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展望
5209
2024-08-13 11:33:42(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科研成果
1
0
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4年展望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课题组

摘 要: 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式增长 , 经济总量突破 14 万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 , 消费全面恢复 , 出口克服外需下行压 力实现小幅增长 , 贸易顺差创新高 ,财政收入回升 、支出稳健 ,金融业实现 稳健发展 。展望 2024 年 ,全球经济有望开启新周期 , 大湾区外需整体恢复,港澳地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加强 ,加之居民消费恢复基础持续巩固 ,基建和 制造业投资将支撑大湾区投资增速保持稳健 ,预计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经济有 望实现 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但出口亦面临不少风险因素 ,建议加快打 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努力稳外需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 力扩大国内需求 ,增强消费信心 ,促进有效投资 ;加快推动金融开放 、创新 改革红利释放。 

本文是广州市新型智库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广东省决策咨询基地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 区改革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 :谭苑芳 ,博士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 、教授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 ( 南沙) 改革创新研究院理事长 ;涂成林 ,博士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 席专家 、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 ,广州市粤港澳大 湾区( 南沙) 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剑辉 ,博士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 学家 ,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总监 ;应习文 ,博士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 改革创 新研究院研究员 ,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兼国际研究部负责人 ;周雨 ,博 士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 改革创新研究院副院 长 、讲师 ;臧传香 ,博士 ,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 改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执笔人: 谭苑芳 、应习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形势 稳外需 有效投资

一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形势分析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克服多重挑战 ,经济总量站上 14 万亿元台阶 ,实 现 6. 4%的中高速增长 ,特别是港澳经济改善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 消费全面恢复 ,出口克服外需下行压力 ,实现小幅增长 ,贸易顺差创新高 ,财 政收入回升、支出稳健,金融业实现稳健发展。

(一)整体经济: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 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按照“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高质量发展的 示范地 、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 的全新定位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 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初步测算,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 粤九市即广州 、深圳 、珠海 、东莞 、佛山 、中山 、江门 、惠州 、肇庆  +香港 +澳 门) 整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 063 万亿元② , 首次突破 14 万亿元大关 , 略 高于广东全省 GDP(13. 567 万亿元)。

其中 ,粤九市 GDP 达到 11. 021 万亿元 ,首次突破 11 万亿元大关 ,较2022 年增加 5532. 9 万亿元 , 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81. 23%, 比重较 2022 年提升 0. 16 个百分点 , 在省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 占全国 GDP 的 8. 74%, 较 2022 年上升 0. 05 个百分点 , 有效支撑了全国经济发展( 见 图 1)。

从各城市情况看, 2023 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 461 万亿元, 连续第七年居大湾区首位 ,较 2022 年增加 2219 亿元 ,增量位居大湾区次 席。 2023 年广州市 GDP 首次突破 3 万亿元大关 ,列大湾区第二位 ,较上 年增加 1516. 7 亿元 。香港经济明显复苏 ,经初步测算, 2023 年实现 GDP 2. 991 万亿港元 , 由于港元对人民币汇率上升 , 以人民币计价的现值 GDP 升至 2. 708 万亿元 ,较 2022 年增加约 2910 亿元 ,增量居大湾区首位。

前三位 之 后 , 各 地 GDP 排 名 依 次 是 佛 山 ( 1. 328 万 亿 元)、东 莞 (1. 144 万亿元)、惠州( 5640 亿元)、江门( 4022 亿元)、 中山( 3851 亿 元)、肇庆(2793 亿元),位次与 2022 年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 。值得注意的 是 ,江门 GDP 首次突破 4000 亿元 ,较 2022 年增长 249 亿元 , 名义增长 6. 6%, 增幅位居粤九市之首 。 由于 2022 年基数较低,2023 年澳门 GDP 大 幅增长 ,2023 年回升至 3795 亿澳门元 , 已恢复至疫情前最高水平( 2018年) 的 86. 5%, 合人民币 3335 亿元 ,较 2022 年增加 1688 亿元。

近十多年来 ,粤九市 GDP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而 2023 年香港与澳门的 GDP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占比出现回升。2023 年香港与澳 门的 GDP 占大湾区比重约为 21%( 见图2),较 2022 年上升 1. 8 个百分点。 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 ,赴港 、赴澳游客数量恢复式增长 ,带动港澳旅游业、 商业和博彩业快速复苏 ;另一方面,2023 年人民币对港元 、澳门元出现贬 值 ,导致港澳以人民币计价的 GDP 回升。

图 2 2013 年和 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 GDP 占比的变化 数据来源 :WIND、各地统计部门。

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 GDP 水平快速增长 , 整体人均 GDP 达到 16. 46 万元①(2. 322 万美元② ) , 高于 2022 年的 15. 27 万元③( 2. 266 万美 元)。随着经济显著恢复 ,澳门人均 GDP 较上年大幅增加 25. 10 万元 ,达到 49. 56 万元(6. 993 万美元),重回大湾区第一 。香港人均 GDP 约为 41. 75

① 在计算 2023 年人均 GDP 时 , 由于人口数据滞后公布 ,使用的是 2022 年人口数据 ,下同。

② 此处汇率采用 2023 年度平均即期汇率换算, 1 美元 = 7. 0869 元。

③ 该项数据高于《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 2023) 》 中对应的数据( 15. 20 万元), 主要原因为人口基数调整,2023 年报告因 2022 年人口数据未公布 ,采用 2021 年人口计算; 此外,2022 年香港与澳门名义 GDP 修正值较初值有所上调。

万元(5. 891 万美元),排名被澳门超越 ,列第二位 ,但也取得明显增长。 粤九市人均 GDP 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 由 2022 年的 13. 37 万元( 1. 984 万美 元) 增至 2023 年的 14. 08 万元(1. 986 万美元),但由于港澳增幅较大叠加 汇率贬值因素 ,粤九市人均 GDP 与港澳差距有所扩大 。粤九市中深圳市人 均 GDP 最高 ,为 19. 59 万元(2. 765 万美元),但仍不到港澳的一半 ,而最 低的肇庆仅为 6. 76 万元(0. 954 万美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湾区内部 发展水平仍有待均衡( 见图 3)。

图 3 2022 年、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均 GDP 情况 数据来源 :课题组根据各地公布的初值测算。

2. 整体经济实现恢复式增长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经济实现恢复式增长 。初步测算,2023 年, 大湾区整体 GDP 同比增长 6. 4%, 为近 6 年来的次高水平 , 明显高于疫情影 响下的 2022 年( 同比增长 0. 7%),但略低于 2021 年 8. 0%。

2023 年 ,粤九市 GDP 实际同比增长 5. 0%, 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2%),但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4. 8%)。尽管粤九市经济呈现恢复式增 长 ,但外需回落对粤九市外向型经济造成了一定扰动 。在 2022 年出现短暂 的经济收缩后, 2023 年香港与澳门经济大幅反弹 ,香 港 GDP 同 比 增 长 3. 2%, 澳门 GDP 同比增长 80. 5%( 见图 4)。

图 4 2022 年、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 GDP 实际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注: 由于澳门 GDP 增速过大(2022 年为-21. 4%, 2023 年为 80. 5%),图中柱状图为溢 出状态。

从粤九市各市情况来看, 2023 年经济增速位次较上年出现较大变动。 其中 ,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 0%, 位居各市第一 ;惠州与中山均 同比增长 5. 6%, 并列第二 ;江门 、佛山分别同比增长 5. 5%和 5. 0%, 位列 第四 、第五位 ;广州 、珠海 、肇庆 、东莞同比增速低于平均水平 。惠州连续 两年经济增速保持粤九市领先地位,2022 年、2023 年惠州 GDP 增速分别为 4. 2%和 5. 6%, 得益于其制造业产业升级 , 围绕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产业积 极强链补链 ,外资退出和外需减弱的冲击影响较小 。相比之下 ,东莞 GDP 增速在粤九市中连续两年排名靠后, 2022 年、 2023 年 GDP 增速分别为 0. 6%和 2. 6%, 主要原因是其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受全球需求回落冲击影响较 大以及部分产业外迁。

3. 产业结构:粤九市第三产业结束两连降

粤港澳大湾区三次产业发展结构呈现第一产业占比低 ,第二 、第三产业 形成“ 双支柱 ” 的特点 。在过去的两年中 ,受疫情影响 ,第三产业占比一 度回落 ,第二产业占比回升。2023 年 ,粤九市第三产业复苏态势良好 , 占 比较 2022 年回升了 0. 9 个百分点 ,结束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见图5)。

图 5 2011~2023 年粤九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 :CEIC、Wind。

从各市情况来看,2023 年广州 、东莞 、惠州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分别 回升 1. 9 个、 1. 5 个和 1. 4 个百分点 ,其中广州与东莞第二产业增速出现名 义负增长 ,导致第二产业占比回落 。深圳 、珠海 、肇庆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上 升但升幅小于 1 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相对平稳 ,在第三产业复苏的同时 ,第 二产业保持稳健增长 。佛山 、江门 、中山第三产业占比相较上年小幅下降, 与粤九市整体趋势相反 ,第二产业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三产业的 恢复相对偏弱( 见图6)。

(二)投资与消费:实现稳健恢复

1. 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小幅增长,港澳快速恢复

2023 年 ,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 3%, 较上年加快 2. 1 个百分 点( 见图7),但增速低于广东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 2 个百分点 。从 全年走势看 ,粤九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从各市具体情况看, 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最快的城市为 深圳 , 同比增长 11. 0%, 投资完成额高居粤九市之首 , 占粤九市总体的比 约为 28%。 深圳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投资的大幅提升 , 同

图 6 2023 年粤九市各市三次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 :CEIC、Wind。

图 7 2015~2023 年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广东省统计局 ,根据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汇总计算。

比增长了 43. 0%,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幅高达 64. 0%。 排名第 二位的惠州 2023 年同比增长 5. 3%, 主要得益于工业技改投资大幅增长 65. 0%,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高达 24. 7%。 排名第三位的广州 2023 年同 比增长 3. 6%, 主要依靠工业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大幅提升, 分别增长了 25. 9% 和 19. 2%。 但值得注意的是 ,肇庆 、佛山 、珠海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负增长 , 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走向出现分化 , 向深圳、 广州等头部城市集中( 见图 8)。

图 8 2022 年、2023 年粤九市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粤九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滑。 2023 年 ,除深圳同比增长 11. 3%, 同比增速超过上年 ,其他城市的房地产 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均较上年出现明显下滑 。在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最大的三个 城市中 ,珠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32. 7%, 佛山下降 34. 8%, 肇庆 下降 34. 3%。 即便是整体投资情况较好的广州和惠州 ,房地产开发投资也 分别同比下降了 8. 7%和 4. 6%。

与粤九市不同 ,随着经济恢复 ,港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提升。2023 年 ,香港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实际增长 10. 8%, 较 2022 年大幅提升 18. 2 个百分点① , 四个季度同比增速依次为 8. 6%、 - 1. 9%、21. 8%和 16. 4%。 澳门投资增速更是出现大幅提升。2023 年澳门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同比 增长 14. 7%,较 2022 年大幅提升 34. 9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同比下降 14. 6%,但

① 2022 年香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同比下降 7. 4%,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

(2023) 》 中对应数据为同比下降 8. 5%, 数据有所变化的原因在于香港特区政府对 2022 年 GDP 数据进行了修订 ,而 2023 年报告采用的数据为初步核算值 。下文中澳门投资增速 与 2023 年报告中数据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类似。

随着经济复苏 ,澳门第二至第四季度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依次同比增长 33. 4%、47. 7%和 9. 9%,全年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已恢复到 2019 年的 77% (见图 9)。

图 9 2019 年第二季度至 2023 年第四季度香港和澳门本地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当季同比增速( 不变价)

数据来源 :Wind。

2.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全面复苏

2023 年 ,粤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约 3. 704 万亿元 , 占广东省 的比重为 77. 98%, 较 2022 年小幅上升 , 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7. 86%, 较上年 小幅下降( 见图 10)。从增速来看 ,消费对大湾区经济增长仍发挥了重要作 用。2023 年 ,粤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同比增长 5. 9%, 虽低于全国 水平(7. 2%),但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5. 8%)。从结构看 , 网上零售保 持快速增长 ,线下零售明显复苏 ,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化妆品类 、通 信器材类以及体育 、娱乐用品类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新能源汽车保持强劲 增长。

从粤九市各市情况来看 ,在总量方面,2021~2023 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

图 10 2014~2023 年粤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售总额连续 3 年突破 1 万亿元大关 ,深圳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 ,两市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 1. 101 万亿元和 1. 049 万亿元 。东莞和佛山分别以 4408 亿元和 3734 亿元位于第二梯队 ;惠州 、中山 、江门 、肇庆和珠海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在 1000 亿~2200 亿元之间 ,位于第三梯队 。在增速方面, 消费有向头部城市集中的趋势。2023 年 ,深圳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分别同比增长 7. 8% 和 6. 7%, 高于广东省平均增速 ,其余城市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其中 ,佛山 、东莞 、珠海 、中山 、江 门 5 市增速低于 4%, 形成了较长的尾部( 见图 11)。

2023 年 ,随着经济复苏 ,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强劲恢复 ,实际同比增长 7. 3%, 较 2022 年加快 9. 5 个百分点① , 旅游业 、餐饮业是主要支撑因素。 不过香港政府消费开支实际同比下降 4. 3%, 较 2022 年放缓 12. 3 个百分点, 这是由于政府保障性支出退出( 见图 12)。与香港类似, 2023 年澳门私人

① 2022 年香 港 私 人 消 费 开 支 实 际 同 比 下 降 2. 2%, 《 中 国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改 革 创 新 报 告

(2023) 》 中对应数据为同比下降 1. 0%, 数据有所变化的原因在于香港特区政府对 2022 年 GDP 数据进行了修订 ,而 2023 年报告采用的数据为初步核算值 。下文香港政府消费开 支 、澳门私人与政府消费开支的数据与 2023 年报告中数据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类似。

图 11 2022 年、2023 年粤九市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消费开支实际同比增长 12. 1%, 较 2022 年提速 17. 9 个百分点 ,政府消费开 支同比下降 6. 4%, 较 2022 年放缓 10. 6 个百分点( 见图 13)。

图 12 近 6 年香港私人及政府消费开支季度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图 13 近 6 年澳门私人及政府消费开支季度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Wind。

(三)外贸形势:克服外需疲弱困难,整体保持韧性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出口总额达到 16. 07 万亿元① , 同比小幅 下降 0. 8%, 降幅较 2022 年收窄 1. 2 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小幅回落 ,一方 面源自全球外需回落对进出口贸易形成较大冲击 ;另一方面 ,全球贸易商品 价格回落拖累了贸易总额 , 与 2019 年相比 ,大湾区整体进出口总额增长 了 12. 2%。

出口小幅增长 ,进口保持回落 ,顺差创新高。 2023 年 , 大湾区整体 出口额达 9. 03 万亿元 , 同比小幅增长 0. 2%; 进口额达 7. 04 万亿元 , 同 比下降 2. 1%, 连续第二年回落 。 出口增长体现了外需回落下大湾区出口 仍保持韧性 ,进口回落则主要受内需不足和进口价格下降的影响。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贸易顺差 1. 99 万亿元 ,较 2022 年增长 9. 7%, 创 历史新高。

① 香港 、澳门进出口额采用年度平均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1. 粤九市外贸整体保持稳健增长

2023 年 ,粤九市进出口贸易表现相对稳健 ,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7. 94 万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0. 3%, 占广东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 95. 7%。 其中 , 出 口 5. 23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2. 7%, 比全国平均增速快 2. 1 个百分点 , 出口好 于全国整体形势 ;进口 2. 71 万亿元 , 同比下降 4. 5%, 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4. 2 个百分点 ,进口跌幅略大于全国整体水平 。贸易顺差 2. 52 万亿元 , 比 上年增加约 2600 亿元。

2023 年 ,粤九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格局未变 ,深圳以 3. 87 万亿元的 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居第一 ,进出口总额创下新高 , 出口 2. 46 万亿元, 稳居内 地 城 市 第 二 位 , 同 比 增 长 12. 5%; 进 口 1. 42 万 亿 元 , 同 比 下 降 4. 0%; 贸易顺差 1. 04 万亿元 , 比上年扩大 3318 亿元 。东莞进出口总额为 1. 28 万亿元 ,排名第二 ,广州为 1. 09 万亿元 ,位列第三 。除以上三市 ,其 余六市进出口总额均在万亿元以下( 见表 1)。

表 1 2022~2023 年粤九市外贸进出口情况①

单位 :亿元, %

城市

年份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速

出口同比 增速

进口同比 增速

广州

2022

6146. 2

4753. 9

1. 1

- 1. 8

5. 3

2023

6502. 6

4411. 6

0. 1

5. 8

-7. 2

深圳

2022

21824. 1

14748. 6

3. 7

13. 9

- 8. 5

2023

24552. 1

14158. 6

5. 8

12. 5

-4. 0

珠海

2022

1969. 2

1123. 0

- 8. 0

2. 3

-21. 6

2023

2022. 4

940. 0

-4. 2

2. 7

- 16. 3

佛山

2022

5591. 2

1075. 1

7. 7

11. 1

-6. 8

2023

4875. 6

1090. 2

- 10. 5

- 12. 8

1. 4

惠州

2022

2043. 2

1047. 6

1. 2

-4. 1

13. 3

2023

2035. 4

1374. 0

10. 3

-0. 4

31. 2

① 粤九市 2022 年进口 、出口绝对值因数据修订原因 ,与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

(2023) 》 中对应数据略有变化。

 续表

城市

年份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速

出口同比 增速

进口同比 增速

东莞

2022

9287. 5

4686. 5

- 8. 7

- 3. 3

- 17. 6

2023

8460. 9

4362. 7

- 8. 2

- 8. 9

-6. 9

中山

2022

2268. 6

470. 7

3. 9

4. 3

1. 6

2023

2211. 9

364. 8

-5. 9

-2. 5

-22. 5

江门

2022

1442. 9

327. 6

-0. 9

- 1. 3

0. 7

2023

1408. 3

323. 7

-2. 2

-2. 4

- 1. 2

肇庆

2022

273. 4

112. 2

0. 2

0. 0

-0. 2

2023

275. 9

96. 1

- 3. 5

0. 9

- 14. 3

数据来源 :Wind、各市统计局。

具体而言 ,各市外贸形势有所分化。在出口方面 ,尽管粤九市整体出口 小幅增长 ,但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珠海和肇庆四市 ,分别同比增长 12. 5%、5. 8%、2. 7%和 0. 9%。其余城市受外需低迷冲击以及自身产业转型压 力 ,出口均出现负增长 ,其中佛山、东莞出口分别下降 12. 8%和 8. 9%,拖累 了整体经济增长。中山、江门、惠州出口也出现了小幅下跌。在进口方面, 2023 年除惠州与佛山进口实现同比增长 ,其余城市进口均出现负增长。其中, 中山、珠海和肇庆三市跌幅较大 ,分别下降 22. 5%、 16. 3%和 14. 3%。

2. 香港货物进出口连续第二年回落

2023 年 ,香港商品出口货值 41774 亿港元 , 同比下降 7. 8%; 商品进口 货值 46450 亿港元 , 同比下降 5. 7% ( 见图 14)。商品贸易总额达 88224 亿 港元 ,下降 6. 7%, 为连续第二年回落 ,但相比 2019 年仍增长 5. 0%。 全年 有形贸易逆差 4676 亿港元 ,较 2022 年扩大 718 亿港元。

对亚洲地区及美国贸易下降是主要原因 。与 2022 年相比,2023 年香港 向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额出现下滑 , 主要是对新加坡下降 21. 4%, 对日本下降 17. 7%、 对中国内地下降 9. 7%、 对美国下降 6. 9%。 同期 ,来 自部分主要供应地的进口额也出现下滑 , 主要是韩国下降 22. 8%、 马来西 亚下降 15. 3%、 新加坡下降 17. 3%、 日本下降 8. 8%, 而来自中国内地的进

图 14 2016~2023 年香港商品进出口总体情况

数据来源 :Wind。

口额仅小幅下降 2. 7%。

3. 澳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显著

2023 年 ,澳门对外商品贸易总额达到 1547. 8 亿澳门元 ,较 2022 年的 1533. 3 亿元增长 0. 9%。 全年总出口货值为 133. 3 亿澳门元 , 同比下 降 1. 3%; 再出口 117. 9 亿澳门元 , 同比增长 2. 5%; 总进口货值为 1414. 4 亿 澳门元 , 同比增长 1. 2% ( 见图 15);全年货物贸易逆差为 1281. 1 亿澳门 元 ,较 2022 年的 1262. 9 亿澳门元增加了 18. 2 亿澳门元。

按出口目的地统计,2023 年澳门输往中国内地的货值为 9. 7 亿澳门元, 输往香港的货值为 95. 3 亿澳门元 ,输往美国的货值为 4. 4 亿澳门元 ,输往 欧盟的货值为 1. 5 亿澳门元 ,分别同比下降 25. 5%、 7. 5%、 28. 1%、 8. 8%, 输往“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货值为 7. 7 亿澳门元 , 同比增长 47. 8%。 澳 门出口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纺织品出口下降。2023 年澳门纺织品及成衣 出口货值为 13. 1 亿澳门元 ,下降 24. 4%, 非纺织品出口货值为 120. 2 亿澳 门元 ,增长 2. 1%。

按货物原产地统计,2023 年进口“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货值 309. 2 亿 澳门元 ,进口香港货值 71. 9 亿澳门元 , 同比增长 18. 0% 和 41. 3%; 进口欧

图 15 2015~2023 年澳门进出口总体情况

数据来源 :Wind。

盟货值 446. 1 亿澳门元 ,进口中国内地货值 405. 1 亿澳门元 ,分别同比下降 2. 7%和 4. 6%。 按货物来源地统计 ,进口中国内地货值 208. 9 亿澳门元 , 同 比增长 19. 5%; 进口香港货值 1139. 8 亿澳门元 , 同比下降 2. 8%。 2023 年 澳门消费品进口货值为 1063. 0 亿澳门元 , 同比增长 4. 5%。

(四)财政情况:收入回升,支出稳健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体恢复 ,促进财政收入回升 ,支出相对 稳健 ,赤字率较上年下降。2023 年 ,大湾区①财政收入为 1. 525 万亿元 , 同 比增长 5. 9%, 主要是经济恢复增长带动财税增收 ;财政支出为 1. 999 万亿 元 , 同比减少 2. 1%, 主要是 2022 年财政支出较高抬升了基数( 见图 16)。 2023 年大湾区财政赤字为 4737 亿元 ,赤字率 3. 37%, 较上年下降了 1. 24 个百分点。

其中 ,粤九市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财政支出小幅下降 。随着国家 、广东 省及各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经济政策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经济持续回升向

① 粤九市均采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 ;香港为特区政府综合财政收入和支出 ,澳门为特 区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 其中第四季度为估算值),并根据 2023 年平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图 16 2016~2023 年大湾区财政收支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注:2023 年澳门全年数据为估算值。

好 ,这为 2023 年粤九市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2023 年粤九市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为 9404 亿元 ,约占 GDP 的 8. 5%, 同比增长 3. 9%, 增速较 2022 年加快 7. 3 个百分点 。从财政支出看 ,粤九市促发展 、惠民生的支出需求较 大 ,重点任务 、重点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 ,财政支出保持适度加力 、提质增 效。2023 年粤九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12605 亿元 ,约占 GDP 的 11. 4%, 同比下降 0. 4%, 增速较 2022 年放缓 3. 2 个百分点( 见图 17)。粤九市地方 口径( 不考虑中央转移支付) 的财政赤字为 3201 亿元 ,赤字率为 2. 9%, 较 2022 年下降了 0. 5 个百分点。

随着 2023 年经济恢复性增长 ,大湾区各城市财政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珠海同比增长 10. 3%, 肇庆同比增长 9. 8%。 但从财政收入规模来看, 香港 、深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香港① 政府综合收入 5525 亿港元( 约 合 5002 亿元人民币),港元口径同比下降 5. 0%; 政府综合支出 7465 亿港元 ( 约合 6759 亿元人民币),港元口径同比下降 7. 3%。 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

① 这里为方便与内地加总计算 ,采用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的自然年 ,与香港特区政府采用的 财年概念不同。

图 17 2016~2023 年粤九市财政收支与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入 4113 亿元 , 同比增长 2.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012 亿元 , 同比增长 0. 3%( 见图 18)。除香港 、深圳高居前两位,2023 年大湾区其他城市( 不 包括澳门) 依照财政收入规模排序依次为广州 、东莞 、佛山 、珠海 、惠州、 中山 、江门和肇庆 。受 2022 年高基数影响 ,珠海 、佛山等多个城市财政支 出同比回落。

(五)金融情况:存、贷款余额保持增长,资本市场改革持续

1. 大湾区存、贷款余额增速回落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区( 含港澳) 存 、贷款余额延续 2018 年以来逐年 增长但增速略有回落的发展态势,2023 年末大湾区存 、贷款余额① 分别为 47. 47 万亿元和 34. 91 万亿元 。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8. 1%, 增速较上年 放缓 2. 4 个百分点( 见图 19);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6. 5%, 增速较上年 放缓 2. 2 个百分点( 见图20)。贷款余额增速放缓主要是受港澳地区贷款需 求回落影响 ,存款余额增速放缓则主要源于粤九市与澳门存款增速下降。

① 粤九市均采用年末时点的本外币存 、贷款余额数据 。香港与澳门采用年末时点的分别以港 元和澳门元计价的存 、贷款余额数据 ,并经对应时点的汇率换算。

图 18 2023 年大湾区( 粤九市+香港) 各市财政收支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粤九市存 、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增长。2023 年末 ,粤九市本外币存款余 额为 31. 54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8. 9%, 增速较上年放缓 1. 2 个百分点 ;贷款 余额为 24. 62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10. 6%, 增速较上年加快 0. 6 个百分点 。粤 九市存 、贷款余额占大湾区的比重已达到 66. 4% 和 70. 5%, 分别较上年提 高 0. 4 个和 0. 6 个百分点 , 内地金融业在大湾区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香港存款增速加快,贷款出现下滑。2022 年第四季度以来 ,港元在联系汇 率制度下跟随美联储持续加息 ,利率升高促进了存款增长但抑制了部分贷款需 求。2023 年末,香港存款余额为 16. 22 万亿港元(约合 14. 85 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5. 1%,增速较上年提高 3. 4 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为 10. 19 万亿港元 (约合 9. 33 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3. 5%, 降幅较上年扩大了 1. 1 个百分点 ( 见图 21)。

澳门存 、贷款余额均出现下滑。 2023 年末 ,澳门存款余额达到 12234 亿澳门元( 约合 10811 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3. 0%, 降幅较上年扩大 1. 1 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达到 10932 亿澳门元( 约合 9661 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 降 10. 1%, 降幅较上年扩大 3. 4 个百分点( 见图22)。

图 19 2018~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存款余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图 20 2018~2023 年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CEIC、Wind。

2. 市场暂时调整,两大交易所大力推进制度改革

2023 年大湾区两大交易所深交所与港交所均保持稳健发展 。截至 2023 年末 ,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比上年增加 101 家 , 总量达到 2844 家 ,其中主 板 A 股 1511 家 ,创业板 A 股 1333 家 。总股本达到 26415 亿元 ,较上年增加

图 21 2018~2022 年香港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 :CEIC。

 

 
 
 

 
 
 

图 22 2018~2023 年澳门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 :CEIC。

了 773 亿元 ;总市值 31 万亿元 ,较上年减少 1. 422 万亿元 ,下降 4. 4%。 总 市值与我国 GDP 的比为 24. 6%, 较上年下降 2. 3 个百分点 。港交所证券市 场上市公司数量较上年增加 12 家 ,总量达到 2609 家 ,总市值约为 31. 04 万亿港元 ,较上年减少 4. 58 万亿港元 ,下降 12. 9% ( 新股计算在内)。全年 新上市 公 司 共 73 家 , 对 比 2022 年 减 少 17 家 , 下 降 18. 9%; 募 资 总 额 462. 95 亿港元 ,较 2022 年同期的 1046. 22 亿港元下降 55. 8%。

2023 年 ,大湾区两大交易所尽管在总市值 、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上较 2022 年有所减少 ,但均有众多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落地 , 为建设金融强国、 打造高质量资本市场提供了保障 。深交所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 开展“ 三阳光两促进 ” 专项行动 , 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 ; 全周期支 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增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24 家 ,科创债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规模创新高 ,科交中心科技成果交 易规模突破 10 亿元 ;全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2. 5 万亿元 ,债券发行 规模首次突破 2 万亿元 ,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 1300 亿元 。港交所也 实现了多项重要政策落地 , 推出了多项新举措 , 包括在纽约和伦敦开设 新的办事处 ,业务覆盖全球三大主要时区 ; 与北京证券交易所 、 印尼证 券交易所和沙特证交所集团分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 积极探索互挂上市 和共同产品开发 ;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升级和优化 , 推出互换通和港币-人 民币双柜台模式 ,并将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和 A50 期权产品 , 推动香港作 为领先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二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形势展望

2024 年是实现“ 十四五 ” 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 《 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 5 周年 。综观国内外形势 ,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 速演进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严峻性 、不确定性上升 , 战略机遇和风险挑 战并存 。大湾区建设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 、大文章 ,将坚持融 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 献力量。

2023 年 ,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目标为 5. 0%, 与全国水平持平 ,考虑到 2022 年的低基数效应,2023 年 5. 0%的增长目标相比于 2024 年更容易完成,

但也表明 2024 年 5. 0%的增长目标的“ 含金量 ” 和难度要远高于 2023 年。

从近年趋势看 , 由于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外部偏弱导致广东省经 济增速落后于全国,2023 年香港和澳门经济强劲复苏 ,推动大湾区整体经 济要好于广东省 。在经历了波浪式发展 、曲折式前进的复苏之后,2024 年 我国经济增速会逐渐向潜在水平收敛 ,大湾区外需将整体恢复 ,居民消费恢 复的基础将不断巩固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支撑投资增速保持稳健 。 同时, 随着港澳地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加强 ,预计大湾区整体经济有望实现 5. 0% 以上的增长目标。

(一)大湾区面临的外部环境

1. 全球经济有望开启新周期

2023 年下半年以来 , 随着各国经济减速与通胀降温 , 除日本等少数国 家 ,各国货币政策收紧先后见顶并逐步预期转入宽松。2024 年以来 ,全球 经济表现好于预期,IMF 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 3. 2%。 展望 2024 年 ,全球有望开启新的经济复苏周期。

持续的限制性利率将会强化对美国经济的降温作用 ,劳动供给改善将减 轻工资—物价螺旋式通胀 ,促使核心通胀回落 , 给美联储预留政策宽松空 间 。此外,AI 与半导体技术革命也有望提供经济新动能 。预计美国经济有 望在 2024 年降息后边际回暖 。欧洲经济将于 2024 年中开启回暖。

随着日本走出通缩的预期加强 , 日本央行在 2024 年 3 月退出负利率与 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标志着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 。 日本经济在 2024 年将 保持温和复苏。

然而 ,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 ,有可能成为 2024 年全球经济的 最大风险 。在地缘矛盾冲击下 , 国际金价屡创新高 , 国际油价自 2024 年第 一季度以来持续抬升 ,若趋势持续 ,将拖后全球经济复苏新周期的开启。

2. 大湾区外需将整体恢复,但风险依旧存在

2023 年我国出口表现偏弱 。按美元计价 ,全年出口同比下降 4. 6%, 不及市场预期 , 主要受“ 高基数 、低价格 、弱外需 ” 三重因素共同影响。从 2023 年趋势看, 1~2 月出口延续 2022 年末的负增长态势, 3 月 、4 月 逆势上涨, 5 月后步入持续下行区间 ,在上年同期低基数条件下, 10 月出 口仍同比下降 6. 6%。 不过由于 2022 年 11~ 12 月出口降幅高达两位数, 2023 年 11~12 月出口增速回正 。展望 2024 年 , 预计出口增速将转正至 3. 0%左右。

首先 ,外需对出口的拖累将有所缓解。WTO 预测 2024 年全球商品贸易 增速将由 2023 年的 0. 8%提高至 3. 3%, IMF 则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上升至 3. 2%。 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保持韧性 :一是主要发达国家抗通胀取得 成效之后 ,政策目标让位于稳增长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加息进入尾声 ,利率 敏感型行业将企稳反弹 ,全球经济将开启新复苏周期 ;二是全球供应链有望 持续恢复 , 同时中国制造业近年来构建的新产业链格局将开始发挥积极作 用 ;三是全球 AI 及半导体产业科技突破有望带来新的需求 ,特别是 AI 对于 巨量算力的需求 ,引领全球对电力与新能源设备的投资 ,将为中国相关产业 提供出口机遇。

其次 , 出口市场占有率有望保持稳定。2023 年我国供应链 、产业链在 短时间内恢复稳定 , 出口订单外流现象有所缓和。2023 年 ,我国出口占全 球份额为 14. 4%, 高于 2022 年的 14. 3%。 2024 年 ,我国将继续巩固 、拓展 外贸“ 朋友圈”,有助于出口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2023 年 ,我国对“ 一带 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 33. 4%, 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此外, RCEP 全面实施将给我国与东盟等国家的贸易合作带来机遇。

最后 , 出口价格将企稳回升。2023 年出口价格指数不断下行 ,一方面, 美联储持续加息引起人民币贬值 ,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下滑 ;另 一方面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拖累 PPI 表现 ,影响整体出口额 。预计 2024 年国内 PPI 有望继续回升 , 出口价格或将步入上行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2024 年出口亦面临不少风险因素 :一是主要发达经济 体未来的通胀与货币政策走势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复苏周期开启时点有 可能延后 ;二是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回流等政策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 上的地位造成冲击。

(二)2024年中国与大湾区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 2024 年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波浪式发展 、曲折式前进的复苏进程 之后 ,经济增速会逐渐向潜在水平收敛 。在经济固本培元 、复归常态的过程 中 ,物价也有望摆脱此前的类通缩态势。

1. 消费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

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国内需求 、筑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关键 ,也 是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的重要引擎 。各部门 、各地区会牢牢把握消费这个战略基点 ,继续出台强 有力措施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随着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强化和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加快 ,就业形势持续好转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个人所得税扣除 标准提高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持续显效 ,还将继续支持增加居民收 入 ,提升消费能力 。居民超额储蓄倾向略有下降,“ 伤痕效应 ” 也有望逐 渐消退。

2.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支撑投资增速保持稳健

基建投资的支撑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 2023 年第四季度, 中央财政增发国债 1 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 ,从而缓解地方支出压力, 支持地方项目建设 ,而债券发行 、资金拨付 、项目端申报等均需要时间, 2024 年将形成实际投资支出 ;二是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积极的财 政政策会接续发力 ,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不低于 2023 年 ,此外未来几 年还将发行新一轮超长期国债 ,继续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受优质项目短缺掣肘 ,近年来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重维持在相对低位, 远低于 25%的上限水平 ,财政部表示将会适度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 项目资本金的范围 ,这将有利于撬动更多有效投资。

制造业投资的支撑因素主要表现在基本面和政策面两个方面 。从基本面 看 ,制造业投资有回升动能 :一是 2024 年出口有望边际回暖 ,将带动以装 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 ;二是 2023 年以来制造业企业利润 累计降幅持续收窄 ,企业正向补库存周期过渡 , 同样有助于改善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信心 ;三是 2023 年第三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到 75. 8%, 呈逐季上升趋势 ,有望支撑制造业投资。从政策面看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 级过程中 ,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长期投资 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扩大 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 年) 》 明确要求“ 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 度”。 近期高层频繁强调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要求加紧实施十大重 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可以预见 ,在未来较长 一段时期内 ,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将有增无减。

3. 2024年大湾区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5. 0% 以上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国 GDP 增长目标为 5. 0%, 较上年持平, 但考虑到 2022 年的低基数效应,2023 年 5%的增长目标相比于 2024 年更容 易完成 。也就是说,2024 年 5. 0%的增长目标的“ 含金量 ” 和难度要远高于 2023 年。

与此同时 ,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为 5. 0%, 与全国水平持平 。从 2024 年 1~2 月的经济情况来看 ,我国房地产之外的众多宏观经济数据均有 所回暖 ,表明 2024 年以来 ,在各项政策的助推下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向好 势头 ,特别是外需与内需均表现良好。

从近年趋势看 , 由于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外部偏弱导致近年来广 东省经济增速落后于全国,2023 年香港和澳门经济强劲复苏 ,推动大湾区 整体经济要好于广东省 。从目前情况看,2024 年外需有望逐步复苏 ,港澳 地区经济增长动能仍在加强 ,预计大湾区整体经济有望实现 5%以上的增长 目标。

(三)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发展任务

1. 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2023 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 ,赋予粤港澳大湾区“ 新发展格 局的战略支点 、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 的全新定 位。2024 年 ,粤港澳大湾区将做实“ 一点两地 ” 全新定位 ,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 的引领地 ,加快建设世界级的湾区 、发展最好的湾区 ,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 区支撑带动作用。

一是全面融入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大局 ,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 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

二是加快大湾区硬连通 、软衔接建设 。在基础设施硬连通建设上 ,推进 “ 轨道上的大湾区 ”建设 ,用好 、管好港珠澳大桥 ,打造经贸新通道 。在制 度软衔接建设上 ,优化大湾区营商环境 ,扩大“ 湾区标准 ” 清单和“ 湾区 认证 ”项目范围 ,推广“ 湾事通 ”综合服务平台 ,扩大“ 组合港 ”“ 一港 通 ”试点 ,强化大湾区贸易 、航运枢纽功能。

三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 中心建设 , 以科技创新推动前海 、南沙等重点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 ,积极对 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和澳门“1+4” 适度多元发展策略。

五是加快推动广州 、深圳城市建设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 车头作用。

六是高水平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 ,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 ,加 快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 ,支持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 革创新实验区、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形成区域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

2. 紧抓机遇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香港将发挥“ 一国两制 ” 的制度优势和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吸引更多人才 、资金和企业汇聚 ,坚定信心 、紧抓机遇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出政策措施 , 吸引重点企业 、开拓资金新来源 、汇聚人才 ,扩大经济容 量 ,增强发展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开拓新机遇 、带来新增量。

一是继续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继续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便利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双向流通 ,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 性 ;鼓励机构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 以及在港进行人民币融资。鼓励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增量扩容 , 以吸引更多企 业和资金利用香港市场。大力发展香港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 ,吸引环球 家族办公室和资产拥有者来港 ,推动“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实施。活跃 股票市场 ,改革创业板 ,建立库存股份机制 ,在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运作。

二是活跃房地产市场 。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 ,在继续维持银 行体系稳定的前提下 ,进一步修订相关措施 ,并适当调整其他与物业贷款相 关的监管政策。

三是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推动举办不同类型的盛事活动和主题年会, 继续加强开展具有香港本地特色的旅游活动 ,继续推行深受欢迎的创意文旅 艺术品牌项目 。推出全新香港旅游品牌 ,继续向不同客源市场展开宣传 ,与 大湾区城市合作共同推广“ 一程多站 ”旅游。

四是推动绿色和数字产业发展 。推动引领香港朝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航 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的方向迈进 ,将香港国际机场打造为“ 绿色机场”。继 续支持公私营机构利用可再生能源 ,鼓励更广泛使用电动车 ,助力香港迈向 碳中和 。就构建数据交易生态做深入研究 ,并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及数据跨境 流动 , 以及拨款建立企业版“ 智方便 ”等。

五是引领香港稳步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继续投放大量资源推动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科技、新型工业等发展 ,提升创科基建水平及研究能力。继续支持 推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六是推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持续发展蓬勃多元的文化艺术, 推广中华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并发展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及创意产 业 。尽快公布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发展蓝图 , 以勾画发展高质量文化艺术及 创意产业的愿景 ,实施具体措施。

3. 推动澳门经济巩固提升,实现多元化发展

2024 年是澳门回归 25 周年 ,也是落实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的开 局之年 ,澳门特区政府的发展方针是 “ 巩固复苏 , 聚力多元 ,优化民生, 提升发展”。

一是推动经济实现“1+4” 产业多元发展 。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 ,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 ,深化旅游跨界融合 ,着力发展非博彩元 素 ,加大力度开拓外国客源市场 。逐步提升四大产业的比重 ,促进中医药大 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 医疗+旅游 ” 发展 ;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 ,优 先发展债券市场 ,争取中央支持国债 、地方债在澳门常态化发行 ,并完善金 融领域法律法规 ,推动新型金融机构服务澳门中小微企业 ;加大力度推动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 企业创新研发资助计划”,强 化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促进澳门品牌工业提质升级 ;促进会展商贸产业 提质发展 ,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在澳门举办 ,推动更多会展以 “ 一会展两地 ” 的模式在澳门和横琴联合举办。

二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加强与广东 、香港合作 ,携手高质量 共建大湾区 。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与内地多个省( 区 、市) 持续 加强重点领域合作 ,促进澳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进一步拓展澳门中葡平台 功能 ,充分发挥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作用 ,善用澳门归侨侨眷和海 外侨胞的力量 ,积极参与和助力“ 一带一路 ” 建设 ,并加强与友好城市开 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三是推动澳门 、横琴一体化建设 。深化澳琴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加快 推动澳琴“ 政策通”,对接澳门“1+4” 规划 ,编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 业发展规划 。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实现澳门“ 1+ 4” 产业布局与横琴 “ 四新 ”产业的联动发展 。构建富有澳琴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拓展澳门品 牌工业发展空间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进一步优化落实澳琴联合招 商机制 。加快推进澳琴人流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实现便捷流通 ,争取横 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一线 ”“二线 ”税收配套政策出台。

三 政策建议

(一)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全方位互联互通发展 ,打造更加优良的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 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 ,营造统一高效 、竞争 有序的市场环境 。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快破除 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强化数字赋能 , 营造规范便捷、 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规范行政许可运行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优化经常 性涉企服务 ,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互认 。加强法治保障 ,营造公平公正 、健康 发展的法治环境 。通过“ 互联网+监管 ”等方式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 ,强化 知识产权创造 、运用和保护 ,优化调解 、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 ,完善多元化 纠纷解决机制 。对接港澳规则 ,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加 快推进国际人才高地建设 ,争取在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度 、金融市场互联互 通 、跨境便利执业与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为港澳居民来粤发 展 、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进一步提升大湾区“ 引进来 ” 的吸引力、 “ 走出去 ” 的竞争力。

(二)努力稳外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 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 、驻点招商 、以侨引商 ,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 会的影响力 。着重利用好自贸区 、高新区 、产业集聚区 、中外合作园区等招 商引资主阵地 ,集中力量重点引进一批标志性 、引领性的好项目 、大项目。

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和地区的贸易支持力度 。在进一步扩大电子信 息 、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 ,要加大力度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 在稳住欧 、美 、 日 、韩等传统外贸市场的同时 ,要加大力度积极开拓俄罗斯 和东盟 、中东 、非洲 、拉美 、南太平洋岛国等新兴市场。

三是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 。加快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 ,大 力发展“ 跨境电商+产业带 ”模式 ,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 大力建设智慧口岸 ,优化重点海运航线 ,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四是充分利用区域开放合作平台 。积极发挥自贸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 的先行示范作用 ,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进一步推进南沙 、前海、横琴自贸区开展更加大胆的制度开放试点 。发挥中国企业“ 走出去 ” 综合 服务基地作用 ,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 ,支持优势产业在境外合理 有序布局 ,健全全球经贸合作网络。

(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信心,促进有效投资

一是在提振和扩大消费 、增强消费信心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下足功夫, 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以广州 、深圳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 引领 ,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布局 ,培育壮大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 、健康消费、 直播电商 、智慧零售等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模式 ,培育文娱旅游 、体育赛 事 、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促进新能源汽 车 、电子产品 、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充换电设 施建设和农村电商发展 ,大力支持优质工业品下乡和鲜活农产品进城 ,释放 农村消费潜力。

二是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 设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 设、“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 ,加快推进物联 网 、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交通 、智能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 ,重 大科技 、科教 、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与项目建设 。要用好用 足中央预算内投资 、增发国债等资金 ,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 、投资效率 较高的地区倾斜 ,促进政府投资产生更大的带动放大效应。

(四)加快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改革红利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支持香港、 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南 沙 、横琴 、前海是推动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 、横 琴和前海建设力度 ,对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发展 、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 重要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前海 、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功能 ,进一步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推动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继 续在香港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 ,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 和企业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巩固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继续优化“ 债券通 ”“ 跨境理财通 ”“ 互换 通 ”等机制 ,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地位 。加快推动金融支持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地 ,为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 、生活提 供便利的金融环境 。加强内地与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业务合作和规则衔 接 ,支持内地金融机构赴港发行各类绿色金融产品 ,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绿色 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与香港金管局加强金融科技领域合作 ,共同深化金融科 技创新监管协同 ,不断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 ,支持香港打造亚太地区金 融科技枢纽。

二是协同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大力拓展跨境金融创新业务 。围绕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 , 以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个总体目标 ,在金融领 域 ,从法律制度 、基础措施 、金融人才等方面着手 ,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环境 和配套条件 ,积极培育债券市场 、财富管理等新的金融业态 ,丰富现代金融 内涵 。大力拓展跨境金融创新业务 ,重点协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金融 服务一体化发展 ,并发挥其连接海内外市场的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积极参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通讯员/粟华英

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