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揭秘“连山稻”粳籼汇聚万年史
933
2024-07-21 09:24:17(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1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岭南稻作再书新篇,粤北繁制中心落户连山

湾区时讯 “粮”辰美景好时光,连山脚下稻谷黄。7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种业科技饕餮“大餐”——“科技赋能‘连山稻’高质量发展聚智会”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简称“连山”)“开席”,来自全国水稻种业领域的院士代表和专家学者、金融界和企业界翘楚,以及部、省、市、县、镇、村6级的有关同志共140多人汇聚一堂,共话“连山稻”高质量发展。会上,“粤北繁制中心”签约落户连山,连山3000余份水稻种质材料入驻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湾区种质数字港”。

连山稻田

连山地处粤北山区,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全县总面积的87%为山地,不少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的大雾山海拔达1659.3米,被称为“广东岭南屋脊”。全县森林覆盖率86.21%,居广东首位,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空气清新,是全省平均气温最低的县,也是广东省每年冬季“看雪”的打卡胜地,被称为“岭南避暑之都”和“中国天然氧吧”。“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连山资源禀赋的形象写照,多年来在全县24个民族融通协作下,孕育了全县最大的主导产业——“连山稻”,2014年“连山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也是全县从业农民最多的产业。

“连山大米”在明孝宗朱祐樘时就有记载,“连山大米”弹牙、软滑、香甜、回甘等诸多优点广为人知,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层面多次拿过大奖。但近些年,一方面随着各类稻米品种、品牌的涌现,给消费者带来了多种选择,也给“连山稻”带来了竞争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从“吃饱饭”到“吃好饭”再到“吃挑饭”不断跃升。如何谋划“连山稻”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迫切需要科技“把脉”,助力“连山稻”转型升级。

2023年底,在连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省人大邀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研究员参会介绍了茂名、清远、广州等不同地域类型的科创赋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成功案例,引发连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之后组成工作组,由刘玉涛同志担任组长,正式启动对“连山稻”的文化考证、产业摸底、资源串联、要素匹配等系列工作。经多轮深度调研,工作组发现在连山这种特殊小生态、小气候、高海拔、大温差自然环境和壮、瑶、汉等24个民族融合的社会环境多重因素融合下,不但长期保存了野生、半野生、栽培稻的各种进化类型,而且还沿袭着山尖(火稻或粳糯)、山腰(粳粘或籼糯)、山下(籼稻)的栽培习惯,并孕育和衍化出了100多种米食珍品,真可谓是水稻产业种质资源、栽培模式、饮食文化的一个“活体库”“留声机”“万花筒”。

连山稻田

2024年春,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工作组为“连山稻”量身定做了以种业科技为切入点,挖掘特色文化、集成关联技术、提升质量内核、引发拓链延链、催发三产融合,最终推动连山大米走上全产业链质量化、品牌化高端发展的路径。之后,工作组特意设计了一个“连山稻”万年史种质资源大汇展试验,依托连山农科院把野生、半野生、栽培稻的各种进化类型育种材料2300余份,以及近些年育成的20余个当地品种汇种在一起;同时从“湾区种质数字港”的20856份种质中精选了近30个适合粤北山区的种质“同台竞技”。两片区逾200亩地共汇种了2350余份水稻种质材料,经过数月的精心管理,近期绝大多数水稻已进入黄熟期,放眼望去好一派丰收景象。

连山稻”万年史种质资源大汇展试验区

20日下午,与会人员先去参观了这个水稻“万年史汇展区”,除了沿“时间轴”汇展的野生稻、半野生稻、栽培稻进化类型外,还有沿“空间轴”汇展的山顶(寒凉地带)粳米、山腰(过渡地带)粳粘或籼糯、山下(温热地带)籼米等类型,再加上一些当地各民族传承保留下来的“常规种”,一眼望去,高低错落、满目金黄的各类稻秆、稻穗让与会人员大开眼界。连山农科院研究员李启标拿着稻穗向大家作介绍:“这种扁穗、长刺、长毛的水稻在古书中被称为秜[ní],也就是野生稻;而这种中穗、中刺、中毛的在古书中被称为秏[hào],是人类经过一定时间驯化的过渡类型,属于半野生稻;再看这个穗大、无刺无毛或者少刺少毛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栽培稻。再从稻米形态看,那些形状圆圆胖胖的稻米是‘粳米’,粳稻喜欢冷凉的环境,而这些形状瘦瘦溜溜很苗条的稻米是‘籼米’,籼稻是南方稻区的主要栽培类型。”参观现场,工作组还把连山各民族迁入的时间与稻米衍化史做成跨历史长河关联对应的图片和实物展,走过这片展区一种对历史更迭、作物进化、文化融合的感叹油然而生......很多老专家恋恋不舍,迟迟不愿离开......

参观现场后,与会嘉宾在连山融媒体中心举行了科技赋能“连山稻”高质量发展“聚智会”。“聚智会”上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首先致辞,他诚恳地说,工作组用大半年时间,通过查阅文献、查核遗存、查访百姓,融合人类学、社会学、遗传学、民族学、语言学、农学等多维学科证明了“连山稻”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这为连山县委、县政府全链提升和打造“连山稻”品牌增加了底气、信心、决心。之后,工作组向与会嘉宾做了《“连山稻”前世今生》的汇报,从“越文化与稻”到“壮文化与稻”,再到连山传承至今的“火稻”(旱稻)、“水稻”两大稻作体系,一直讲到由此孕育出的雒、六、禄、渌、绿、鹿、罗等“那文化”地名体系和禾、稴、稉等“那文化”生产体系,以及膏、糇、五色米等“那文化”饮食体系,仿佛一下把大家拉回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

微信图片_20240720190845

工作组组长刘玉涛同志做汇报

接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领衔的专家组,以及来自大湾区稻米加工和销售行业的大咖们纷纷为“连山稻”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刘耀光院士讲到,连山平均气温全省最低,平均日照时数全省最少,生态优美、日照温和、雨水充沛、湿度适宜,为高端稻米生产提供了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这是连山稻的排他性优势。广东省老科协副会长、作物遗传育种二级教授张桂权分析到,连山山多且平均海拔高,从山底到山顶温差大,创造了特殊的“垂直温差变化”环境,因此山顶可以栽培“喜凉”的粳稻,山下可以栽培“喜温”的籼稻,一县即可看尽大江南北的稻米形态,真是个“宝地”!接下来,老科协将发挥老专家、老经验的作用为“连山稻”全产业链加持赋能。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何秀英研究员讲到,“连山‘九山半水半分田’拥有天然阻隔、高低错落、温差显著等优势,为作物育种、繁种、制种提供了理想条件,水稻所愿意组织有生力量为连山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势开发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丰研究员对连山当地收集的种质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愿意为连山“种业产业”提供全面支持,将在杂交育种上重点发力。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朱华平处长发言中提醒到,连山几千年传承汇聚下来的粳籼宝贵资源既要保护好也要开发好,接下来如何用种业科技链动产业、商业科技放大叠加效应,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着力点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亮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发言

“聚智会”上,广东省种子协会会长林青山研究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清远分行副行长陈传彬、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黄科签约,共同启动“粤北繁制中心”的建设,就是要利用连山资源禀赋,在粤湘桂三省交汇处打造一个集“育、繁、制、推、融”为一体的“种业硅谷”。

共建“粤北繁制中心”签约

湾区种质数字港”是广东省为串联种质资源、组学数据、育种工具等“孤岛”,而于2021年成立的农业种业公共数字平台,目前仅水稻组学数据就超1000亿条。“聚智会”上,“湾区种质数字港”向连山农科院授牌,一是授权连山3000余份水稻种质材料入驻“湾区种质数字港”,二是专门为其在“湾区种质数字港”平台上开放密钥并授权其使用组学数据免费空间。随后,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孙传范副司长、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朱华平处长及省、市、县等领导共同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进园入县”连山示范点,将从全国范围匹配要素为“连山稻”高质量发展多维赋能。

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孙传范副司长讲话中感慨道,“全国各地的产业科技活动很多,但像‘连山稻’这样从文化‘切口’摸清家底、从科技‘入口’串联资源、从金融‘抓手’激活要素的整套逻辑和‘打法’还是鲜有个案”。他特别讲到,“连山农科院作为一个县管农科院竟然汇聚了3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育成了十多个新品种,培育了一大批乡土育种专家,这在全国也是很了不起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广东省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可谓‘藏粮于技’的典范”。

省人大副主任叶贞琴同志最后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到,“本次‘聚智会’切准科技抓手,撮合专家牵手,嫁接企业家联手,还有金融、市场、数字等要素的推手,谋划得好!组织得好!很有必要!”他说,以“连山稻”为试点的“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很有意义,连山县委、县政府要拿出“定力”、激发连山农科院“内力”、链接承接好与会嘉宾的要素“外力”、 培育县域协会联盟“活力”、用好省、市、县各级政策的“引力”,共同催发“连山稻”高质量发展“合力”,希望省、市农业部门支持连山把这个有益探索深化、优化、强化,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本次“聚智会”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一些风投平台也闻讯而来。广东省六七八控股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许隽嘉直接带了公司高管全程参会,他说虽然自己以前没有从事农业,但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友,对农业有着“根”的情结,特别对未来种业新蓝海更情有独钟,本次就是来正式切入种业产业“新赛道”的。会后,有几家风投平台甚至直接就到乡镇物色合适地块去了。“聚智会”结束后,大家饶有兴趣地品鉴了汇聚连山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上百种“连山稻”传统美食,并参观了永和镇石坪村观瞻米食品工艺、连山丝苗米产业园、“三产”融合中心的稻米文化等要素平台。部分专家还进到壮族、瑶族深山探寻野生稻。

本次“聚智会”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广清指挥部驻连山工作队、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广东省农学会、广东省种子协会联合主办,连山“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花都区驻连山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连山农业农村局、连山农业科学研究院、连山永和镇人民政府、连山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承办。

通讯员/陆健强 陈鹏超 林珊珊 黄萍

责任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