金属物理所合作培养)后留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2002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和纳米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于2003年开始从事工业研究,先后在EPSON(爱普生)剑桥实验室,剑桥显示技术公司,丁达尔国家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于2013获欧共体科研基金资助在剑桥大学工程系任玛丽亚-居里高级研究员。研究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微/纳米材料加工, 自旋电子材料等。

更多嘉宾可在官网查看...

 

【征稿主题】

光电信息

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微纳米光子学

光电芯片

微波光子学

光通信

光传感

激光技术

光信息处理

光电子学和技术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号获取

光电传感

光电探测技术与器件

光电信息应用

光电成像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

光电器件

微机电系统

光电图像处理

纳米光电子学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

特种光纤

光纤激光

光纤磁场传感技术

微波与光电集成

能源与光电子

...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气技术

电源技术

电力技术

电磁学

输配电

电磁兼容

高压仪器

电气工程材料

机电一体化

电路与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与能源

电动汽车技术

电机及电器

配电自动化系统

高电压和绝缘技术

新型传感器

计算机中继

电磁和光子学

智能电网/电源IC

电路和电子学

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的电光现象

...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与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半导体器件

传感器技术     

信号与图像处理

雷达工程         

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电子与集成电路

模拟与数字通信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通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

数字信号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遥感技术

无线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

传感器和物联网

移动计算和边缘计算

GPS和无线定位

...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无线通信

互联网通信

天线与电波传播

光通信与光网络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现代交换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

数据结构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天线与电波传播

光通信与光网络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现代交换技术

...

 

 

 

包括但不仅限于,相关主题均可投稿;如您不明确,可咨询会议秘书老师!

 

【论文出版】

IMG_256

文章先经2-3位专家盲审,录用的文章将由 IEEE 独立出版(ISBN号:979-8-3315-3259-8)最终交由IEEE Xplore、EI (核心)、Scopus 等检索,目前该会议检索十分稳定。

 

【参会方式】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报告或海报展示,可开具证明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

4、听众参会:仅听众,不申请汇报或海报展示。

参会.jpg

 

【Deepseek助力科研人】无门槛领取

标签: 光电信息 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