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谈农技第54期——“控”制有方,“病”无遁形,科学植保助力”病虫害精准防控高质量发展
湾区时讯 12月12日,《首席专家谈农技》|第54期【病虫害精准防控专场】成功举行。第三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植物重大灾害预警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徐汉虹教授携农药替代技术岗位专家黄江华教授、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岗位专家黄德超研究员围绕广东省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作物重大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控中的关键问题和共性技术需求,进行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柑橘木虱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智慧测报建设等专业知识分享。
节目现场
在节目中,首席专家徐汉虹指出豇豆备受全国人民青睐,然而质量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农药残留问题尤为突出,这主要归因于豇豆的虫害严重且难以防控,其中蓟马最为难防。豇豆遭受蓟马侵害时,苗期的叶片会皱缩甚至导致植株枯死,生长期、花期的花蕾脱落和花朵凹陷,花荚期的果荚头变黑从而导致品质下降。豇豆蓟马虫害的防控难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害虫防治手段较为单一;二是喷雾施药有局限性;三是药剂难以到达害虫为害部位。
常见农药残留超标种类
豇豆蓟马虫害
要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确保‘菜篮子’供应充足,第一要务是贯彻2023年农业农村部颁布的《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防控策略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豇豆生长全过程中采用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措施,结合药肥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施药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豇豆农药残留风险。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总结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广东省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发病面积超过6.7万公顷,每年损失超过50亿元。农药替代技术岗位专家黄江华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团队基于柑橘木虱与柑橘嫩梢的互作机制和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柑橘果园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防控方法,构建了柑橘黄龙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病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柑橘木虱识别与标准化技术指南
柑橘黄龙病轻症果园防控策略
如何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监测或预测,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岗位专家黄德超研究员团队为了提高病虫监测和植保信息到位率,促进体系结构网格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预警分析智能化、信息发布现代化,成功构建6层1中心的病虫害“智慧测报”体系。目前在广东省设立80多个病虫监测站,240多个监测点;监测对象涵盖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类、花生、茶叶和花卉等作物及桔小实蝇、鼠害、草地贪夜蛾等20多种作物的80多种重大有害生物,对草地贪夜蛾实施全覆盖监测。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涵盖全省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体系。
“智慧测报”体系
广东省农作物病虫物联网监测系统
第三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植物重大灾害预警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在生物农药与农药替代、环保靶向剂型、农药高效利用器械与应用技术以及广东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警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在生物农药与农药替代方面,团队已建立杀虫植物种质资源和共享信息数据库,形成标准化技术体系,为杀虫植物特色种植产业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植物源杀虫成分结构与活性进化的新观点,发现了特色杀虫植物及植物源新成分,创制了导向农药、光活化农药等植物性农药新产品,并拓展开发了挂袋施药法、膜下滴灌随水施药等随水施药导向生态性防治技术,着力构建特色绿色农药产业体系。在环保剂型方面,发明了碱性调控释放农药新剂型、幼果伤液调控释放农药新剂型、立体性化智化靶向传递展膜油剂等一系列智能精准释放农药新剂型。在农药高效利用器械与应用方面,依托单位主持了国家“两减”重点专项“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项目、“智能农机装备”专项“农用航空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项目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专项等农业航空研究项目10余项。在广东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警方面,通过多年持续建设,已在广东建立了国家级病虫害区域测报站30个、省级病虫监测站53个、病虫监测点128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并通过监测站点对我省水稻、蔬菜、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13种主栽作物的60多种病虫进行了系统监测。
团队专家开展科技下乡
通讯员/黄萍
责任编辑/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