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494
2024-08-26 15:45:20(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2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湾区时讯 8月26日,由广州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广州市城市学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推动广州新质生产力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广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提升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对于广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们表示,要牢牢把握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定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年,面对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新旧动能结构性调整压力,广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激活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能级。在流量活力释放、结构优化见效、新兴动能蓄力等积极因素持续累积下,广州市经济运行在承压中稳步恢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2024年,广州经济稳的基础继续夯实,进的力量不断积聚。同时,广州面临工业增长疲乏、有效需求偏弱、工业大项目接续不足等困难挑战,建议继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聚力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投资项目储备和城市更新力度;努力把城市规划引领、枢纽能级支撑、市场空间赋能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增长动能;形成政策措施合力,发挥科技创新引力,挖掘扩大内需潜力,树立标杆示范加速“两业融合”,采取综合策略应对房地产业复苏挑战,在攻坚克难中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广州新质生产力深度激活,产业与市场动态共振

蓝皮书指出,广州新质生产力深度激活,产业与市场动态共振。

1.技术创新引领的“新产业”厚积薄发

科技创新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近几年,广州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广州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R&D经费规模达近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43%。其中,汽车制造业R&D经费突破120亿元,规模稳居各行业之首;医药制造业研发强度达6.82%,比2021年提升0.99个百分点。在多年的研发投入积淀下,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新迭代,2023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65万辆,占整车产量的比重突破20%,较2022年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自主新能源车品牌广汽埃安累计产量破百万辆,成为全球产量最快破百万辆的汽车品牌,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医药制造业在传统优势领域和生物制品领域同步快跑,全年中成药产量增长30.8%,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等生物药企跻身广州市工业百强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新亮点。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步伐加快,广州市工业投资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全年同比增长25.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为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高附加值导向的“新服务”崭露头角

广州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融合发展中塑造竞争优势,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23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万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6.6%,较2022年提升2个百分点。高端专业服务业展现活力,1~11月(错月数据)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其中,会展等商务活动接连不断,带动会展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倍。“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在市场环境改善下,商务营销需求增加,广告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穗式孵化释放潜能,研发与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质检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23.9%和8.1%,助推广州产业不断向高价值链攀升。

3.数字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欣欣向荣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推进,生产力数字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近几年,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保持较快产出。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数字文化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2023年,广州市限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占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5.7%,限上住宿餐饮业网络餐费收入增速稳定在20%以上。其中,融合了实体门店与线上购物优势的即时零售渐成潮流,具有即时零售特征的朴朴超市、美团象鲜科技持续释放潜力。游戏动漫、新媒体娱乐、娱乐智能设备制造等16个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延续两位数增势,有力带动广州市文化产业稳步复苏。

4.市场活力充沛,加速新质生产力集聚

2023年12月末,广州市场主体总量达340万户,同比增长7.7%,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作为经济运行重要支撑的“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持续显现,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704家,同比增长13.1%,12月末在库“四上”企业近4.42万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规模。其中,最能显现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韧性增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先于规上工业释放企稳信号,其产值同比增速自6月转正后一路上扬,全年增长7.1%,成为广州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市场主体生力军的活力可见一斑。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19~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2024年,广州经济发展依然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

蓝皮书指出,2024年,广州经济发展依然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概括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是适度扩张。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发展的“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2024年,广东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重点做好大湾区建设、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五外联动”、深化改革、“百千万工程”、海洋经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改善民生、安全发展等12个方面工作,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

在国家大战略引领、城市大谋划布局、市场大空间支撑、投资大项目带动的有力推动下,广州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长期以来,广州始终把各项工作置于全国大背景、时代大背景下谋划推进,始终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积极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奋力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2024年,广州市将继续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角色为标杆追求,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纵深发展,助力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根据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发展,坚持“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方针,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努力巩固其在高端制造和创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基础,通过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双轨策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出口贸易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及市场扩容。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方面,广州将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持续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建设知识化、技术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致力于塑造新动能和势能。关于城乡发展和环境治理,广州将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异等具体举措。在文化和社会事业领域,广州市将加强对文化设施建设和本土文化产业的支持,持续投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总体而言,2024年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广州市制定了全面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覆盖了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和城市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战略举措展示了广州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能力,同时将持续助力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4~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广州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改善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体环境

蓝皮书指出,广州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改善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体环境。

第一,制定精准的区域协同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策略。一方面,加强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顺应湾区自然和经济地理的发展趋势,全面构筑多向区域链接和多层次协同的区域合作体系,增强中心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24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广州2049》),为广州城市空间战略思维带来了创新突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南拓、东进、北优、西联”的“八字方针”(2000年),到增加“中调”的“十字方针”(2009年),《广州2049》进一步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16字城市空间发展方针,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战略不仅强调了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也突出了内部发展的均衡。接下来广州要聚焦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品质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提升,提前部署三大区域发展重点,逐步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优化产业布局,将高附加值产业如高新技术、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城市的边缘区域,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和信息平台,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信息高速通道等关键基础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信息流通速度,确保核心区与边缘区域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和市场互联。

第二,支持专业化产业园区向城市边缘延伸,大力发展“隐形冠军”企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能够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例如,汽车制造业是推动广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整车产量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但变速箱、高强度轴承等关键部件仍依赖国外企业供应。这类为最终产品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攫取了产业链中绝大部分附加值,甚至决定了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将这类企业称为“隐形冠军”,指在全球或特定地区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小型或中等规模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专注于复杂产品或系统的制造和研发,拥有在其领域内的绝对市场领先地位,并且相对于全球竞争对手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据西蒙团队的研究结果,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约为中国的19倍),其中将近2/3的“隐形冠军”企业总部位于乡镇,这些中小企业是德国保持强劲出口实力的根源。广州已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发展“隐形冠军”企业的优势。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些产业集群不仅拥有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而且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能够为“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支持新设或现有专业化产业园区向城市边缘延伸,制定针对特定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商业化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专业市场中寻找并占领细分领域,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建立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学习德国双轨职业教育系统,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及商业化,提高专业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第三,改善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体环境,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一是破除各种隐性壁垒,通过设计并实施公正、透明的投资回报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以及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运营。二是拓展信贷及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多样化信贷产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信用融资产品创新,例如增加无担保贷款产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等。同时鼓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如设立科技创新贷款专项资金等。三是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在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提供专项补贴支持,加大民营企业“四化”改造实施补贴力度,降低企业转型的初始成本,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等行动转型升级。四是建立企业成长的支撑系统,搭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6~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广州应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蓝皮书指出,广州应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第一,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一是加大稳岗就业保障力度,缓解预防性储蓄动机挤压消费支出的现象,更大限度释放居民消费需求。实施更有力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支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鼓励企业保持或扩大现有的就业规模。二是扩大和增加职业培训和再教育的范围与深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职业技能的适应性,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升职工的稳定性和收入预期。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扩大和提高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赔付比例,减轻未来不确定性给居民带来的预防性储蓄压力,减少因风险规避导致的高额储蓄行为,激发消费潜力。

第二,优化促消费政策措施,加强消费环境建设。一方面,扩大节庆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及文旅活动对消费的带动刺激作用,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展览和演出落地广州,提高此类活动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提升整体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力推广夜间经济,如夜市、夜间文化演出等,丰富城市夜生活,促进实体消费加快回暖。另一方面,继续推广消费券和税收优惠,特别是汽车、珠宝首饰、高端电子产品等,开展多层次、多频道的市场营销活动,增加消费信贷产品,降低消费者的初期支付压力,鼓励大宗购买。

第三,做强“品质消费”,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是优化和提升国际化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更大力度汇聚全球消费资源,强化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全球商品与服务的便捷流通。二是优化整合产业链,引领消费升级,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品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条完整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基于产业链、消费链对接的角度,从更深层次继续扶持壮大独具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支持制造业向设计、品牌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型。三是着力加速品牌培育及其国际化推广。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兴消费增长领域,构建需求升级与供给升级相协调的高效经济循环系统。四是消费需求与供给同步升级,结合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供给侧结构,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偏好演进。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9~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广州市外贸稳健运行

蓝皮书指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广州市外贸稳健运行。

(一)着力优化助企服务,加强外贸政策集成

持续推动各项稳外贸措施落实落地,不断细化优化、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帮助企业在双循环中赢得竞争主动。做好新政策的研究储备,统筹好进口与出口,进一步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增强政策支持力度,综合性降低外贸企业各种经营成本。聚焦商务人员出入境、拓市场增订单、新业态新模式、出口信保扩面降费、汇率避险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内外贸一体化政策的内涵,加快政策落实落地。优化贸易环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政策要求等全面咨询服务,提升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着力拓展市场多元化,挖掘国际市场潜力

持续巩固和深耕欧盟、东盟、美国、日本等传统贸易市场,开发新兴市场,积极开拓非传统贸易伙伴,加强与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贸易合作。继续投资和改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通信和物流基础设施,抓好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在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合作,吸收转化先进技术,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提升产业与市场联动优势。抢抓RCEP全面实施等有利契机,深挖外贸潜力和制度红利,进一步拓展与RCEP等自由贸易伙伴的贸易空间。畅通国际交流,支持企业多元化布局、出海拓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贸易洽谈、商务考察等方式,在海外不断拓展业务,寻求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参展办展水平和密度,提升企业参展效果,为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寻求新路径。

(三)着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外贸创新发展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继续深化贸易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厚积成势,增强外贸发展新动能,聚焦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推进跨境电商智慧化监管,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和通关便利,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着力推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抢抓产业增长风口,继续推动“新三样”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补链强链、合理扩大产能、提能升级。强化外贸主体培育,持续育新求进,推动各类外贸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动外贸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内生动力。

(四)着力提升载体能级,强化高端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先行先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全市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发挥各级园区引领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撑,引导优质资源、优质项目集聚,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立足区域优势,打造外贸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联动效应,持续放大平台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强化政策运行分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利企政策落地生效,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58~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应遵循从主动对接者到主导制定者的升级路径,有序推进系统性改革攻坚

相较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国际公认的具有极大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广州当前欠缺的是国际化水平和区域辐射能力。因此,广州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策略上,要赓续千年商脉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品格,首先在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质量检验检测与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衔接上取得重大突破。积极联动港澳加强研究合作、创新实践,协同合作谋求成为对标伦敦、纽约这类全球顶尖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国际经济活动规则、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主导者。

同时,国际规则衔接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系统性改革攻坚任务,一个方面改了,另一个没有改,很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改革效果,甚至会使整个系统不协调而效率下降。因此,一定要秉承千年商都的务实创新精神,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出发,针对堵点和短板进行改革整体谋划,加快完成对原有碎片化改革成果的系统集成。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09~2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南沙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广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蓝皮书指出,南沙是广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广州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大科学装置、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海生态环境创新工程研究院、新一代潜航器项目、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龙穴岛总装试验基地等一大批重大海洋创新平台在南沙落地布局。同时,根据国务院《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任务要求,《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2022版)界定指引》已明确将深海勘测、海洋能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涉海领域科技成果研发与装备制造等八大领域,包含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制造、高端船舶、海水淡化设备、非常规资源开发及设备制造等27个小项的海洋产业企业纳入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着重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应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支持南沙“畅通海洋科技与装备、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与环境等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关键技术场景应用、制度政策等各环节”,加快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智能船舶中试基地。随着国家海洋大科学装置在南沙加速布局、各种优惠创新政策在南沙叠加,以南沙为中心的广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94~29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打造乡村振兴的广州样本

蓝皮书分析认为,近年来广州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南沙、从化、增城等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培育了花卉、果蔬、生态旅游等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增城的丝苗米产业通过规模化、智能化种植,已成为区域内的特色品牌,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广州注重融合多种产业功能,打造了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乡村综合体。以南沙为代表的区域,通过发展现代渔业、科技农业和文旅产业,构建了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南沙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现代渔业园区等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模式。蓝皮书还强调了广州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广州大力推进品牌农业,提升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增城荔枝、从化玫瑰柑等产品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广州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文旅综合体,广州大力改善乡村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州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通过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广州成功地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未来,广州应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要加强产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第三,要健全要素保障机制,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提升产业发展潜力。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323~33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要积极推动“新广式养生”数智矩阵的开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健康产业链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数字健康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州充分利用自身在中医药养生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新广式养生”数智矩阵的开发,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健康产业链,为现代养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广式养生文化在数字健康领域的推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通过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健康管理平台,开发个性化养生终端产品,以及推进智慧医疗和养老社区建设,广州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数字健康+广式养生”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也为全国数字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实体养生产品的开发方面,广州的本土企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多样化、年轻化的健康饮品和保健产品。以老字号王老吉和现代品牌茶里(Chali)创新推出结合广式草本养生理念的茶饮产品为例,既满足了年轻人对健康和时尚的追求,又传承了广府地区的养生文化。这些产品的成功推广,使“新中式养生”理念深入人心,广式养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蓝皮书还特别提到,广式养生文化的数智平台和应用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广府本草博物馆和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打造了多媒体互动体验展区,让参观者在沉浸式环境中感受广式养生的独特魅力。此外,广州琶洲中医药产业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智慧健康数字化展厅,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健康监测和个性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为未来的数字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未来发展路径方面,蓝皮书建议广州继续深化“中医药+文旅”融合,打造广府养生文化数字博物馆,使其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推进个性化健康管理终端产品的开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并通过建设智慧医疗平台和数字养老社区,实现数字健康服务的普及和覆盖,提升广州在数字健康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见《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P212~2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通讯员/张薇 粟华英

责任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