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A会议属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因其影响力及重要性,MEMA会议自创建筹办以来,便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已先后在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成功召开,前后参与人数超1200人。 由东北大学主办,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AEIC学术交流中心协办的第八届机械、电气与材料应用国际学术会议(MEMA 2025)将于2025年2月21-23日在中国·沈阳召开。本次大会主要围绕机械、电气和材料三大工程领域展开研讨,为全球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平台,目的是为了探讨相关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理论和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络,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会议邀请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和行业领军人物作报告,将采用主题报告、现场提问、自由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 会议宗旨:学术交流、增进友谊、创新发展。 【历届一直EI检索,超稳定靠谱】第八届机械、电气与材料应用国际学术会议(MEMA 2025) 2025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 2025年2月21-23日 沈阳 大会官网:www.ic-mema.org【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详见官网 审稿/录用周期:一般是投稿后3~8天(先投稿先送审,先录用)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张来昌,伊迪斯·科文大学(澳大利亚) 机械工程项目负责人、先进材料与制造中心主任,金属材料(3D打印、金属生物材料、轻质合金等)领域的领先研究人员,在加工、微观结构和性能(如机械性能、疲劳、腐蚀)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H-index: 86。 李新勇,大连理工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IAAM Fellow,连续10年入选Elsevier年度环境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2023);发表SCI论文290余篇,Google他引16800余次,申报专利55余件,授权专利22件,H-index: 77。 技术委员会主席 Concettina Buccella,拉奎拉大学(意大利) IEEE Fellow,1991年,她加入了拉奎拉大学,在那里她是电力转换器、机器和驱动器方面的教授,研究兴趣涉及智能电网、电力转换器调制技术、可再生能源管理、分析和数值建模。 Pierluigi Siano,萨勒诺大学(意大利) 萨勒诺大学电力能源工程、电力系统正教授,管理与创新系统系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实验室科学主任。担任国际顶级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在内的多个期刊的编辑,与人合作撰写了760多篇文章,包括460多种国际期刊。 张亮,厦门理工学院 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河南省“特聘研究员”,江苏省 “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焊接材料与技术、电子封装与互连、焊点可靠性的研究。先后担任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委员会委员等。 Ismail Musirin,玛拉工艺大学(马来西亚) 英国工程委员会的特许工程师,马来西亚工程师委员会的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研究所(英国)和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IEEE Access journal和e-PRIME journal的副主编,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弹性。 出版主席 杨秦敏,浙江大学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IEEE高级会员、ASME、APNNS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ADPRL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工业数据智能、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论文出版 论文经过2-3位专家盲审筛选后,录用的文章会提交给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ISSN:1742-6596) 独立出版,最终完成EI、Scopus检索。连续7年EI检索!! -只接受英文稿件,须按照【论文模板】排版,不得少于5页,排版后点击【论文投稿】等待审稿或录用; 征稿主题 Track 1:机械工程 机电一体化;应用力学与摩擦力学;数控技术;精密制造与测量;(能源)动力工程;仪器仪表设备;加工制造类;机电传动与控制;机器人;工业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类;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航天航空;3D打印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 技术;工业技术;机械设计;锅炉技术;热泵技术;泵与风机;无损检测;其他 Track 2:电气工程 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输配电与供用电系统;能源与电气;智能电网;电子与集成电路;电缆工程;电机工程;电动载运工程;电气控制;电能加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光电信息;电磁学;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检测;电力设备;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自动化;光源与照明;其他 Track 3:材料工程 光电材料;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材料加工;塑性研究;电子与电工材料;机械材料;航空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材料;材料建模;工艺技术类;结构类;材料成型与设计;能源材料;工业材料;机械材料;矿产资源;涂料、腐蚀与表面工程;其他 Track 4:控制科学 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自适应控制;控制系统仿真技术;传动与控制;控制和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新技术;导航控制系统;制导、控制与仿真,建模与控制;过程控制仪表与装置;过程控制工程;动力及控制;其他 参会方式 详细议程安排将于会前上线,敬请关注! 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模板下载】 1. 口头报告:参会,并在会议上演讲10-15分钟,演讲PPT默认全英文、自行设计提早准备; 2. 海报展示:参会,并在会议上展出论文海报,提交一份A1竖版的彩色JPG电子版的海报即可; 3. 听众参会:参会听会,不用其他展示,可参与提问交流; 不投稿,也可报名以上参会方式。 * 以上参会方式,请点击【参会报名】,可获得会议资料(会议通知、参会证书等)。 200+风格不同的PPT模板!满足你的口头汇报需要,免费领取
参加学术会议的好处: 提高研究技能:参与会议可以帮助您了解如何准备和展示研究,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制作幻灯片和进行有效的演讲。 获取前沿知识:学术会议汇集了该领域的领先研究者,您可以了解到当前的研究趋势、更新的成果和技术进展。 提升职业发展:参加会议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能够在求职时向雇主展示候选人的主动性和热情。 为您盘点了2024年12月计算机领域学术会议,请查阅: 第六届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FTIC 2024)将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中国青岛隆重举行。 第六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4) 将于2024年12月06-08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 第六届机器人、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RICAI 2024)将于2024年12月6-8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第四届计算建模、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学术会议(CMSDA 2024)将于2024年12月6-8日即将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2024年人工智能与数字图书馆国际学术会议(AIDL 2024)将于 2024年12月13-15日在 中国-三亚举行。 第四届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国际学术会议(DTIS 2024)将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中国长沙举行。 第四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4)将于 2024年12月13日-15日在中国南昌举行。 2024年仿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ICSET 2024)将于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沈阳隆重举行。 第五届机械工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EMAT 2024)将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第三届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MEAI 2024)计划将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辽宁沈阳召开。 第二届信息化教育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IEAI 2024)将于2024年12月20-22日于中国开封召开。 第二届人工智能、系统与网络安全国际学术会议 (AISNS 2024)将于2024年12月20-22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 第二届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AIAC 2024)将于2024年12月20-22日在中国广州召开。 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际研讨会(AIIM 2024)将于2024年12月20-22日在中国-成都召开。 第四届机电一体化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MIC 2024)将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中国·南昌举行。 第四届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通信国际会议(ICAIRC 2024)定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中国厦门举行。 第四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国际学术研讨会(AIBDF 2024)将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江西省赣州召开。 2024年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IPMT 2024)将于2024年12月27-29日于中国大理召开。 2024年智能通信、感知与电磁学术会议(ICSE 2024)将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中国-广州举行。 2024年智能电力系统与数据驱动创新国际研讨会(IPSDDI 2024)将于2024年12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沈阳举行。 2024年智能船舶与机电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ISES 2024)将定于2024年12月27-29日在中国广州举行。 2024年大数据、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研讨会(BDNNDL 2024) 将于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青岛举行。 参会投稿获得相应国际学术会议证书(可应大部分单位加学分、毕业要求、结题证明要求) 如需会议推荐可联系老师,提供您的稿件主题,为您推荐近期符合主题的会议!
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计算机、数学、人文社科、地球科学、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物理与天体物理、经济学与管理学、材料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 期刊类型 SCI/SSCI/AHCI 、EI 、ESCI/Scopus 、中文核心、英文普刊、中文普刊等 中科院&JCR 1区、2区、3区、4区 & Q1 Q2 Q3 Q4 扫码添加编辑获取专属优惠
傅剑华、杨弘教授团队《柳叶刀》发表中国首篇食管癌诊治进展与规范专题综述 湾区时讯 11月16日,受《柳叶刀》杂志编辑部特邀,由傅剑华教授与杨弘教授团队牵头的食管癌专题研讨(Seminar)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最新IF:98.4)。这是《柳叶刀》自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学者牵头完成的食管癌单病种诊治进展与规范专题综述,在国际顶级学术平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好声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傅剑华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胸科杨弘教授为第一作者,肿瘤内科王峰教授、美国梅奥诊所Christopher L Hallemeier教授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Toni Lerut教授为共同作者。 专题研讨(seminar)是《柳叶刀》杂志的特殊论著类型,它关注于常见重大疾病,对其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进展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与展望,涵盖肿瘤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及治疗、管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多方面内容,是该杂志最高规格的指南性综述,也是杂志面向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疾病诊疗教科书,其质量要求与审稿流程也较一般论著稿件更为严格。 食管癌是具有显著地域差异的癌种,欧美国家腺癌发病率较高,东亚及中东地区则以鳞癌为主。自1823年创刊以来,《柳叶刀》杂志发表过两篇针对食管癌的专题研讨,均由欧美国家专家牵头完成,分别是美国匹兹堡癌症中心James D Luketic教授(2013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Pernilla Lagergren教授(2017年)。时隔7年后,鉴于傅剑华、杨弘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在食管癌外科和综合治疗领域取得的国际先进成果和高超造诣,《柳叶刀》杂志特邀傅剑华教授牵头撰写本次Seminar,,这是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对中肿在食管癌诊治领域多年研究的认可,也是中国学者及中国特色研究国际学术地位跃升的重要体现。 中肿开展的多项食管癌临床研究 新辅助治疗进展可圈可点 本次专题综述一大重点是分析近10年来食管癌围术期综合治疗的革新。荷兰学者牵头的CROSS研究及中肿傅剑华教授团队发起的NEOCRTEC5010研究奠定了新辅助放化疗并手术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优效治疗模式。随后的研究中,多国学者百家争鸣,不断深入探讨新辅助化疗及放化疗孰优孰劣,以及最优的化疗药物方案。发展至今,新辅助放化疗因其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成为食管鳞癌广泛推崇的方案,而围术期化疗则是局部晚期食管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食管癌免疫治疗未来已来 过去10年,食管癌患者预后提升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莫过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开发应用。中肿徐瑞华、王峰教授团队牵头的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免疫化疗在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治疗地位。同时,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亦崭露头角,傅剑华、杨弘教授团队率先将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应用到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完成全球首个II期临床试验。中肿团队亦积极布局未来,探索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免疫化疗等新型食管癌围术期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正在火热进行,有望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 未来5年食管癌领域亟待解答的12个问题 全面剖析总结近年来的食管癌诊疗进展之余,傅剑华教授、杨弘教授联合北美及欧洲食管癌专家,对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肿瘤生物学、诊断与分期、外科治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个维度的研究焦点与争议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讨论。团队拟出了未来5年食管癌领域亟待解答的12个问题,为未来食管癌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食管癌肿瘤生物学及预防、诊治的了解,为患者带来切实生存获益,真正让食管癌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 分子生物学相关 从肿瘤基因组层面看,食管癌发生/转移及复发进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是什么? 流行病学相关 食管癌高危人群有效的筛查手段是什么? 诊断与分期相关 如何提高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诊断准确率? 新辅助治疗与外科手术相关 食管腺癌患者外科手术的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是? 新辅助治疗阶段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真的能提高患者总体预后吗? 对于食管鳞癌患者而已,新辅助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暂缓手术而密切随访观察是合适的策略吗?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病理结果提示完全缓解的患者,何为最佳管理策略?辅助免疫治疗?规律随访? 对于围术期化疗的患者,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依然适用吗? 对于新辅助免疫联合(放)化疗后手术病理提示肿瘤分期进展的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吗? 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多久为宜?1年?2年? 根治性放化疗相关 根治性放化疗后免疫治疗维持一年或以上能提高患者预后吗? 化疗相关 对于晚期患者,如何设计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近1年与国内外专家的反复讨论与修改,最终成稿的专题综述得到《柳叶刀》编辑部及同行评议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迅速接收发表。该次专题研讨实现了中国内地学者在《柳叶刀》上零的突破,也再次体现了中肿食管癌诊治研究在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 未来,中肿学者将继往开来,不畏艰辛,上下求索,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步步前行,推动食管癌临床诊疗在个体化精准诊疗时代的不断突破,造福广大患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0673624022268 通讯员/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924 2024-11-20
CCF YOCSEF广州将举办观点论坛:“大模型应用对IT行业的赋能与”负能””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Guangzhou CCF YOCSEF广州大模型应用对IT行业的赋能与“负能” 时间: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8:30-12:55 会场: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四号楼111融合中心 论坛编号:CCF-Yo-24-087 大模型在IT行业的应用展现出了显著的赋能效应,它们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任务,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大量数据,大模型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帮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准确预测市场趋势,并依据数据驱动的洞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然而,大模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负能”挑战。例如,训练大模型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并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存储,这不仅极大地消耗了能源,还可能带来数据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为此,本论坛将邀请来自IT行业不同领域的杰出企业家、资深学者和优秀工程师,分享他们在管理、科研与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当前大模型应用对IT行业的赋能与“负能”效应,以及大模型未来发展的可行路径。引导报告嘉宾: 梅仲豪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总裁 刘 琦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教授 邱 洋 陈颖聪 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助理教授 论坛思辨嘉宾: 苏勤亮 温明星 王荣秋 陈健庆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智能感知创新研发中心主任 博士 广州镭晨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运营总监 论坛执行主席: 朱 鉴 CCF YOCSEF广州AC委员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院长 陈炳丰 CCF YOCSEF广州AC委员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中心主任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组织机构: CCF YOCSEF广州学术委员会 支持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广州计算机学会 赞助单位: 广州唐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朝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论 坛 议 程 08:30-08:45 签 到 08:45-08:50 论坛&嘉宾介绍 08:50-09:00 致 辞 09: 00-09:05 YOCSEF文化介绍 09:05-09:45 第一阶段:引导报告 (主持人:朱 鉴、陈炳丰) 引导发言1: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梅仲豪(09:05-09:15) 题目: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智能体与虚拟数字人融合的互动教学系统创新与实践 引导发言2: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刘 琦(09:15-09:25) 题目:大模型垂直落地挑战及在主动健康方向探索 引导发言3: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邱 洋(09:25-09:35) 题目:硬软融合,中国AI发展的新机遇 引导发言4:香港科技大学 (广州) 陈颖聪(09:35-09:45) 题目:图像扩散模型中的三维先验挖掘 09:45-09:50 合影、茶歇 09:50-12:50 第二阶段:论坛思辨 (主持人:朱 鉴、陈炳丰) 思辨点1:大模型应用引发对各岗位技能需求的转变,对人才要求的门槛变高还是低? a)、衍生议题1:大模型自动化是否导致传统IT技能贬值,新兴技能如AI训练与维护成为新门槛?b)、衍生议题2: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是否成为新时代IT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思辨点2: 对IT企业来说大模型应用是“美丽的邂逅”还是“甜蜜的陷阱”? a)、衍生议题1:大模型应用初期的高投入与长期回报之间如何平衡? b)、衍生议题2: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是否会成为IT企业拥抱大模型的关键阻力? 思辨点3:大模型应用对IT行业带来的改变是“微调”还是“巨震”? a)、衍生议题1:大模型是否将彻底重塑IT行业的职业路径与组织结构? b)、衍生议题2:技术创新与监管滞后之间的张力如何影响IT行业的未来发展? 12:50-12:55 论坛总结 嘉 宾 介 绍 引导报告嘉宾: 梅仲豪 中山大学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原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广东省教育厅管理教职委委员、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督学、广东省科技厅专家组成员。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1年参与研制的产品“光载无线交换机”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新产品证书及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鉴定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外WiFi无线通讯及光纤无线电技术领域的空白);2013年入选第三批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4年获得“第三届金博奖”创业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智能体与虚拟数字人融合的互动教学系统创新与实践 刘 琦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入选广东省、广州市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人工智能协会智库专家,曾挂职华工科研院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多模态计算与情感交互、场景三维重建、AIGC、AI大模型平台及其智慧医疗应用。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基础研究、企业委托等多项项目。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与训练设备通用要求》(标准号:20221530-T-314)。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IEEE TFS、TCYB、TCSVT、IoT-J、AAAI等;担任IEEE TCE、IoT-J、S-J、ELSEVIER DSP和IET SP等SCI期刊副主编/客座编辑;开源“扁鹊”和“灵心”主动健康大模型,推动多模态大模型平台建设。指导学生获得Chinagraph 2024 “先临精鹰杯”高精度三维重建大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报告题目:大模型垂直落地挑战及在主动健康方向探索 邱 洋 科创板上市企业品高股份的信创办公室主任,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拥有超过14年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在云操作系统和数据湖领域,是多个985和211高校的校外导师。在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有8年的实际经验与落地方法体系,也是工信部信创讲堂特约讲师。邱洋先生还主导将相关产品,推广到全国超过500家大型客户和数个行业中。并直接参与了包括腾讯、科大讯飞、中车、广州政府、招商银行、某公安、某央企等云计算和信创标杆的客户的顾问与实施工作,拥有丰富的大型企业场景化,信创化云规划和实施经验。目前主导公司硬软融合的创新AI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工作。 报告题目:硬软融合,中国AI发展的新机遇 陈颖聪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海外)资助。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视觉生成模型方面,已在TPAMI、CVPR、ICCV、ECCV等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研究聚焦于视觉感知与生成的基础与应用,涵盖三维重建、图像生成、人脸编辑等多个领域。多次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顶级会议中发表口头报告,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获得ICCV 2023最佳论文提名,同时还荣获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外,还担任TPAMI、IJCV、CVPR、ICCV、ECCV、NeurlPS、AAAI、IJCAI等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的程序委员会成员或审稿人,并在ICLR担任领域主席。陈颖聪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思谋科技、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趣丸科技、快手科技等科技公司的资助,并与这些公司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 报告题目:图像扩散模型中的三维先验挖掘 论坛思辨嘉宾: 苏勤亮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研究及应用、生成模型、大模型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他于2014年从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1月回国加入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科技委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华为、中移动等企业委托的多项合作项目。在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B类会议和中国科学院推荐的重要期刊(如:ICML, NeurIPS, AAAI, IJCAI, ACL, EMNLP,ACM MM, WWW, IEEE TKDE, IEEE TSP等)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CCF A类国际学术会议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ACL 2018最佳论文提名、2020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他长期担任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学术会议ACL的领域主席和AAAI的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 温明星 现任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智能感知创新研发中心主任,202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无人系统智能导航、多模态融合鲁棒感知技术研发和应用,累计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并4次获得IEEE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奖,拥有国内外专利多项,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和主要技术模块负责人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家级项目,累计承担无人系统和多模态智能感知项目经费超3000万人民币。曾两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二等奖,海外留学期间作为第一人获得第十四届“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最高奖项,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际赛道),曾担任新加坡中国学联副主席,作为中国优秀留学生代表受到过李克强总理(时任)和新加坡李显龙总理的亲切接见。目前,就职在中新国际研究院,负责智能感知创新研发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针对智慧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无人系统等细分市场进行智能感知技术赋能与商业化落地,相关技术和产品多次收到央视、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王荣秋 高级工程师,广东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 10 多年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经验。曾任职上市企业广电运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算法部经理,负责人工智能团队建设与管理9年,培养了大量人工智能工程师,主导负责公司全球80多个国家人工智能产品技术研发工作。现任CVTE下属企业广州镭晨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主导公司AI算法研究与智能装备产业化,在AOI细分行业国内第一。个人主持完成人工智能领域政府课题项目2项,公开发表技术论文 5 篇,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30 多项;曾参与行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 3 项,企业标准制定 2 项。 陈健庆 市场运营总监,拥有超过十年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主要专注于AI产品规划、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的应用。在宜通世纪股份、广州景心科技、武汉手盟网络科技、广州市敦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利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AI产品规划和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曾负责多个重要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游戏平台的搭建、产品规划、企业管理以及 AI产品的市场运营等。现任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致力于一站式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市场运营工作,推动公司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可,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论坛执行主席: 朱 鉴 CCF高级会员,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A类引进人才,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计算机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具体课题包括数据驱动的流体模拟、图像/视频超分辨率、点云分析与处理、迁移学习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开发区/南沙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IEEE TKDE、IEEE TMI、IEEE TSMC、IEEE TMM、IEEE TCSVT、IEEE TIM、IEEE TETCI、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NeurIPS、Eurographics、Pacific Graphics、《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得CASA2018 Best Paper Award、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Chinagraph)最佳论文(连续两届)、澳门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荣誉。 陈炳丰 博士,硕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广州AC委员,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等领域的研究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研究专项、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企业合作及学校信息化工程与实验室建设项目等20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广东省重大应用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发表CCF A类等各层次论文10多篇,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广州大学城校际实验技能邀请赛优秀指导奖、广东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信息化先进个人等奖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字校园项目等10多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省赛银奖、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奖项。 参会人员:CCF会员、CCF YOCSEF委员、受邀嘉宾、媒体人士、IT领域人士、高校师生等。 报名方式:参会嘉宾请于11月23日前扫码加入论坛嘉宾群(见图1)及参会嘉宾报名码(见图2)。 图 1 论坛嘉宾群 图 2 参会嘉宾报名码 报名联系人:陈老师 13580339099
CCF YOCSEF广州 83 2024-11-20
已通过E3S Web of Conferences (ISSN: 2267-1242)独立出版申请! 录用率高!见刊快速!学生投稿特惠!国际高层次嘉宾主讲,欢迎与会交流! 第五届环境资源与能源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REE 2025) 202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ergy Engineering 大会官网:www.iceree.org【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2月21-23日 会议地点:中国-昆明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提交CNKI知网、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 【支持单位】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Adrian Ioinovici,Professor Life Fellow, IE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al Power Xianfeng Fa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技术委员会主席 Karamanis Dimitrio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Patras, Greece Richard Haynes, Professor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Australia Nur Islami, Professor, Universitas Riau, Indonesia Hongquan Song,Professor, Henan University, China 组委会主席 Zhibao Huo,Professor,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China Yangyang Wang,Professor, Henan University, China 出版主席 Abdeltif Amrane,Professor, University of Rennes 1, France Haoming Xia,Professor, Henan University, China 【主讲嘉宾】 亚鑫奥诺杰,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亚鑫奥诺杰杰出教授是博士后导师,博士生导师,世界WOS和Scopus高被引科学家和斯坦福爱思唯尔大学排名前2%的科学家和评论员,如目前发表SCI论文一百八十多篇累积影响系数~1500;43篇高被引论文和2篇热点论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文130篇,h指数51。是超过150种SCI期刊的客座编辑和审稿人。在伊斯法罕大学生物技术系工作了大约三年,2014年被科学部授予最佳发明家称号。后受邀加入金万勤教授课题组,加入了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科学之旅。奥诺杰科学家有专利10项,其中一项为国家最佳专利奖。拥有约1180小时的教学经验和超过5000小时的学生研究项目辅导。2012年以来,他曾在DHP Engineering、YP、A.O. Smith和Alfa Laval等公司工作。他参与了超过6390万元的研究和产业项目,成为将顶级研究工作扩展到工业产品的独特研究员。目标是弥合大学和工业之间的差距,并在特斯拉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 Richard Haynes,教授 昆士兰大学大学 Richard J. Hayne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Research Fellow)。研究方向是土壤与环境科学,目前的研究兴趣是矿山尾矿的恢复和植被重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尾矿储存区的排水以及硅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工作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应用研究科学家和大学教授,并曾在新西兰、南非和澳大利亚工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90多篇原创研究论文,25篇综述论文,曾受邀在许多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曾任4种学术期刊的编委。他曾担任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博士、硕士和荣誉学生的首席导师和共同导师。 文嘉,副教授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副教授,岳麓学者,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土壤学博士学位。在澳大利亚从事环境咨询工作三年,曾为RABQSA 国际认证环境审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壤污染修复,新能源固废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及重金属的环境毒理性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唯一通讯作者在土壤和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发表成果40余篇,H因子18,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现担任SCI期刊Sustainability(IF 3.3)编委、客座编辑,SCI期刊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IF 3)编委,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多个环境类权威期刊审稿人,获评IEAM Exceptional Reviewer (2023)。 Nur Islami,教授 廖内大学 Nur Islami获得了廖内大学(Universitas Riau)的学士学位和印度尼西亚万隆技术研究所(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ITB)的工程硕士学位,以及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Malaysia)的博士学位。1997-2000年,他在印尼加德士太平洋石油公司(一家石油公司)工作。2000年至今,他加入印尼廖内大学担任讲师。2006年至2015年,他担任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70 QS世界排名)客座高级讲师。在此期间(2006-2015年),他还是与地球物理学相关的环境和勘探公司的讲师和顾问。自2020年起,他在印度尼西亚廖内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教授。现在,博士Nur Islami教授是印尼廖内省物理学会副会长。他是几家Scopus索引期刊的评论员,也是《阿拉伯地球科学杂志》的副主编。他的研究与环境和地球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关。Nur Islami教授在著名的Scopus索引期刊上发表了许多出版物。 宋宏权,教授 河南大学 宋宏权博士为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空气污染防控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地球系统模型量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他的工作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和技术支持。宋博士担任《地理与环境可持续性》和《测绘科学技术》期刊的编委。他主持了多项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研究经费总计高达200万元人民币。已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H指数为26,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900次。宋教授因其贡献荣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2023年)和河南省青年地理科技奖(2020年)等奖项。 【征稿主题】 1、资源与环境工程(地下水修复、地下水管理、水资源与流域管理、管理实践,水质目标标准制定,水质分类、污水及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及再利用、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碳捕获和储存、生物燃料、空气污染及控制、空气排放贸易、固体废物管理、收集系统的优化、回收和再利用、废物稳定物价、资源管理、处理和处置方法的技术层面(堆填、热处理等)、危险固体废物的管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等); 2、能源工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和潮汐能源、地热能、核能、生物能源、氢气和燃料电池、能源材料、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核能源工程、生物柴油燃料、光伏系统与太阳能工程、风能发电、太阳能电池技术、供能方案设计与优化、能源产业政策、能源政策装备技术、 节能技术、煤矿工程与技术、能源存储技术、能源安全和清洁利用 、矿产资源与采矿工程、能源设备与能源管理、能源转换与能源效率、新能源汽车、油气资源工程、混合能源系统、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新技术等)。 3、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论文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计划由E3S Web of Conferences (ISSN: 2267-1242)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由出版社提交至CNKI知网、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投稿须知: ① 论文根据模板排版不得少于5页,会议论文模板下载→全文模板 ② 英文投稿:请将排版好的论文全文(WORD+PDF)投稿至审稿系统 ③ 中文投稿: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④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⑤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限时活动)自费查重,全文重复率(含参考文献)不可超过30%; ⑥ 投稿后请主动添加会议吴秘书微信,方便及时跟进论文状态及后续出版的相关事宜。
2024智能视觉与数据建模国际学术会议(ICIVD 2024)作为第四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CAID 2024)分会场,将于 2024年12月13-15日在中国南昌举行,将继续保持往届主会高质量会议的传统,同时围绕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与数据建模等相关领域进行精细化主题研讨,加深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氛围,旨在荟聚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分享研究成果,探索热点问题,交流新的经验和技术。我们热烈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向ICIVD 2024提交他们的新研究或技术贡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宝贵的经验!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点击【更多详情】 大会时间:2024年12月13-15日 大会地点:中国·南昌 截稿时间:见官网 主办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SPIE 出版 (ISSN: 0277-786X),EI、SCOPUS 检索(往届均见刊检索) 主讲嘉宾 冷璐教授,南昌航空大学,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CSIG(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级会员 报告主题:Gene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eusable Biometric Template 刘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图像、医学影像处理与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与仿真。 唐昀超教授,东莞理工学院 报告主题:Key Technologies for Structural Extern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征稿主题 深度学习: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优化、循环神经网络在序列数据中的应用、生成对抗网络、自监督与无监督学习、迁移学习与域自适应、深度增强学习、注意力机制、模型压缩与加速技术、多模态深度学习、元学习与自动机器学习 图像与视频处理: 图像增强与复原、目标检测与跟踪、图像与视频分割、图像与视频合成、视频显著性检测、医学影像分析、运动估计与动作识别、3D重建与深度估计、多视图几何与图像配准、图像风格迁移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特征提取与选择、模式识别与关系挖掘、时序数据建模、大数据分类与聚类算法、关联规则挖掘、实时数据流处理、数据挖掘、异常检测与诊断、数据可视化与可解释性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自动驾驶视觉系统、安防监控与智能监测、医疗影像自动诊断、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无人机视觉导航、智能零售与客户行为分析、工业质检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车辆识别、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 自然语言处理与视觉: 图像字幕生成、视觉问答系统、多模态情感分析、语音与图像结合、图文匹配、视觉故事生成、图像描述生成 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主题 投稿参会须知 ◆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并缴费的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投稿先安排审稿,审核通过之后,由我们安排翻译。 ◆ 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https://ais.cn/u/RzMvQj 注:所有参会者现场均可获得参会证明,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专属纪念品,参会证等会议资料。
2025年第五届机械设计与仿真国际学术会议(MDS 2025) 将于2025年02月28-3月02日在中国大连召开。MDS 2025将围绕“机械设计”、“机械工程”与“建模与仿真技术”等相关新研究领域,邀请知名专家、学术领军人物等出席会议并做精彩报告,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mds.net【参会投稿】 截稿日期:详见官网 EI会议 论文出版 MDS 2025 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所录用的论文计划提交国际知名出版社斯普林格旗下Lecture Not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SN:2195-4356) 出版,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往届历史 2024年03月01-03日- MDS 2024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支持下在西安线下&线上成功召开!! MDS 2022 MDS 2023 MDS 2022提交出版社后4个月见刊, 5个月EI&Scopus双检索! MDS 2023提交出版社后2个月见刊, 5个月EI&Scopus双检索! 征稿主题 Track 1: 机械设计模拟与仿真 Track 2: 机械制造与装配设计 Track 3: 基于Web和分布式仿真 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应力应变仿真与分析 结构优化与拓扑优化 热力学仿真与传热分析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高效制造工艺与技术 精密加工与微纳制造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生产 装配系统与装配自动化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与应用 Web仿真平台与架构 分布式仿真环境与应用 仿真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 云端仿真与虚拟实验室 实时在线仿真技术 Track 4: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Track 5: 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 Track 6: 模型驱动工程与建模语言 多领域系统建模 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实时仿真技术 高效算法与仿真加速技术 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优化 人工智能在故障预测与诊断中的应用 智能生成设计与拓扑优化 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系统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在设计中的应用 模型驱动架构(MDA) 专用建模语言(DSLs) 元建模与模型转换 模型验证与验证 模型演化与维护 参会方式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报告或海报展示,可开具证明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纵向排版,JPG格式提交大会秘书 ;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 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快速通道】
第二届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IMM2025) 会议地点:中国·青岛 会议网站:https://icimm.net/ 会议时间:2025年03月14-16日 *IMM2024已检索,IMM2025已通过出版社官方出版列表! 【重要日期】 一轮截稿日期:2024年12月30日 接收或拒收通知日期:投稿一周到两周内 会议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12月30日前投稿可获取早鸟优惠,限时第二篇投稿优惠 【支持单位】 主办单位:青岛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天津大学 【会议议程(简要版)】 第二届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IMM2025) 日期 时间 内容 2025 年 3月 14日 09:00-17:00 注册报到 2025 年 3月 15日 09:00-12:00 主题报告(一) 12:00-14:00 午餐时间 14:00-17:30 主题报告(二) 2025 年 3月 16日 12:00-17:00 学术考察/自由活动 (具体会议议程将于会前两周发出)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智能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 工业物联网、连接性和信息物理系统 可持续制造和先进材料 自主制造系统 工业 4.0 和智能工厂 制造业中的数字孪生技术 制造业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和自动化 云制造和分布式制造 大数据分析和流程优化 先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仿真 机电一体化应用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嵌入式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自适应和预测控制 节能机电一体化设计势的关系 边缘计算和智能制造 制造业中的网络物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监控和维护 工业网络中的安全和隐私 用于工业自动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绿色制造和可持续技术 节能制造工艺 先进材料和增材制造 轻质材料和制造应用 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 *IMM2024已检索,IMM2025已通过出版社官方出版列表! 【报名参会】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报名参会(请先登陆): (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join/IMM2025.html) 【投稿须知】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请先登陆): (在线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paper/IMM2025.html) 2.会议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再投递。 如您需要官方提供翻译、润色等出版支持服务,联系我们获取优惠,或点击:https://www.yanfajia.com/translation.html 3.文章页数要求不少于6页。请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修改文章格式。 (模板下载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material/IMM2025.html) 4. 论文应为原创文章且从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禁止一稿多投。 作者需通过ithenticate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不高于 20%;官方可提供ithenticate正版查重服务,欢迎向会务老师咨询。 5.投稿后2-3个工作日处出审稿结果,临近会议截稿,请合理安排时间投稿。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s://icimm.net/ 会议秘书:黄老师 联系电话:15013178818(手机同微信号) 邮箱:ic_imm@163.com 扫码了添加会务组老师,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62 2024-11-20
湾区时讯 11月15日,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大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召开。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李大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副处长张则瑾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作大会主旨报告,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主持。 会议现场 张则瑾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发展,目前正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转变。她认为,智慧教育为高等教育创新带来无限的可能,要从“谋长远、强实践、求突破”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体系变革。她指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广东要迅速行动,抢占发展先机,发挥先发优势,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途径,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场景的广泛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广东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李大胜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广东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运用及人才培养。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广东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加快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他强调,为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做到培养目标明确,引领发展方向,强调融合、多元、人性化的培养过程,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冯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广东省教育厅将以“天玑计划”为抓手,配合实施“冲补强”专项奖补、安排硕士博士增量招生指标等激励措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以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他强调,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各高校要从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交叉渗透、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打造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强化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等方面发力,切实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工作。 郑南宁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郑南宁以“AI赋能教育与创造力培养”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教育史上近400年以来的大挑战和大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革新按下了“加速键”,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是应对时代之变的战略选择,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学习的革命,促使我们重新定义学习,重新定义教育。面对资源多元化、数据规模化和教育智能化变革,必须推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重构,构建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师能力体系,才能适应智能时代的需要。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有可能给教育带来的潜在风险。他强调,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需要坚守知识传授的变与不变,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保持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以快速适应人工智能的探索与挑战。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方案》以构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研发人才,“人工智能+X”复合应用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为最终愿景,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广东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质量提升。展望未来,广东省教育厅将围绕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拓展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全面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高水平师资引育、促进智能教学评价改革、加强智能教育交流合作、强化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等方面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全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天玑计划”,为广东打造全国智能算力枢纽及场景应用示范高地积极贡献力量。 大会还举行了广东省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发布广东省首批19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为推动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组建广东省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心将汇聚大湾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专家,联合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应用,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形成具有湾区特色的“智能+”教育生态。华南理工大学法律智能实验室主任刘凯、南方医科大学影像系教研室主任文戈分别作优秀案例分享,介绍各自在AI赋能法学教育、医学教育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案例分享 在主题报告环节,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中心主任王帅国、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教产品线总经理陈红斌、华为公司中国区教育医疗解决方案总经理阮东闽分别作主题发言,围绕AI赋能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认知大模型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根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探索实践等方面内容进行经验分享。 专家作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以“AI赋能天玑在握 产教深融智育英才”为主题,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广东省本科高校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会议。 通讯员/华轩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306 2024-11-19
继往届ECITech年度系列会议的成功举办,第四届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CITech 2025)由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主办,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承办,将于2025年2月21-23日在江苏南京举办。 会议将继续围绕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我们诚挚的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参会嘉宾以及各高校、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参加ECITech2025,期待与您相遇在会议现场。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www.ic-ecite.com【论文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2月21-23日 截稿日期:见官网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会议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召开 录用/拒稿通知:投稿后5-7个工作日内(如您稿件已准备好,可尽快投稿) 出版信息: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ISSN: 1742-6588) 出版 提交检索类型:EI Compendex,Scopus【往届会议均已完成独立出版及EI检索】 征稿主题 电气工程 控制工程 信息技术 输配电 电能质量 电动牵引 电磁兼容 高压绝缘技术 高压仪器 电气测量 高压和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及其应用 机电一体化 电路与系统 电能质量和电磁兼容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计划与调度 电动驱动器及其应用 电机及电器 及其他相关主题 电气牵引系统和控制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控制设计 智能自动化 网络控制系统 模糊和神经系统 材料加工与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 仪器仪表和振动控制 大数据分析与控制 传感器网络与网络控制 自适应控制与学习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及分布式控制 及其他相关主题 模式识别 数据挖掘 信息系统与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和自治代理 建模与仿真 数据挖掘 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软计算 计算机架构 设计系统与算法 互联网技术 信息技术管理 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 人机交互 信号与图像处理 及其他相关主题 >>>投稿注意事项: 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快速通道】 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作者应来自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 每篇录用的论文可享受一名免费参会(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的名额 论文需满足EI检索基本稿件要求,在论文表述上务必侧重于模型,数据,实验,数据分析等,出版社对论文录用具有最终决定权。 200+风格不同的PPT模板!满足你的口头汇报需要,免费领取↓
往届均已稳定EI检索,发表有保障! Fellow出席报告,行业内精彩报告 第二届无人驾驶与智能传感技术国际学术会议(ADIST 2025) 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Driving and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大会官网: http://ic-adist.org/ 【论文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3月28-30日,中国桂林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承办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会议组委会】 【荣誉主席】 吴尽昭,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长) 孙山林,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党委副书记) 张烈平,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副校长) 【大会主席】 Prof. Youmin Zhang,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IEEE Fellow) 嵇建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院长) 【程序主席】 廖灵霞,桂林航天工业学院(IEEE Senior Member) 冯 宝,桂林航天工业学院(IEEE Senior Member) 【组织主席】 魏 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技处处长) 刘 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宣传主席】 李 智,广西师范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易熙农,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杨钰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主讲嘉宾】 Prof. Youmin Zhang,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IEEE Fellow) 张友民教授, 康考迪亚大学 张友民博士是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机械、工业与航空工程系及康考迪亚航空设计与创新研究所终身正教授。是加拿大机械工程师学会(CSME)会士(Fellow),AIAA和IEEE高级会员。张友民教授长期从事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专长于故障检测与诊断、容错控制、感知与避障、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多智能体/多运动体(空中、地面、水面、及风场)容错协同控制及其与遥感测量技术相结合进行森林防火与森林资源管理、电力巡线与监测、环境监测、以及搜救与救援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张友民教授是国际上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及无人机领域的知名学者。自1992年共发表500余篇杂志和会议论文及4本书籍。所发表的论文中有298篇论文共计被SCI引用5,652次,影响因子为38 (2019-09-23数据); 在Google Scholar被引用14,183次,影响因子为56 (h-index)和219 (i10-index)。张友民教授曾任国际杂志“仪表、自动化与系统”的创刊主编(Editor-in-Chief)并目前担任荣誉主编、国际杂志“智能机器人系统”资深编辑(Editor-at-Large),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 Learning Systems及最新出版发行的三个与无人系统相关的国际杂志、包括“无人系统”、“国际智能无人系统杂志”、“无人系统技术”等多个国际杂志的编辑和编委。 Prof. Zhi Li,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hina(IEEE Senior Member) 李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李智,博士/教授/博导,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委委员、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和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IEEE/ACM高级会员。担任国际期刊《专家系统:知识工程》副主编。复旦大学理学学士,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理学硕士,英国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英国基尔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后。研究兴趣包括面向问题的城市大数据需求工程、基于问题框架的人机物融合系统建模与验证、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及人机交互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已转化为9项计算机辅助需求工程CARE工具集。 【征稿主题】 (一)控制与决策 分布式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化控制、融合决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控制与决策中的人工智能、数据驱动的控制与决策、多准则决策 (二)融合与跟踪 目标检测与跟踪、分布式目标跟踪、光电/红外目标跟踪、扩展/组目标跟踪、多目标数据关联、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传播/消息传递算法、用于定位的传感器融合、车载传感器 (三)自动驾驶与系统 自主计算、车载物联网、边缘计算、车辆传感器融合、车辆控制和运动规划、车辆调度、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决策与规划、目标跟踪/识别、传感器信号处理 (四)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参会说明】 ADIST 2025 设置有口头演讲/海报展示/听众参会三种方式,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报名参会均可在会后领取参会证明 投稿作者参会:文章被录用后,可在线提交参会报名,投稿作者可有一人免费参会报名! 口头报告者参会:参会并在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请报名参会时提交报告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审核。(注:口头报告的摘要不提交出版) 海报展示参会:如需在会议上进行海报展示,请报名时提交做好的海报(A1尺寸)。 听众身份参会:出席并参加这次会议, 并可全程旁听会议所有展示报告。 200+风格不同的PPT模板!满足你的口头汇报需要,免费领取
2024年大数据、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研讨会(BDNNDL 2024) 将于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青岛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为大数据、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卓越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与合作创新。 BDNNDL 2024将作为ICFTIC 2024下设研讨会开展,我们诚邀各方学者和研究者积极提交论文,为我们的会议增添智慧和视角。此外,本次会议还将举行多场主题演讲,促进与会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分享科研成果与行业经验。 征稿主题 大数据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抗干扰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遥感系统等图像处理、视频编码、音频处理、多媒体内容分析、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语音与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技术、信号处理等 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机器人控制、优化组合、知识工程、人工智能、逻辑程序设计、人机交互、信号处理、信息提取、自然语言推论、神经网络结构等 深度学习基础算法、计算机视觉中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觉结合、迁移学习、域适应、增强学习、联合学习与隐私保护、自监督与无监督学习、深度学习模型可解释性、边缘计算、智慧型环境感知、自动化计算、语言翻译、计算机游戏、图像处理等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组织单位 会议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合并至主会ICFTIC 2024提交IEEE (ISBN: 979-8-3315-4175-0)出版,并提交至EI和SCOPUS 检索。 立即免费领取您的【学术海报模板】,助您在学术会议或其他科研活动中脱颖而出!
第三届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研讨会(MEAMIT 2025) 2025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重要信息】 会议地点:哈尔滨理工大学 会议时间:2025年1月10日至12日 截稿时间:2025年1月6日 参会截止时间:2025年1月6日 论文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会议官网:点击查看 【会议简介】 在全球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工业进步的关键力量。哈尔滨理工大学,秉承着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和对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继前两届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之后,将于2025年1月10日至12日举办第三届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智能化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技术挑战及未来趋势。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第三届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智能化研讨会。与行业领袖、学术专家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未来。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会议历史】 2022年3月6日,哈尔滨理工大学举办了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和论坛。活动线上线下结合,由康守强处长和邓宗全院士主持,汇聚了学术委员会成员、学校领导和实验室核心成员。会议讨论了实验室发展、委员建议和国家战略需求。论坛由刘献礼教授和姜彬教授主持,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分享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吸引了超过1200人在线观看。活动还包括学术讲座和实地调研,旨在提升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国家科技发展。会议和论坛增强了学术氛围,加强了与领域内专家和机构的联系,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届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论坛于2023年12月29日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举行,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科技处和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承办。300余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学生参与了此次论坛。副校长陈庆国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期望通过论坛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论坛中,专家们就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分享了案例和挑战,同时对立项课题进行了进展汇报。刘献礼和姜彬在致谢与总结中表示,实验室将继续推动创新发展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13家企业的参与加强了校企合作,论坛成果丰硕,为装备制造业的产教融合提供了重要建议,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承办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处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务处 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讲嘉宾】 丁 亮 教授,国家杰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周小虎 教授,国家优青,中科院自动化所刘海涛 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殷佳丽 执行主编,仪器仪表学报出版社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递交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征稿主题】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装备与控制工程 控制算法与软件 先进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微纳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与新材料技术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制造系统与控制 机械设计与动力学 先进制造装备与技术 【会议投稿 |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请通过在线系统提交论文,投稿链接(需登陆):在线投稿 语言要求: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只接受英文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提交,如需付费翻译服务,请联系大会秘书,或点击进入:翻译润色 格式要求:根据模板格式排版,不少于6页。论文模板下载:www.yanfajia.com/conf/material/MEAMIT2025.html 原创要求:提交的论文必须是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作者需通过iThenticate查询系统自费查重,确保全文(包括参考文献)的查重率不超过20%。大会官方可提供iThenticate查重付费服务,如有需要请联系大会秘书, 【注册费用】 类型 费用 论文投稿 3200元 学生投稿 3000元 超页费用-第7页起 300元/页 口头报告 1800元/人 普通参会 1200元/人 学生/团队参会(≥3) 1000元/人 【联系我们】 大会秘书:LING 咨询邮箱:meamit@163.com 电话/微信:19898598588 会议官网:点击进入 同步推荐本校另一个会议: 2025年管理与智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ISD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t Society Development (MISD2024) 会议地点:中国·哈尔滨 会议网站:http://icmisd.com/ 会议时间:2025年1月10-12日 【重要日期】 一轮截稿日期:2024年11月31日 接收或拒收通知日期:投稿一周到两周内 会议检索:CPCI, CNKI *10月07日前投稿可获取早鸟优惠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管理学 智能社会 社会发展 经济管理 社会管理 企业管理 文化管理 公共管理 城市建设 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管理 数据驱动决策 隐私、安全与伦理问题 AI与就业形势的关系 数字经济与全球化 智能教育与教育发展 公共卫生科学 社会文化 文学、地理与历史 文化传播与信息差异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CPCI, CNKI。 详情点击: https://www.yanfajia.com/conf/index/MISD2025.html
研发家 112 2024-11-19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期刊ISSN:2329-9266 出版商:IEEE 出版国家或地区:PEOPLES R CHINA 出版周期:Monthly 期刊官方网站:https://www.ieee-jas.net/ 投稿网站: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ieee-jas 期刊收稿范围 该期刊的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自动化工程与应用、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传感与测量、导航、制导与控制、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区块链、自动化领域的云计算、机电一体化。 期刊分区 该期刊位于中科院一区,且近三年内未受到中科院的预警。 期刊影响因子 该刊物的影响因子是15.3。在JCR自动化与控制系统领域的85种期刊中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一。 期刊年发文量 2023-2024年度的最新发文量达到145篇。 期刊审稿周期 网友分享的经验显示,审稿周期存在差异:最快可在19天内录用。 【学术干货福利】 【科研论文写作辅助软件】(翻译、批改、润色、查重、排版) 扫码立即领取
尊敬的投稿作者: 您好! ISNEET 2023、WCMEIM 2023、EEI 2024、CISAT 2024、ISCTIS 2024、ICEEPS 2024、IPICE 2024、ICAITA 2024、ICCGIV 2024已被EI和Scopus检索,ICPDI 2023已被知网检索。 请作者自行查询检索号。查询检索的入口:https://service.ais.cn 【热门学术会议推荐】 能源环境、水利土建、人文社科 机电工程、生物医学、计算机等多领域持续征稿 添加老师了解更多学术会议信息、投稿优惠
近日,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据通知,“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据指南,两个重点专项第一批项目拟资助不超过162项(不超过147项+15项左右),拟支持经费4.45亿元(4.15亿+3000万)。 图源: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24〕28号)相关要求,现发布“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聚焦指南任务,整合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 ——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择优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5、港澳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已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发布。 三、申报资格要求 1、申报本次“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附件1)。 申报本次“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的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内地单位。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3年10月31日及以前。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 同时,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5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港澳单位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7、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8、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9、“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必须与国外合作单位就本次项目申报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 合作各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归属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的有关条款(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中外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10、中方单位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国内不同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已作为受聘于内地的外籍科学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的,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 11、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项目专业化管理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8:00至2024年12月26日16:00。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5年1月3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推荐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上传。 3、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各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10,zfj@nrscc.gov.cn。 “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75,zlx@nrscc.gov.cn。 (文章转发自AEIC学术交流中心,文章来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图源: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600份国自然标书(免费领)】 成功申报课题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标书,建议大家可以多看看往期中标标书,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600份国自然中标标书资料—— 添加好友即可免费领取【600份国自然中标标书】
高科技时代的数学与艺术!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湾区时讯 11月18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州南方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广州市第一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教授应邀作题为《高科技时代的数学与艺术》的专题科普讲座。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党组成员、秘书长黄增豪,科学普及部部长陈晓萍,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马学涛,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处长陈颖钊,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政军、副主任苏华丽,广州南方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植秀聪、副校长刘文斌,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广州市第一中党委书记罗锦虹,副书记、校长姚建军,副校长卢光等领导及广州市第一中学师生共800余人出席了活动。 讲座现场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广州市第一中党委书记罗锦虹对汤涛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广州市第一中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共培养出七位院士。此次汤涛院士的讲座,不仅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更会在同学们心中种下追求卓越、探索新知的种子。相信在汤院士的启发下,一中学子将会在求知之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黄增豪在致辞中指出,“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自2017年举办至今,已邀请19名院士开展789场讲座,惠及29万名学生。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院士专家校园行”和“科学导师计划”等资源,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勇担时代重任,为成为未来的科学巨匠而努力奋斗。 随后,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为汤涛院士颁发“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聘书。 汤涛院士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黄金分割、斐波那契、直纹曲面等数学知识在绘画、建筑、音乐、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他引导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独立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历经数千载,数学与艺术在众多领域中已构筑起深厚的联系。步入近代,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数学如何在高科技时代发挥超越传统的作用?现场活动,汤涛院士向同学们细致阐述了高科技时代数学与艺术的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他强调:“数学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艺术创作的深厚基石。”例如,计算机图像与电影艺术息息相关,AI通过深度学习将数学定理转化为令人惊奇的艺术画作,3D打印中的视觉化艺术,投影原理使明暗千变万化,无不展示着数学的美与实用。 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踊跃发言,争相提问。汤涛院士从深厚的数学知识积累出发,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一一解答,收获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 据悉,在此次“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前,广州市第一中学还举办了第三届校园特色节,广州南方学院师生研发的“RoboMaster竞技性机器人”“手语翻译手套”等多个生动有趣的科技产品精彩亮相,引来广州市一中校领导及大批师生驻足观看。同学们“大手拉小手”,在互动中充分体验科技的乐趣。 此次活动是汤涛院士自今年4月接任广州南方学院校长以来,受邀走进中学开讲的“院士专家校园行”系列科普讲座第二场。汤涛校长认为,教育不能只顾培养当下的专业人才,也要着眼未来,希望学子们毕业时获取的不只是一纸学位证书,而是能够不断“增值”,成为具有长久竞争能力的,真正拥有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广州南方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为使命,自2022年起,已连续三年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二、广东第一。近年来,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发展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相交叉的工科。 通讯员/鲁锐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49 2024-11-18
桂花鱼全链技术集成及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东清远召开 湾区时讯 11月18日,桂花鱼全链技术集成及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召开,来自桂花鱼产业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及协会、商会、企业、养殖户等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桂花鱼产业发展。本次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多地联动举行,旨在以科技和人才助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 大会现场 此次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创新探索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务实举措。 大会现场 大会前,与会者参观了广东鳜宝渔业有限公司养殖示范园,观览了清新桂花鱼文化、种业、产业、商业等元素汇展,品鉴了“清新桂花鱼”和“黄山臭鳜鱼”新品。会上,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童玉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宗云、清远市清新区委书记刘建俊等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清新桂花鱼“数控地热繁育中心”“渔悦园”“多功能加工集控”等平台;来自中国水科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纷纷为桂花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并举行了桂花鱼“全链技术集成”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现场签约;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黄山臭鳜鱼”与“清新桂花鱼”两个“跨省联姻”的产业链“产研教”合作签约仪式。 “黄山臭鳜鱼”与“清新桂花鱼”产业链党委签约仪式 鳜鱼又叫桂花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在广东被誉为“北江第一鱼”,盛名远播海外。目前,清新已成为广东桂花鱼四大主产区之一,构建起了从“苗种繁育”到“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申报了清新桂花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粤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厂,引进海大集团、中国水科院珠江所、华南农业大学等“产研教”平台。 “清新桂花鱼”和“黄山臭鳜鱼”新品品鉴 “极品臭鳜鱼的标准是蒜瓣肉、洁白色、纹理清、鱼眼突、鱼鳃红”,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高级顾问杨永生向大家介绍道,“近些年来高端优质桂花鱼市场紧俏,而清新桂花鱼一直独占鳌头,我们与清新绘就了长期合作蓝图”。会上,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与清新区渔业加工流通协会签约结盟,两家将合作打造清新区分级、宰杀、速冻“前加工”与黄山“后加工”创新合作模式。 桂花鱼产业品牌渠道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农业是清远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清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清远市清新区委书记刘建俊表示,清新桂花鱼有文化、有传承、有潜力,是清远市“土特产”的典型代表”。 “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实践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广东省的‘桂花鱼’‘麻竹笋’‘连山稻’‘杂粮带’‘清远鸡’等产业升级发展案例都取得了显著成功,其中‘全链技术集成’的抱团打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让‘木桶理论’的全部木板进行了集体提升”。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童玉娥建议,广东省要好好总结和提升这种做法,为全国其他省区提供有益借鉴。 桂花鱼全链技术集成-数控地热繁育中心、渔悦园、多功能加工集控平台挂牌仪式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宗云表示,清远市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孕育承载了众多产业形态,像清新桂花鱼产业“全链技术集成”催发的质量升级和延链拓链,正是“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接下来,省农业农村厅将支持精选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科技代表的“土特产” ,希望广东全省桂花鱼产业以今天清远汇聚的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要素为纽带,抱团结盟、资源互补、共建共享、错位发展,让这条鱼游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据了解,自2023年底开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全程以公益服务的形式,采取全链设计、主体培育、技术集成、落地打造、品牌塑造的一套“组合拳”,依托清新区渔业加工流通协会、广东鳜宝渔业有限公司等平台,以“数控地热育种”为切入点,启动了桂花鱼产业全链板块设计、技术集成、要素匹配、撮合落地等工作。 此次大会由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 通讯员/林珊珊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221 2024-11-18
【会议亮点】 往届提交出版后1个月见刊,往届见刊后1个月检索 | 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主题 主办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届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学术会议(NEMD 2025) 202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gineering,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NEMD 2025) 大会官网:http://eenemd.org 【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5月16-18日丨广西桂林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EI、Scopus双检索 往届会议回顾 :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士) 夹国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范 兴,重庆大学(副院长) 匡代彬,中山大学(万人领军) 组织委员会主席 覃爱苗,桂林理工大学 周焕福,桂林理工大学(院长) 刘远立,桂林理工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齐宏,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 组织委员会 陈秀丽,桂林理工大学 陈硕平,桂林理工大学 张开友,桂林理工大学 林诗哲,桂林理工大学 蒋 丽,桂林理工大学 宣传主席 楚 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主席 王云峰,云南师范大学 【主讲嘉宾】(持续更新中) 武祥,教授,沈阳工业大学 武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和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后。从事半导体微纳结构材料的控制组装及其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Energy, Smal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0以上50篇,先后有2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00次,单篇引用100次以上文章29篇。H因子58。授权发明专利3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等。2012年首届哈师大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哈师大青年学术成就奖,201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8年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2018年和2019年两次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高被引作者。2020-202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终身科学影响力)。 【征稿主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系统及并网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 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 锂离子电池原理与技术 能源系统集成设计 固体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先进节能技术 新能源技术 能量转换与应用 储能技术、设备和材料 新能源材料 绿色能源材料 新型燃料电池及其材料 半导体材料技术 薄膜技术及其应用 光电材料与器件 电子材料与器件 高性能芳香族聚合物材料 ……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查看更多】 【论文出版】 会议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所有被收录的论文将在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ISSN: 1742-6596)出版,并提交EI Compendex,Scopus检索。*往届均已被EI Compendex,Scopus检索! ◆论文不得少于5页;会议论文模板及检索须知下载: 前往“会议资料”栏目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论文必须是原创,且从未在其他会议或出版物上发表过; ◆作者需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查重系统推荐:iThenticate(限时优惠),重复率需低于20%) ◆流程:投稿>审稿>录用>缴费注册>【参会报名】>见刊>检索 ◆多篇投稿可获优惠,详询会议秘书处
2025年工程管理与安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MSE 2025)将于2025年3月21-23日在中国南京隆重举行。该会议聚焦当今工程管理与安全工程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旨在集结来自国内外的学者、行业专家以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和交流先进的理论研究、更佳实践及新兴技术。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平台,本次会议将涵盖工程管理的多个维度,包括项目规划、实施、合规、以及后期评估等。同时,安全工程话题也将得到重点关注,涉及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案例分析及安全法规与标准的实施、安全培训的有效性等方面。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希望能够为工程管理和安全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借鉴,同时推动学术界与实务界的紧密合作,为行业的提升与创新贡献智慧和动力。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emse.com【更多详情】 时间地点:2025年3月21-23日 中国·南京 截稿时间:见官网(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高录用、见刊快】 【大会组委】 (一)大会主席 向平教授,中南大学 (二)出版 1. 出版主席 阮家荣教授,澳门大学 向平教授,中南大学 丁玎副教授,西华大学 张守龙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 (三)技术委员会 1. 技术委员会主席 阮家荣教授,澳门大学 段珍华副教授,同济大学 (四)组织委员会 1. 组织委员会主席 胡斌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 2. 组织委员会成员 任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 王修信教授,东南大学 荣玥芳教授,北京建筑大学 张守龙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 丁玎副教授,西华大学 陈令坤副教授,扬州大学 杨州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宋健博士,北京建筑大学 王梓霖博士,北京建筑大学 白琦艳博士,北京建筑大学 (五)主讲嘉宾 王修信教授,东南大学 任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 段珍华副教授,同济大学 丁玎副教授,西华大学 (更多嘉宾介绍信息可在官网查看...) 【征稿主题】 工程管理 安全工程 >城市资源与环境管理 >建筑环境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 >项目和风险管理 >智能建筑与工程管理 >可持续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中的伦理与合规研究 >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 >安全监控与智能安全工程 >新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体系 >安全工程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安全培训的有效性评估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报名:参会投稿入口 【作者可获得对应的报告/海报展示/参会证书 】 立即免费领取您的【学术海报模板】,助您在学术会议或其他科研活动中脱颖而出!
第七届IEEE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CISCE 2025)将于2025年5月9-1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此次会议涵盖了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热门主题,邀请来自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分享他们在这些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与会人员就相关主题,可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与,共同探讨通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主办 | IEEE Xplore, EI, SCOPUS检索 往届均是IEEE出版社且顺利见刊EI检索,连续4届均在会后3个月左右完成EI检索!!! 大会官网:www.iccisce.com【论文投稿】 大会时间:2025年5月9-11日 大会地点:中国-广州 收录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IEEE信息论学会广州分会 协办单位:湘潭大学、五邑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荣誉主席 Prof. Shahram Latifi, IEEE Fellow,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SA Prof. Yonghui Li, IEEE Fellow,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大会主席 陈立教授,中山大学 韩国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夏树涛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史治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姚志强教授,湘潭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姚剑萍 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翟懿奎教授,五邑大学 周彦教授,湘潭大学 出版主席 蔡国发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丁晨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宣传主席 刘畅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汉鹏超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报告嘉宾 Prof. James Tin-Yau KWOK (郭天佑 教授) IEEE Fellow,香港科技大学 Prof. Shahram Latifi IEEE Fellow University of Nevada,USA Prof. P. Takis Mathiopoulos IEEE Senior Member University of Athens, Greece Prof. P. Takis Mathiopoulos IEEE Senior Member University of Athens, Greece 陈立 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中山大学 岳勇 教授 IET Fellow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吴伟斌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征稿主题 通信技术 信息系统 •5G/6G通信系统与网络 •无线通信与移动网络 •光纤通信与光网络 •卫星与空间通信 •通信信号处理与编码 •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IoT)通信协议 •车联网(V2X)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与安全 •大数据处理与管理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分布式系统与并行处理 •信息检索与推荐系统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数字图书馆与档案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计算机工程 跨学科融合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嵌入式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高性能计算 •软件工程与敏捷开发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 •绿色计算与可持续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电子健康与远程医疗 •教育信息化与在线学习 •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 •社交媒体分析与舆情监控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文章准备 文章需根据会议模板进行排版。模板下载 (仅支持Word) 投稿方式 作者需在规定的投稿截止时间前提交文章进行审核。在线投稿系统 参会方式 CISCE 2025开设口头演讲/海报展示/听众参会三种方式,专家学者可选其中一种进行报名参会,会后均可领取参会证明(投稿作者,待论文录用后可享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1、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2、海报展示:制作A1尺寸彩色海报,线上/线下展示;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可与现场嘉宾/学者进行交流互动。 汇报PPT和海报,请于会议前一周提交至大会邮箱 在线报名:【参会报名】
为交流近年来国外在地质、测绘、遥感和海洋通信领域理论、技术和应用的新进展,展示新成果。第六届国际地质、测绘与遥感大会(ICGMRS 2025)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武汉分会主办,武汉大学计算机视觉与遥感实验室、AEIC学术交流中心联合承办,苏州科技大学协办,将于 2025 年4月25-27日在湖北武汉召开。 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ICGMRS)自202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2024年第五届国际地质、测绘与遥感大会(ICGMRS 2024)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于 2024 年 4 月 12-14 日成功举办。2023 年第四届国际地质、测绘与遥感大会(ICGMRS 2023)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地球信息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和大诺伊达理工学院(印度)协办。 2022 第三届国际地质、测绘与遥感大会(ICGMRS 2022)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浙江省地理学会指导,浙江海洋大学主办。会议报告内容和参会人员体现了研究领域齐全、学术交流顺畅、学科交叉充分、青年人才辈出的四大特点,预示着我国地学、测绘遥感与海洋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美好未来。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gmrs.com【参会投稿】 大会时间:2025年4月25-27日 大会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武汉分会 承办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视觉与遥感实验室、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早鸟优惠:2024年12月15日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 Compendex, Inspec, Scopus等数据库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姚剑教授,武汉大学 陈涛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IEEE GRSS 武汉分会副主席,IEEE高级会员) 组织委员会主席 董燕妮教授,武汉大学(IEEE GRSS武汉分会秘书,IEEE高级会员) 张玉香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IEEE高级会员) 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毅教授,中国地质大学(IEEE会员) 陈超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IEEE会员) 贾森教授,深圳大学(IEEE高级会员) Prof. Jan Aqa Abdul Satar,Kabul Polytechnic University(Head of Engineering-Geology&Hydro geology dept. Geology faculty, Kabul polytechnic Uni.Kabul-Afg) 【征稿主题】 测绘 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 海洋通信 - 摄影测量 - 航空摄影测量 - 制图学 - 城市大脑、智能海洋和数字地球 - 计算机制图 - 图形图像复制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测绘技术 - 测绘仪器 ... - 光学遥感 - 微波遥感 - 大气环境遥感 - 行星遥感和测绘 - 遥感信息工程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卫星导航与定位 - 空间数据库 - 地球监测与制图 - 空间技术与景观 ... - 对碳中性和碳排放的遥感监测 - 遥感监测全球变化的关键气候因素 -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导航定位系统(3S)的集成与应用 - 气象应用 - 海洋应用 - 生态与环境应用 - 交通应用 - 城市建设应用 - 灾害评估、监测和管理 - 全球变化研究 - 6G 海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及相关应用 - 智能海事通信 - 5G 海洋应用 - 海事卫星通信 - 水下声学通信 - 海事通信信道建模 - 水下可见光通信 - 海事定位和导航技术 - 电子导航 - 人工智能海事网络 - 海事物联网 ...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SCI期刊(长期征集) Journal 1: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ISSN: 2296-6463,IF=3.498) Journal 2: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SSN:2077-1312,IF=2.458) Journal 3: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ISSN:1009-5020,IF=4.288) Journal 4:Journal of Nano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ISSN:1555-130X,IF=0.961)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上SCI期刊发表。 ▶投稿须知:SCI论文请用word(.doc)格式投稿,排版暂无严格要求,通过审核后,将给出论文模板。 ▶想了解更多SCI论文和期刊信息,请联系温老师
韩国氢能源企业组团探路大湾区 湾区时讯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中韩两国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机构代表出席论坛。论坛聚焦中韩两国重点扶持的未来战略型产业——氢能源领域,进一步整合两国相关技术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跨境转化,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绿色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推动中韩两国携手,贡献更多有益实践。 论坛现场,姚化荣理事长致辞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姚化荣、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周舟宇、广东省科技金融促进会副会长何棣华、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主任段飞、广东省科技管理研究会首席科学家田兴山、仲恺农业工程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丁力行、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管理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吕建秋,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康明斯(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德权,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罗志猛、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副书记欧阳志等中方嘉宾出席活动。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首席代表金钟文、韩国研究财团北京代表处代表郑赫、前韩中科技交流与和合作中心代表尹大相、京畿道经济科学振兴院华东代表处代表李炳直、韩国氢能知识集团代表张星赫、韩国知识产权保护院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具晓英、佛山韩国商会会长裴保均、韩国汽车环境协会本部长 廉圭鳳、韩国投资证券董事崔虎等韩方嘉宾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嘉宾云集 论坛由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GSTMR)、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牵头,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科技金融促进会(中方)以及韩国驻华大使馆、韩国研究财团、中国韩国商会(韩方)支持,由中韩(广东)科技合作与转化促进中心、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佛山南海氢能产业园、中国石化恩泽基金、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中方)以及韩国氢能与新能源学会(KHNES)、氢能知识集团、京畿道经济科学振兴院(GBSA)、庆北科技园、浦项科技园(韩方)共同协办。科技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撑。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姚化荣致辞表示,论坛以“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为主题,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全球能源供需发展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研究会多年来在推动中韩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与韩方有关机构合作举办系列活动,每年相互组织两国科技管理精英培训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韩科技合作已经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相信本次论坛将对中韩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为中韩友谊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韩国研究财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赫致辞表示,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和韩国研究财团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难题,扩展全球网络,以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我们认为这为韩中两国深入合作提供了巨大潜力。此次论坛为两国结合各自优势,在面向未来的产业中加强全球领导力提供了重要的机会。随着广东省氢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韩国研究财团期待韩国的氢能企业在中国市场大展身手。我相信,随着双方开辟更深、更广的合作通道,必将为两国繁荣发展,为全球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硕果。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周舟宇在致辞中提到,2023年发布的《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因势利导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国际联合研发,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氢能领域已初步形成“政、企、学、研、用”一体化格局。他进一步表示,面对全球氢能产业竞争,广东应加快明确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及产业区域布局,构筑广东氢能创新体系,推动氢能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拓展氢能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电力能源、建筑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期待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研发合作、成果交流及产业转化合作,促进两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在华韩国创新中心首席代表金钟文介绍相关情况 在华韩国创新中心首席代表金钟文在致辞时介绍,今年9月,KIC中国与中国工信部下属火炬中心签署备忘录,通过火炬中心实现与中国178个高新区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等中国五大城市群是KIC中国的重点合作区域,上述区域总人口已接近6.8亿人、GDP全国占比68%。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与美国比肩、亚洲最高的区域创新能力,但是过去KIC中国缺乏一个好的合作平台进入这个区域。KIC中国作为韩国科技创新企业、初创企业在华发展的“桥头堡”,希望从本次论坛为起点,通过大湾区论坛的平台,每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周期性的长期韩中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为更多韩国科创企业铺就“中国路”、圆“中国梦”。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在论坛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续写中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和产业合作的新篇章。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氢能知识集团代表理事张星赫介绍了韩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德权围绕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向与会观众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 韩国企业家路演现场 当天现场,中韩双方优选推荐的10家韩国氢能源科技企业轮番登台路演。其中,Eflow、HySensor Ltd.、SFA集团、HEPS、H2 SYSTEMS、INP等大部分公司聚焦氢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及设备生产,BLUE PLANET聚焦氢燃料发动机技术及生产,ECOSYSTECH、Enerich、HONGSWORKS则是在氢气制造供应系统领域具备重要技术。 与会嘉宾集体合影 路演企业代表与中国氢能领域专家、投资机构以及技术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对接,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为论坛活动划下了圆满句号,更是代表着中韩氢能源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通讯员/张威 卢霞 李鑫梦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50 2024-11-18
会议预告 | 院士专家云集!能源、环境、土木、交通、遥感、理学等方向 能源、环境主题会议 第九届能源系统、电气与电力国际学术会议 (ESEP 2024) 2024年11月29-12月1日,天津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市电源学会 * 多届出版检索,IEEE/IET Fellow主席团。征集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与能源效率、传统能源工程、能源存储于转换技术等论文 第六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暨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4) 12月6-8日,广州 主办单位: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艾思科蓝 * 多届IEEE出版检索。院士主席团,1.5天会议议程,征集新能源、电气、动力工程等主题论文 第四届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国际会议(SGEI 2024) 12月13-15日,沈阳 主办单位:沈阳工业大学、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 IEEE(ISBN: 979-8-3503-6831-4)出版,IEEE/IET Fellow主席团。征集分布式能源、能源转换和存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主题论文 第十届能源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ESEE 2024) 12月20-22日,长沙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承办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多届EI检索,多位外籍院士、高水平专家主席团。征集能源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资源勘探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经济与管理等主题论文。 2024年能源技术与电气、电力国际学术会议(ETEP 2024) 2024年12月20-22日,广州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 * 东北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协办,多位IEEE会士、IEEE高级会员莅临报告。多届EI检索,本届SPIE出版、提交EI数据库 土木建筑、城市主题会议 第六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4) 暨第四届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LSTT 2024) 12月6-8日,广州 主办单位: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艾思科蓝 * 院士主席团。IEEE出版,IEEE Xplore、EI检索。征集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隧桥/道路与铁路工程、物流系统与信息化技术、航空/航海/港口水运主题论文 第四届智慧交通与城市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STCE 2024) 12月6-8日,重庆 主办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实验室 承办单位:招商交科桥梁与结构工程研究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多届稳定EI检索。征集交通工程、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论文 第六届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国际学术会议(HCCE 2024) 12月13-15日,广州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 高层次专家报告。征集工程结构、结构抗震、水利工程、监测检测、智慧建筑、工程设备等主题论文 第二届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UCT 2025) 2025年1月17-19日,长春 支持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 投稿高录用,对综述类、人文社科经管类方向友好;见刊快速,见刊后Scopus、知网稳定检索。 交通运输、机电主题会议 第六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4) 暨第四届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LSTT 2024) 12月6-8日,广州 主办单位: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艾思科蓝 * 院士主席团。IEEE出版,IEEE Xplore、EI检索。征集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隧桥/道路与铁路工程、物流系统与信息化技术、航空/航海/港口水运主题论文 第四届机电一体化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MIC 2024) 12月27-29日,南昌 主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 前身为“智慧交通、能源与动力国际学术会议(STEP)”,多位国内外专家报告。多届论文已检索,本届征集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仪器仪表、电气、航空航天等论文 2024年智能船舶与机电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ISES 2024) 12月27-29日,广州 主办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广东海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集美大学 * IEEE出版,征集船舶工程、机电工程、控制系统、传感器、3D打印等主题论文。多位学科带头人、学院院长等作主讲报告 测绘遥感、地质主题会议 2024年遥感技术与图像处理国际学术会议(RSTIP 2024) 11月29-12月1日,大理 支持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 *多位国内外专家报告。征集遥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其领域应用等主题论文 2025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际学术会议(HGURP 2025) 2025年1月17-19日,哈尔滨 支持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土木、环境和自然资源工程系 * 审稿快速、高录用,征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环境地理、地理信息、城乡规划、城市评估、历史建筑等主题论文 数学、力学、物理主题会议 第五届应用力学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MME 2024) 12月20-22日,长沙 *多位国内外专家报告。征集力学、材料建模、机械工程、智能控制、材料力学、机电一体化等主题论文 2025年固体力学与材料国际学术会议(ICSMM 2025) 2025年3月14-16日,成都 征集固体力学、材料类、微观力学、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磁性材料、高温吵到、机械性能等主题论文 了解更多详细会议信息、投稿优惠请添加会议老师
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广东活动举行 中国科学院52家机构240余项重大成果亮相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李晓静)11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广东活动及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同期举行。 与会领导到中科院展区参观,图为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超宽温域储能电池技术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开展院省全面战略合作15周年。15年来,院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一批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设施平台和创新人才汇聚湾区。 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紧紧围绕大湾区创新发展需求,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统筹推动全院在粤科技领域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已在广东布局建设了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广东省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未来,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为广东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蓬勃的科技动力。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首个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累计注册用户达7117户,其中1/4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在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新能源、磁性量子材料、高性能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 探索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及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之一,大科学装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入收官阶段。这个位于江门开平的大科学装置深藏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 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为依托,航空轮胎、柔性显示、低温制冷、波浪能发电等重大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大湾区,有力推动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开展合作的科研院所达90多家。 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企业研发的5T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提升了中国医疗装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优质成果在大湾区转化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大湾区产业链上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推进院属单位与省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次对接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广东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主题为“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为广东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搭建高效平台。此外,本次对接会邀请到多家科技金融机构以及一批技术经纪人参会,为挖掘潜在优质项目落地广东转化提供支持。 据介绍,结合广东省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本次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遴选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与新能源、空天海洋与农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共240余项科技成果亮相,推动中国科学院最新优质科技成果到广东转化落地。 现场,RISC-V开发平台、PCB AVI外观缺陷检查机(5um)、绿色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与智造、能量密度1000Wh/L固态电池、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研发、南海岛礁波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国之重器-系留气球、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新方法、核酸药物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人工血液技术与应用、猪器官人源化改造……,各类前沿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一批优秀成果进行路演发布,一批科技龙头企业进行需求发布。 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将继续围绕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要求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院省战略科技合作各项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完)
湾区科技观察 174 2024-11-17
湾区时讯 11月16日,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暨广东院士联合会10周年学术年会全体大会在南沙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郭仁忠,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主任、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张清杰主持会议。 大会现场 刘炜从地理区位、空间资源、政策优势、城市环境、科技创新五个方面向嘉宾介绍了南沙。他表示,南沙正在发挥面向世界开放的优势,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推动物流、人流、数据流、资金流等在南沙自由高效流动,裂变成创新流,助力南沙创新驱动发展。 刘炜指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作为《南沙方案》五大任务之首,要求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打造大湾区人才高地,赋予南沙重大创新使命,为南沙发展科学事业注入“一池春水”,推动南沙迈向科技强区的“美好春天”。本次大会恰逢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南沙召开,而且是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上百名中外科学大咖参加,多个亮点活动将精彩呈现。 刘炜表示,南沙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各项服务,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入贯彻“科学家、企业和企业家是南沙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引导更多科研机构落户,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人才到南沙创新创业。他表示,南沙将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为科学家“顶天立地”搞科研、企业“铺天盖地”做产业、企业家“惊天动地”干事业创造理想环境。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深圳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咨委会常务副主任谢和平,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会长邬贺铨等9位院士,分别就未来机器人技术、院士创业、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等主题作报告。 通讯员/院仕联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89 2024-11-17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 隆重举行传承创新发展大会 湾区时讯 (编辑/刘秀 通讯员/孟楠 廖晓键)百年岐黄,逐梦一流。11月16日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喜悦氛围洋溢其间。百年来,“上医医国,先觉觉民”和“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广中医人,走过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保存了中医药发展的种子,迎来中医药发展的春天。 11月1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传承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学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关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百年华诞。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顾问兼理事梁振英,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张文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广东省委常委张国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高秀梅,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越南卫生部传统医药管理局前局长,越南传统医药大学教授,我校2002届博士范武庆,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朱庆生,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佘靖,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广东省委原常委、原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钟阳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业斌出席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国医大师周岱翰,国医大师林毅,国医大师林天东等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由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主持。 在学校国旗护卫队的护卫下,由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赠送的、曾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现场展示,令人心潮澎湃。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大会拉开了序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长期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的交流合作,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大湾区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对大湾区的经济、教育、医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培养优势和联盟的大协同、大联合优势,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助力提升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充分发挥百年学府的学术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全人类福祉的更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方向,深化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医药“大先生”,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决策部署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上书写新辉煌,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上作出新贡献。 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张国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等工作作出部署,为我们推动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建校10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一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二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要坚持立足湾区、面向世界,持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代表中山大学和广东省内的其他兄弟院校向广州中医药大学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他表示,中山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缘分由来已久,共同肩负着振兴民族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共同见证了广东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的蓬勃发展,携手并进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以来,两校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干部交流等各领域的合作更加频繁深入。未来,中山大学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道,不断深化友谊,为两校下一个百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光彩,携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表示,中医药人一直都有着治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一百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始终传承上医医国、先觉觉民的家国情怀,弘扬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精神,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百年办学历程从未间断,育人兴邦薪火相传。新时代,新百年,新征程,广州中医药大学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力争在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广中医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药智慧和中国方案。 百年岐黄显峥嵘,世纪铸魂建新功。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伟表示,百年征程,广州中医药大学始终坚守办学初心使命,走出了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奋进之路,与时俱进、改革强校的创新之路,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精神之路。站在新的百年起点,广州中医药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坚持人才战略,依托重大平台,聚集和锻造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守正创新,研发一批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大健康产品,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造福人民,坚持国际视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交出“教育强国、广中医何为”的高质量答卷。 国内院校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服务国家和地方中追求办学理想,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国家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骄人成绩。面向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携手奋进,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国家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及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际友人代表、捷克共和国兹林市市长基里·科雷克在致辞中代表兹林市全体市民和所有热爱中医药的海外友人向广州中医药大学送上祝福。他表示,中国和捷克两国虽相隔万里,但中医药早已跨越山海,在捷克生根发芽、不断发展。中医药被越来越多的捷克人民所接受,他们都是因为亲眼见证中医的疗效而主动接触、学习、传播这一来自东方的古老医学。希望未来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创新、医疗服务和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能开展深入合作,并通过中医药这一桥梁,不断增进两国的民间往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 校友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永光在致辞中回顾了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光。世纪广中医,以母校为荣;百年风雨路,难忘当年情;牢记校训,报家国恩,他以这三句话表达对母校和校友们的深厚情感,并号召校友们用所学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发挥港澳所长,服务家国所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回报祖国。 教师代表、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表达了从事中医药事业几十年来的感受与思考。一是情怀“筑梦”,传承大医精诚,是母校的培养,使之始终将个人抱负融入到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大我”之中,一心想要把中医药宝库传承好;二是奋斗“圆梦”,实现中医自强,他号召师生勇挑中医药传承创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济世情怀,谱写岭南医学的精髓内涵,实现中医药自信与自强,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广中医力量。 学生代表李荣蓉博士讲述了自己在广中医的11个年头,亲身经历了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洪流等一系列变化,并表示在新百年的起点上,广中医青年将高举先辈旗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医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建校百年之际,学校特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国医大师林毅教授三位为终身教授。 回首百年,学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杰出代表,大会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他们是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青蒿研究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国医大师周岱翰,国医大师林毅,国医大师林天东,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第二附属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吕玉波,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永光。 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中央部委局办、人民团体、国资央企,省部委局办、省人民团体、中直驻粤、省内外地方领导,省内外80多所兄弟院校党委书记、校(院)长,著名专家和知名学者,国(境)外友好合作院校机构校长和专家,海内外校友代表和各地校友会负责人,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负责同志,师生代表等1700余人。 世纪广中医,岐黄通五洲。广州中医药大学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圆满落幕。(完)
湾区科技观察 326 2024-11-16
2024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开启 数智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李影)11月15日,2024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作为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唯一专注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论坛,本届论坛由国家信息中心、爱奇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数智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活动现场汇集政府代表、专家学者、重点科研机构人员、知名企业高层等,聚焦智慧城市发展,研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以合力助推城市数字化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共研城市新质生产力 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统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引擎和有效手段。 论坛现场,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文化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城市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实践平台,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避免传统应用建设时期的“烟囱式”的误区,避免发展后期形成孤立、封闭的系统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低成本、高效率落地。国家信息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主管部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发展领域政策研究,系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与建设,共性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助力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管理模式变革,为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邝兵在致辞中表示,深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聚焦四个先锋城市:急速宽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推动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的新体系。深圳将坚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数字深圳,持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亚洲数据集团总裁朱东方在致辞中谈到,IDC研究表明,云和数据平台依然是智慧城市的投资重点,同时认知智能、数据要素、下一代链接、边缘计算等技术变革都在提升或者重塑我们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华为云中国区城市云总经理刘洋发表《一城一云一模型,加速城市与支柱产业智能升级》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云在城市云领域的创新实践与解决方案。刘洋认为,城市云是支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基座。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云平台需进一步升级,构建城市大模型智能中心,提供一站式存力、算力和智力服务。今年9月,华为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提出“一城一云一模型”发展理念和参考架构,为城市拥抱人工智能建设统一数字基础设施指明方向。该模式已在贵阳和东莞等地应用,推动政务业务创新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浪潮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赵俊波在“城市数据空间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主题演讲中表示,浪潮智慧城市的目标就是一方面把城市物理空间的各种数据进行城市综合载体的融合,形成城市数字空间。在数字中国的五位一体指引下,依托数字孪生大模型、城市运行和治理中枢和云计算等技术,围绕着场景建设城市全域智慧空间,最终实现数字中国的整体宏伟目标。 天安智慧空间总经理汪成志在“智慧空间:迎接产城智能新纪元”主题演讲中谈到,由AI大模型和5G开启的万物互联的时代,让真正的空间智能越来越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为产城空间提供比人力更可靠的基础服务,而人应该去做更有创造性、更有温度的工作。他并预判未来将开启一条长周期的新赛道,拥有技术领先性和应用场景积累的企业都将迎来机会。 “数据要素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杭州数梦工场研究院院长念灿华以此为主题,分享了永川基层数据空间、安吉绿色智慧城市、龙岗智慧水务数据空间等案例,重点阐述了城市是创新的载体,数据是创新的引擎。除了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城市做数字化转型,构建城市数据空间,还需要适数化改革,不断探索破解适数化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的真正智慧化。 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顾问管震以“AI赋能,产业蝶变”为主题,描述了三个范式:agent的范式,人加上AI共创;让人工智能的小机器人助手们精心处理每一个SOP,每一个SOP让AI助手们背后就是agent;决策智能,让人工智能做自动化标签,对舆情监控、自动根据地理位置做分类以判断决策。 共议城市赋能新发展 今年5月,国家数据局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本次论坛现场举行了两场对话,其中城市对话由IDC全球及中国副总裁王吉平主持,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张立峰,扬州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勇,济南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越参与,以“数据要素 x 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展开交流。嘉宾们谈到数据要素赋能智慧城市,理所应当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数据要素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是中国率先提出来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下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国家数据局与十七部委出台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了数据要素×城市治理,把它列为了重点行动。 在以“AI+千行百业 加速城市全域数字化”为主题的高峰对话环节,佳都科技华南区副总裁郭储瑜、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副总裁张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BG市场部副总经理孙鹏、观薇智能首席运营官高灵健作为对话嘉宾,重点谈论了在交通领域对待人工智能的开放与谨慎态度,AI模型、孪生模型和大数据模型在智慧空间打造层面的应用,智能语音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如何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 此外,备受关注的2024亚太智慧城市奖项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吉隆坡、悉尼、深圳、长沙等7个城市摘得“2024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奖”,重庆、襄阳、黄冈、泰安等16个城市获得“2024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山东龙口、河北广平等5个县市获得“2024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广州白云区、天津滨海新区等9个城区夺得“2024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2024中国智慧城市领军解决方案提供商”奖项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浪潮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此外,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还获得“2024中国领先一城一云一模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奖项。现场还颁发了包括数字政府、大数据、政务、产业园区、水务、城市治理、数字化创新等细分奖项。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迈入全新阶段,相信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导一下,我国智慧城市必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完)
湾区科技观察 141 2024-11-15
目前世界各地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直接或间接导致环境条件变得更多变且复杂。每日全球面临的环境、地质和天气等多种灾害的频次更高,诱因更复杂,不同类型的灾害都给人类带来难以计量的损失和伤害。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的生命、生存环境、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减少受害情况,成为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提升建筑技术和灾害预测、灾害防控等技术是其中较为关键的首要措施。 第六届土木建筑及灾害防控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智慧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耐久性国际学术会议(CADPC & DuraBI 2025)将于202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青岛举办。会议将以“建筑技术”、“灾害预测”、“灾害防控”、“灾后重建”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为高校学者、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韩国汉阳大学主办!多位国际高层级主讲嘉宾!见刊快,录用率高! 大会官网: www.cadpc.info 【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2月28日-3月2日 会议地点:中国·青岛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出版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Prof. Han-Seung Le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anyang University, Ansan, South Korea 会议主席/出版编辑 Prof. Mohamed A Ismail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hysical Sciences,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会议共同主席 Prof. Junxian Zha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技术委员会主席 Prof. Choulwoong Kwon Sustainable Building Research Centre, Hanyang University, Ansan, South Korea 组织委员会成员 Dr. Muhammad Shahid,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UK Dr. Shaukat Ali Khan,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UK Dr. Chunjiang Zou,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UK Dr. Abbas Haider,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UK *更多组委会成员请查看会议官网:committee 主讲嘉宾 Dr. Hamid Soleymani City of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Dr. Jitendra Kumar Singh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Indi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 Prof. Khairunisa Muthusamy Universiti Malaysia Pahang, Malaysia *嘉宾简介详见官网 【征稿主题】 1、土木、建筑技术 (土木工程技术/土木勘测/土木工程机械/新型建筑技术/工程结构与抗震/工程监测检测技术/高层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改造技术/结构修复、改造和加固技术/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技术/钢结构、金属结构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装饰装修、防水、基础技术/模板机具技术/建筑构件生产技术/建筑水暖电气/建筑电力系统/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 2、灾害防控 (智能防灾/防灾减灾/装配式快速救灾/天气灾害/地质灾害/建筑抗震/泥石流灾害/防汛减灾/岩质边坡稳定性/灾害预测/灾害防控/智能灾后救援/大数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灾后重建技术等) 3、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CADPC 2025所有的投稿都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录用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Inspec、CNKI检索。 【SCI期刊】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上SCI期刊发表。 【英文普刊】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世界建筑杂志,JWA) Online ISSN: 2208-3499 Print ISSN: 2208-3480 检索类型:Crossref、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Scilit、National Library Australia、J-Gate、Cqvip(维普) 发表的研究论文所覆盖的领域包括: 1. 建筑理论和设计实践 2. 建筑结构技术和施工 3. 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 4. 建筑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 建筑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分析 6. 建筑新技术的应用 7.建筑需求的材料 8. 建筑方面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组织结构和网络等其他相关主题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建筑发展研究,JARD) Online ISSN: 2208-3537 Print ISSN: 2208-3529 检索类型:Crossref, Google Scholar (谷歌学术), Scilit, National Library Australia, J-Gate, Cqvip (维普) 发表的研究论文所覆盖的领域包括: 1、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包括新技术和节能技术) 2、建筑实践、城市规划、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建筑景观设计、建筑哲学和土木工程 4、其他相关领域/主题 投稿须知:投稿前请联系会议秘书【Jean Wu 吴老师】了解投稿详细流程。
  近期加入的机构  换一换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