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黄萍)3 月 20 日,《首席专家谈农技》直播系列活动【生猪养殖增效降本专场】成功举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刘小红教授携手商品猪营养岗位专家高开国研究员、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蔡汝健研究员,聚焦生猪养殖提质增效,为养殖户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的技术指导课。
节目现场
生猪创新团队涵盖配套系育种、分子育种、非洲猪瘟防控、病毒病防控、种猪营养、商品猪营养、智慧养殖、产业经济等多个岗位专家,以及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肇庆 5 个综合试验站,成员专业背景丰富,研究领域广泛,致力于解决生猪养殖中的关键问题,为生猪养殖从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生猪创新团队架构
近年来,广东省生猪产业在存栏量、出栏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广东农业统计年鉴显示,2024 年,生猪年末存栏 2247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 205 万头,肉猪出栏 3818 万头,猪肉产量 305 万吨,基本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水平。然而,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升,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降本增效成为核心挑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饲料成本占大头,人工、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也不断增加;疫病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爆发,将对猪场造成毁灭性打击;养殖环保压力增大,粪污处理要求严格;市场波动频繁,价格起伏不定,养殖户面临诸多风险与难题。
首席专家刘小红教授指出,可从提升母猪综合生产效率、加强疫病防控、降低养殖成本、调整种群结构、控制现金流管理五大方面做好降本增效措施。通过科学的后备母猪培育,如合理的隔离、驯化、诱情等措施,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和配种率。在配种管理中,采用深部输精技术,减少精液使用量和输精时间,提高顶级公猪的利用率。同时,优化母猪胎龄结构,淘汰低效母猪,构建年轻高产的母猪群,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在增效的同时,刘首席从经营角度出发,分析了养殖成本的构成,提出了优化成本结构的方法。通过提高产量,摊薄固定成本;加强可变成本的控制,如饲料、水电、人工等费用的管理;采用管理会计思维,发现可控项目,提高生产指标,杜绝浪费,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降低养殖成本,提质增效
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蔡汝健着重讲解了养殖场风险自我评估的方法,强调了猪场的选址、布局和隔离措施。针对不同 PRRSV 感染状态的猪场,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包括免疫、封群、全出全进、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猪场的健康与稳定。
场区生物安全分析案例
降本增效的密码,藏在每一克氨基酸的精准配比里,藏在每一吨‘原料’的价值重估中。商品猪营养岗位专家高开国研究员强调了精准营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商品猪保育阶段能量需要模型,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如采用低蛋白日粮搭配可发酵纤维,使用益生菌、植物提取物、酸化剂、酶制剂等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加强饲喂管理,推进母猪精准饲喂,严格执行饲料预算,降低育肥期饲养密度,充分发挥育肥猪的生长潜力。
改善猪肉品质营养调控技术示意图
未来,《首席专家谈农技》将继续关注农业热点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