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科学家正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 近日,全球权威学术网站ScholarGPS发布了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陈俊龙教授再次上榜,并在多个领域排名中名列前茅,这一消息无疑是对他多年来在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的再次肯定。今天,让我们走近陈俊龙教授,了解他的科研故事与教育理念。 ▶深耕科研30年: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应用 科学研究之路始于微小,最终蓬勃发展。 陈俊龙教授在科研上有着敏锐的直觉,始终活跃在科研一线。他的博士毕业生张通曾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做原创性的工作,不惧失败——这是陈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教诲。” 这种科研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成果中,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第一位华人学部主任包约翰教授,也对陈俊龙教授的早期发展影响至深。“从上世纪90年代包教授研究的函数链神经网络开始,到2017年的宽度学习网络初具雏形,再到近4年的蓬勃发展,是陈老师近30年的研究经历。”孟献兵说。陈俊龙教授提出的宽度学习系统入选在2023年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 除了理论研究,陈俊龙教授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他深知,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他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医疗领域,陈俊龙教授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开发智能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在环保领域,他希望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面对未来,陈俊龙教授表示,他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他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实力与影响力的见证 ScholarGPS是全球知名的学术评价平台,其排名基于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研究成果、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此次排名中,陈俊龙教授入选ScholarGPS 2024年首次发表的全球高排名研究人员 (Highly Ranked Scholars™ 2024 Computer Science 近5年影响力全球第八名,国内第一名,终身影响力榜单全球第112名)榜单。这一成绩不仅体现在他对学术界的深远贡献,也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快速崛起。 Highly Ranked Scholars™2024榜单 2024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更新了标准引文指标的全科学作者数据库,并发布了第七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4)。陈俊龙教授等16人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陈俊龙教授等6人还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年度影响力榜单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而在早前国际知名的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以下简称IEEE)、人机与控制理论协会(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在2021年年会上因陈俊龙教授在智能系统与控制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对协会长期的贡献,颁授陈俊龙教授2021年度IEEE Joseph G. Wohl(约瑟夫·沃尔)终身成就奖,陈俊龙不仅是国内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另一重磅奖项、被视为IEEE控制学领域最高荣誉的Norbert Wiener Award(诺伯特·维纳奖)的学者和获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学术服务方面,陈教授曾任两个IEEE 顶级期刊的总主编也曾任人机与控制理论协会的国际主席。 截止于2025年一月,陈俊龙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0篇论文,其中800 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他的谷歌学术引用超过66000余次,H-指数121,Web of Science他人引用超过43000余次,53篇文章进入Web of Science 1%的高引用榜单,其中3篇进入0.1%的高引用,这些论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他还获得了5项美国专利,并出版了1部学术专著,获IEEE学会5次颁发杰出贡献奖,是美国工学技术教育认证会(ABET)的评审委员,也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学科教指委委员。 ▶以学生为中心,用科研与教育点亮未来 除了科研,陈俊龙教授还将继续致力于人才培养。他表示,未来的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才能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陈俊龙教授常说:“科研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只要你热爱它,就会乐在其中。”正是这种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他常常鼓励年轻学者和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在教学中,陈俊龙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常常对学生说:“科研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 陈俊龙教授还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他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在他的带领下,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术高地,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值得一提的是,陈俊龙教授指导的许多学生都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的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继续传承陈俊龙教授的科研精神;有的在科技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这些学生的成长与成就,正是陈俊龙教授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陈俊龙教授与华工的学生合影 陈俊龙教授的成就,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他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不仅为学术界树立了榜样,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正如他常说的那样:“科研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教育的意义在于点亮未来。”陈俊龙教授用他的科研与教育实践,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向陈俊龙教授致敬,也期待更多像他一样的科学家,用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YAe169qb4nG2gqfjC0Z53w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D3R7O005129QAF.html http://news.sohu.com/a/501754567_121117455 https://scholargps.com/highly-ranked-scholars?year=2024&ranking_duration=LAST_5_YEARS&discipline=Computer+Science https://www2.scut.edu.cn/cs/2019/0724/c22284a328910/page.htm http://www2.scut.edu.cn/cs/2024/0920/c22279a562701/page.htm
喜讯 | 陈俊龙教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 计算机领域近五年榜单全国第1,领跑全球华人学者!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张通)近日,国际权威学术评价机构ScholarGPS发布2024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在最新公布的榜单中,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贡献入选,尤为瞩目的是,在"近五年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Prior 5 Years)"中,陈俊龙教授以全球第8(全国第1)的卓越排名,跻身全球华人学者顶尖行列;在彰显终身学术积淀的"终身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Lifetime)"中,以全球第112位的亮眼成绩位居前列。 ScholarGPS汇集了全球各学科领域3000多万名学者的信息档案以及海量论文、专利、书籍大数据资源。该机构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其他数据科学技术,对学者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数)、影响力(引用次数,已排除自引)和论文质量三项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对全球超过3000万学者和55000家机构在各个领域、学科和专业方面(14个领域、177个学科及超过35万个专业)的卓越表现进行排名。 榜单链接:https://scholargps.com/highly-ranked-scholars 陈俊龙教授简介: 陈俊龙(C. L. Philip Chen),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Life Fellow, IAPR Fellow, AAAS Fellow。陈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文章800余篇,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项。截至2025年1月,陈教授在谷歌学术引用有66000余次,H-指数121,Web of Science引用55000余次。目前,同时有53篇文章被列在Web of Science 1% 的高引用,其中4篇在0.1%的热点引用。陈教授获IEEE学会颁发了5次杰出贡献奖。2018年获 IEEE系统人机控制论的最高学术奖--IEEE 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2018年到2023年连续六年获得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称号。2021年,荣获IEEE Joseph G. Wohl终身成就奖(IEEE Joseph G. Wohl Outstanding Career Award)和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150 2025-02-21
PKU-DAIR实验室两项成果被ASPLOS 2025录用 ASPLO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专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编程语言与操作系统等领域。ASPLOS是计算机系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A类会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评定的A类会议),录用的难度相对较大,接受率通常较低,约为15%到20%之间,每年接收的论文约为100~150篇。PKU-DAIR实验室《Spindle: Efficient Distributed Training of Multi-Task Large Models via Wavefront Scheduling》和《FlexSP: Accelerating Large Language Model Training via Flexible Sequence Parallelism》两篇论文被ASPLOS 2025录用!论文核心作者包括北大PKU-DAIR实验室四年级博士生王驭捷、三年级硕士生竺沈涵、北航本科四年级科研实习生王士举等。欢迎对分布式深度学习系统、高效大模型框架感兴趣的学界业界人士关注我们的工作! 论文接收信息如下: 1. Spindle: Efficient Distributed Training of Multi-Task Large Models via Wavefront Scheduling 作者:Yujie Wang, Shenhan Zhu, Fangcheng Fu, Xupeng Miao, Jie Zhang, Juan Zhu, Fan Hong, Yong Li, Bin Cui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9.03365 近期最先进的大规模基座模型具备了同时理解和处理多个任务、多种数据模态的强大能力,例如语言任务、图像任务、视频任务、语音任务等。这类模型通常由一个统一的基础模型结构和多个专门化的模型组件组成,其模型结构复杂,图1展示了多任务多模态大模型的复杂结构。现有的大模型训练系统均主要针对单一任务、单一模态的模型而设计,而如此复杂的多任务多模态大模型会对高效训练系统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其复杂模型结构和多任务多模态特性使其存在严重的负载异构性,导致现有系统训练这类模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另一方面复杂的模型结构同时也带来复杂的执行依赖,而现有系统无法高效处理这种依赖。 图1:多任务多模态大模型的复杂模型结构 图2:现有系统训练多任务多模态大模型的资源低效和浪费 为此,本工作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训练系统——Spindle,旨在通过波面调度(Wavefront Scheduling)的方法实现多任务多模态大模型高效分布式训练。Spindle的核心思想是将负载异构和执行依赖的复杂模型分解为多个顺序执行的波(Wave)。具体而言,波(Wave)是Spindle中最小粒度的执行调度单位,在每个波内,集群中会存在多个算子并行执行,这些算子各自占据一部分集群资源并具有相近的执行时间开销,一个波代表着一种集群资源分配模式。Spindle将复杂的模型执行分解为多个波,并顺序地解决联合优化问题,包括异构负载感知的并行化和依赖驱动的执行调度,从而实现多任务大模型的高效训练。 图3:Spindle系统框架概览 图4:Spindle基于波面调度的训练执行规划示意图 图3展示了Spindle的系统框架架构,其由执行规划器(Execution Planner)和训练框架(Training Framework)组成,执行规划器分为五个系统组件,包括:图收缩组件(Graph Contraction)负责对庞大的计算图进行收缩简化,可扩展性估计器(Scalability Estimator)负责对负载异构的算子进行执行开销和可扩展性的准确估计,资源分配器(Resource Allocator)负责对算子分配合适的计算资源量,波面调度器(Wavefront Scheduler)负责将算子组织成多个顺序执行的波并生成波面调度方案,设备放置器(Device Placement)负责将各个算子放置到GPU设备上并生成最终的执行规划,并交由运行时引擎(Runtime Engine)进行高效的多任务大模型训练。图4给出了一个Spindle基于波面调度的训练执行规划的示意图,其包含了六个顺序执行的波。 图5:Spindle相比于现有系统的端到端性能对比实验 我们实现并构建了该系统,并在多种多任务多模态模型上进行了评估。图5展示了Spindle相比于现有系统的端到端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pindle在性能和效率方面优于现有的训练系统(例如Megatron-LM和DeepSpeed),加速比最高可达71%。 2. FlexSP: Accelerating Large Language Model Training via Flexible Sequence Parallelism 作者:Yujie Wang, Shiju Wang, Shenhan Zhu, Fangcheng Fu, Xinyi Liu, Xuefeng Xiao, Huixia Li, Jiashi Li, Faming Wu, Bin Cui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2.01523 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PKU-DAIR/Hetu-Galvatron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扩展其上下文长度(即最大支持的序列长度)成为了一个迫切需求。为支持LLM的长上下文训练,序列并行作为关键技术应运而生,它将每个输入序列切分并分散到多个设备上,并通过必要的通信来处理这些序列。然而,现有的序列并行方法假设输入序列是同质的(即所有序列长度一致),并采用单一静态并行策略,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低效的。 图1:大语言模型训练语料库中序列长度的长尾分布 图2:不同序列并行度下不同序列的训练时间和通信时间占比 具体而言,在真实世界的大语言模型训练语料库中,序列长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通常呈长尾分布(如图1所示),短序列占绝大部分,而长序列较少,这种差异性导致训练负载的异构性。长序列需要更大的并行度来分摊显存开销,但这会受到跨机通信带宽的限制,导致较高的额外通信开销(如图2展示)。相对而言,低并行度策略更为高效。然而,现有同构系统在训练中只能使用单一静态的策略,这使得短序列也不得不采用低效的高并行度策略,而短序列又占据了训练数据集的绝大部分,这导致现有同构系统处理真实异构数据时效率很低。 图3:FlexSP异构自适应序列并行的例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次提出了一个基于异构理念设计的训练系统FlexSP,其使用异质自适应的序列并行方法来处理不同序列之间的异质工作负载。图3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表明对于不同长度的序列采用合适的并行策略能够提高训练效率。我们的系统会在每轮训练迭代中捕捉序列长度的异质性,并根据工作负载特征分配最优的异构序列并行策略组合。这种基于异构理念设计的并行范式和训练系统能够天然捕捉异构负载的特征,并实现高效训练。 图4:FlexSP的系统架构图 图4展示了我们系统FlexSP的系统架构图,其由求解器和执行器组成,求解器包含:并行规划器(Parallelism Planner)负责将异构序列并行的问题建模为线性规划优化问题并高效地求解,其包括了异构序列并行组的构建和时间均衡的并行组序列分配;序列分组器(Sequence Blaster)负责将输入的数据批次(Batch),切分为若干个数据微批次(Micro-batch),使得集群的显存能够容纳每一个微批次,并将每个微批次交由并行规划器进行异构策略的求解。求解器生成的最优规划会交由执行器进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FlexSP通过数据预取和求解-训练解耦的方式,将求解开销(Overlap)完全隐藏于训练时间中,因此不会引起任何额外开销。 图5:FlexSP相比于SOTA系统的端到端性能实验对比 我们构建了基于异构理念设计的LLM训练系统FlexSP,并在多个数据集、多种大小模型上进行了实验,图5展示了FlexSP相比于SOTA训练系统(例如Megatron-LM, DeepSpeed)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系统在性能上比现有的最先进训练框架提高了最多1.98倍。 实验室简介 北京大学数据与智能实验室(Data And Intelligence Research Lab at Peking Univeristy,PKU-DAIR实验室)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崔斌教授领导,长期从事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系统研发上取得多项成果,已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布多个开源项目。课题组同学曾数十次获得包括CCF优博、ACM中国优博、北大优博、微软学者、苹果奖学金、谷歌奖学金等荣誉。PKU-DAIR实验室持续与工业界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与腾讯、阿里巴巴、苹果、微软、百度、快手、中兴通讯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和前沿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PKUDAIR 55 2025-02-21
2025年能源工程与电气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EET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中国 广州 2025年03月28日—30日 【重要信息】 会议时间:2025年03月28-30日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截稿日期:2025年03月26日 接收或拒收通知时间:投稿后一周内 会议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会议网站:www.iceeet.net 【会议介绍】 2025年能源工程与电气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EET 2025)将于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中国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联合主办,旨在为全球能源工程与电气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工程师及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及行业发展趋势。 EEET 2025将围绕能源工程、电气技术、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电力系统优化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并设有专题研讨、论文展示和技术展览等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支持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汉江师范学院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能源工程: 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风能等) 能源存储与电池技术 能源效率与管理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发电与配电 能源转换技术 先进能源材料 智慧城市与城市能源解决方案 能源转型 电气技术: 电力系统与电气网络 高电压工程 电机与驱动 智能电气电网与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设计与控制 电气材料与组件 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 电能收集技术 电能质量与可靠性 先进电气仪器与传感器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注册投稿】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 在线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index/EEET2025.html 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join/EEET2025.html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 投稿须知 1.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 在线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paper/EEET2025.html 2.会议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再投递。 3.文章页数要求不少于6页。请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修改文章格式。 模板下载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material/EEET2025.html 4. 论文应为原创文章且从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禁止一稿多投。作者需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不高于 20%; 5.投稿后2-3个工作日处出审稿结果,临近会议截稿,请合理安排时间投稿。 【科研服务】 翻译、润色、降重、排版 行业内专业老师协助,售后有保障 研发家期刊、会议稿件可获取专属优惠 详情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translation.html 【论文辅导】 一对一辅导助力学术之路 会议论文发表专属通道 全学科,会议、期刊课程定制 行业内专业老师在线辅导 详情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science.html 【注册费用】 类型 费用 论文投稿 3200元/篇(6页) 学生投稿(不与团队投稿优惠叠加) 3000元/篇(6页) 超页费用 300元/页 团队投稿(≥3) 3000元/篇(6页) 口头报告 1500元/人 普通参会 1200元/人 学生/团队参会(≥3) 1000元/人 【会议议程】 日期 时间 议程 2025年3月28日 14:00-18:00 现场注册和材料收集 2025年3月29日 09:00-09:10 开幕词 09:10-12:00 主讲嘉宾演讲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主旨演讲、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 2025年3月30日 09:00-16:00 学术考察/返回 (具体会议议程将于会前两周发出) 【联系我们】 会议秘书:Ling 微信/电话:198 9859 8588 邮箱:ic_eeet@163.com 欢迎扫码添加大会秘书,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17 2025-02-21
湾区时讯 为进一步加强商会与会员企业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佛山市河南省商会于2月20日(周四)下午组织走访副会长单位佛山市国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及佛山市影烽电子有限公司。本次活动由商会相关领导带队,聚焦企业创新实践与行业经验分享,助力会员企业协同发展。 商会参与走访人员在企业座谈 佛山市河南省商会监事长吕义良、常务副会长杨群波、刘明辉、胡开封,候任支部书记、副会长张国廷、副会长王洪、樊红星,秘书长罗惠武,会员部部长何世波等共同参与。 走访企业简介 与会人员参观国丰机电 佛山市国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专注空气压缩机销售、维修及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机械、医疗、纺织、汽车等领域。凭借专业团队与技术优势,延伸拓展余热回收、节能改造等配套服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效节能的压缩空气系统方案。 与会人员参观影烽电子 佛山市影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高端演艺智能灯光研发制造,自主品牌“LOE”产品应用于演出租赁、政企工程等领域。企业拥有10000㎡厂房、100余项专利及ISO三体系认证,年产能超10万台,凭借核心研发团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国际。 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走访旨在深化商会与会员企业的纽带作用,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合作机遇,促进资源共享与行业联动。佛山市河南省商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佛豫商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205 2025-02-21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旗舰会议——第二十二届CCF中国信息系统及应用大会(WISA 2025)将于2025年10月在西安召开。 大会将围绕“智能信息系统”主题,从智能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针对采集、存储、组织、处理、分析、挖掘和服务等环节,关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信息系统自主可控,聚焦智能信息系统体系架构、数据存储管理、大模型与知识图谱、人机融合智能信息系统等关键问题,搭建学术、企业、政府交流平台。会议将邀请信息系统关键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做主题报告,分享最新的前沿技术与产业热点。会议期间,还将组织专题论坛、企业前沿论坛、智能信息系统教育论坛、专委沙龙等活动,力求全方位地扩大交流范畴,拓展交流形式,提升交流效果。大会同时接收中文、英文投稿。为确保所录用论文的质量及水平,程序委员会将对所投稿件组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审稿,所有录用论文均要求参会交流。所录用中文论文将推荐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探索》《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等中文期刊发表(须再次审稿)。所录用英文论文将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以LNCS系列出版会议论文集(WISA2019~2024论文集全部论文均被EI收录)。大会热忱欢迎从事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和与会交流。 WISA 2025的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可信/可解释信息系统,多模态人工智能集成的信息系统,人工智能驱动的企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体系架构,信息系统数据融合,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存储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处理,信息系统检索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信息系统可视化技术,信息系统数字化转型,大模型与信息系统,知识图谱与信息系统,区块链与信息系统,机器学习与信息系统,智能推荐系统与信息系,智能决策支持系,智能商业智能系统,信息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智慧教育与教学系统,智慧健康与医疗系统,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治理,智慧交通与信息系统 ,自动驾驶与信息系统,文物保护与考古信息系统 投稿信息 (1)会议投稿网址: https://cmt3.research.microsoft.com/WISA2025 (2)格式与要求 中文论文格式采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投稿模板,论文长度要求不超过7页:http://cea.ceaj.org/CN/column/column18.shtml 英文论文格式采用Springer LNCS模板,论文长度要求不超过12页;https://www.springer.com/cn/computer-science/lncs/conference-proceedings-guidelines (3)论文应是未发表的研究成果(且未同时提交给其他刊物或会议评审),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 (4)论文投稿与审稿采取双盲评审。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2025年4月23日 全文提交:2025年4月30日 审稿结果公布:2025年6月30日 会议日期:2025年10月
学讯通 564 2025-02-21
首招3+证书本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春季高考招生计划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2年职业教育历史,早在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学校就已开办本科职业教育,是国内较早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守职教初心,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和湾区发展大格局,主动服务轻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三大榜单(GDI智库、金平果、武书连)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5。2019年学校入学教育部、财政部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2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3+证书本科招生计划 3+证书专科招生计划 依学考成绩录取招生计划 注:文科类专业学费5250元/生·学年;理科类专业学费6410元/生·学年;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学费10000元/生·学年;广告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29800元/生·学年。 住宿费1500元/生·学年。 通讯员/林怡如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254 2025-02-21
巴蜀名家|刘华山: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振兴的世纪对话 ——评苗勇传记文学《晏阳初》的当代启示 在乡土性与全球化激烈碰撞的21世纪,知名作家苗勇的《晏阳初》以其磅礴叙事推向读者一个根本性诘问:当无人机掠过麦田、直播电商重构产销关系的今天,晏阳初百年前的乡村建设实验究竟留下何种精神遗产,其当代现实启示何在?洋洋洒洒40余万字的该书,突破了对“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这一历史人物的扁平化追怀,以极具张力的文本结构,让定县经验与当代乡村振兴展开跨时空辩论,最终在实践理性的维度上,揭示出中国乡村治理的深层密码。 一.从识字运动到数字赋能:教育迭代中探寻主体性建构的深广维度 教育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体觉醒的关键。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发起的平民教育实践是一场关乎“人的现代化”的深刻哲学探索。“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突破了传统乡村治理的物理改造层面。他以识字课本替代手术刀,为村民的思维肌理祛魅,重新审视与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中国农民开启了通向历史主人的大门。 20世纪30 年代的中国农村,文盲率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农民受封建依附关系束缚。晏阳初意识到要改变中国农村面貌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唤醒主体意识。于是发起“除文盲”运动。《农民千字课》成为开启民智的钥匙。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景,有力冲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让他们逐渐摆脱了愚昧和无知,实现从“苦力”向“公民”转变,开启人的现代化进程。 平民教育蕴含通过教育赋予农民知识技能,以掌握命运、参与变革的启蒙逻辑。这在当下数字乡村建设中获得新生命力。数字时代,技术赋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如老人用手机挂号就医,青年利用直播平台交易农产品。不仅提高生活生产效率,更让他们主动融入数字时代,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和推动者。 苗勇细腻还原了扫盲场景,让读者感受农民对知识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求。关注当下数字乡村建设,可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奇妙呼应。作者以文本复调结构,将《农民千字课》与当代的“乡村网红培训手册”并置,形成强烈互文关系,揭示了教育媒介进化,凸显乡村治理始于对“人”的发现这一真理。晏阳初和今天的数字助农工作者们共享同一种精神,坚信人都有无限可能。从“扫盲运动”到数字赋能,教育的内容形式变化,本质不变——培养人的主体性。未来教育迭代面临新机遇挑战,应汲取传承晏阳初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坚持以“人”为中心,探索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追寻人的主体性建构之路。 二、强健“筋骨” 开发“脑矿”,治理术的创造性转化:定县经验的当代解码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旨在解决治理农村农民的疾病、自私、贫困、愚昧等棘手问题,是中国乡村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苗勇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治理智慧,并与当代乡村治理紧密关联对照。 “定县实验”中,“表证农家”创新举措。晏阳初挑选农户培训,再让其示范传授知识和技能,先进理念和方法得以辐射整个乡村地区。当代乡村,党员示范户带头践行新模式、新技术、新风尚,引领乡村发展。苗勇的描写,让读者看到制度的雏形,体会到中国乡村社会在组织化建设的基因传承。启示当代挖掘和利用传统组织资源。 卫生运动方面,“定县实验”创新采用话剧巡演传递卫生知识和健康理念。当代的 “三下乡”,新冠防控期间,的“村村响”大喇叭等,根据实际采用适合乡村的传播手段,实现有效治理。 苗勇文学化阐释“科学简化”原则的极具启示性。“定县实验”中,晏阳初将良种培育简化为通俗易懂的“三选法”,让农民轻松掌握运用。当今农业专家利用二维码追溯种植流程,也生动体现这一原则。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将专业话语转化为乡土逻辑,让农民理解接受,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苗勇书写“定县实验”视角崭新,让我们能够从历史汲取智慧,实现治理术的创造性转化。深入剖析其组织化建设和“科学简化”原则,认识到中国乡村社会有着独特规律和模式。未来乡村振兴应借鉴历史经验,结合实情创新,走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之路。 三、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融,文明冲突中的第三条道路:乡土中国的突围启示 全球化浪潮下,文明碰撞交融频繁,思潮相互激荡。苗勇的《晏阳初》为我们在文明冲突中指明方向,有力反驳西方中心论,揭示乡土中国的文明突围之路。 晏阳初开展定县实验时,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很多人盲目崇拜西方模式,认为照搬西方的经验就能实现国家发展。晏阳初清醒地提出“中国病需要中国药”,否定盲目套用西方模式,强调了立足国情探索本土化乡村建设道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独特,乡村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只有从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资源找办法,才能实现乡村发展振兴。苗勇在书中巧妙地埋设了这条思想暗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暗线,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中焕发光彩。当今中国乡村正积极探索出一条既不同于保守主义拘泥传统,又区别于殖民叙事追随西方的独特乡村振兴道路。“三权分置”创造性转化传统地权,既尊重农村土地制度和传统习俗,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激活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非遗活化”则是对农耕文明的现代诠释。保护、传承非遗,为乡村经济注入动力,增强村民文化自信。这些举措都体现中国乡村立足本土,走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作品中,往返奔波于哥伦比亚大学与定县窑洞之间的晏阳初恰是文明对话隐喻。他接受西方教育,又深植中国乡土,将西方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开展乡村建设。当代治理者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冲击宗族网络,现代法治与乡约民规发生碰撞时,也需要具备“双向解码”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乡村现代化,同时尊重乡村传统文化习俗,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乡村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苗勇的《晏阳初》既记录晏阳初个人生平事迹,更是将乡村治理转化为一场永不停歇的文明实验。文本结尾,百岁晏阳初在纽约公寓眺望东方,目光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浙江“千万工程”所打造的生态农场,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展现了中国乡村在绿色生态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贵州“村超”赛场的欢呼人浪,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场景,彰显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看到了四川南江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的道德积分和商超物资,那精细的评比与承兑,验证了脱贫攻坚持续乡村振兴以“德者有得”使“富口袋”向“富脑袋”的伟大转化。这部荣获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最高荣誉“优秀作品奖”的鸿篇巨著以文学的力量,完成了对中国乡村治理基因谱系的追溯。它告诉我们,中国乡村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现代性也并非是霸道的铁律,而是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驯化和运用的工具。必须有机融合二者,才能找到适合中国乡村发展道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或许正是《晏阳初》带给我们最深刻的精神启示,当我们在书中看到晏阳初说“解除苦力之苦,开发苦力之力”时,耳边自然回响起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强音。它激励着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书写中国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湾区科技观察 176 2025-02-21
Call for Paper:中科院二区期刊,热门话题,免费发文 期刊介绍: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SSN:0018-9545)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出版,期刊专注于车辆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62年。期刊涵盖通信、交通系统和车辆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且影响因子近年来稳步提升,2023年的影响因子为6.1。 期刊亮点: 该期刊是车辆技术领域的重点期刊,中科院分区为二区,JCR分区一区,已被EI、Scopus等重要数据库收录。该期刊的审稿速度较快,接受率较高,并且不收取APC,也就是可以免费发文。由艾思科蓝推荐的优质稿件,可以优先进行稿件的预审处理,也可以避免桌拒风险。 征稿主题: • 车联网中的智能交通系统 • 车辆通信中的无线网络技术 • 自动驾驶中的传感器技术 •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 5G/6G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 车辆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车辆通信中的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 •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路径规划与交通管理 想获得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SCI期刊】 如果您详了解更多专业投稿支持服务,请联系我们
【IEEE独立出版】2025年智慧交通与新能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TNET 2025)将于2025年4月25-27日在南宁举办。会议旨在探讨和展示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聚焦智慧交通系统和新能源技术的交叉领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智慧交通和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显得尤为关键。会议议题主要涵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集成等。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交通在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系统的绿色转型。此次会议将汇聚来自学术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探讨解决方案,共享研究成果,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交通体系的构建。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 www.ic-itnet.com 【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4月25-27日 / 中国南宁 截稿时间:具体以官网信息为准 提交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Inspec、Scopus等数据库 会议已上线IEEE官网,ISBN:979-8-3315-3273-4 【组织机构】 【组委嘉宾】 荣誉主席 文福拴 教授 浙江大学 IEEE Fellow Lalit Kumar Goel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 IEEE Fellow Kwok W. Cheung 教授 KC-Exousia Consulting LLC IEEE Fellow Tek Tjing Lie 奥克兰理工大学 IEEE新西兰北区副主席 大会主席 范毅教授 南宁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院长 张明明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绿色低碳能源研究所所长 王琛琛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生院副院长 学术委员会主席 报告嘉宾 曾平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EEE PES中国区教育委员会主席) 刘承锡教授,武汉大学 (IEEE PES武汉分会副主席) Farhad Shahnia教授,默多克大学 (IEEE 西澳大利亚分会主席) 方亮教授,桂林理工大学 (二级教授) 王辉教授,中南大学 (湖湘青年英才) 张明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绿色低碳能源研究所所长) 曾平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ET Fellow) 刘海峰教授,天津大学 (能源与动力系副主任) 王琛琛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IEEE 高级会员) 张艺明教授,福州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原鲜霞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讲嘉宾 张明明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绿色低碳能源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风能利用及大型风电叶片的流体控制、设计优化与选址。 王琛琛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IEEE 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轨道交通供能与电力牵引。 曾平良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ET Fellow 刘海峰教授 天津大学 能源与动力系副主任 张艺明教授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等。 原鲜霞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等绿色化学电源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和电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 更多嘉宾个人简介信息可在官网查看... 【征稿主题】 1、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养、智能汽车、交通网络建模、车辆控制系统、仿真和优化的创新概念、港口/水路/内陆航运和船舶交通管理、车联网与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2、新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系统、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光伏与风能技术、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应用、城市智能低碳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多种能源协同互补、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虚拟电厂、先进储能技术等 3、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会议论文投稿都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最终所有本会议录用的论文将由 IEEE出版,ISBN:979-8-3315-3273-4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IEEE Xplore、Scopus等数据库。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可有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报名参会入口】
2025年艺术、教育和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AEM 2025)- 第二期将于2025年4月25-27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主要围绕艺术,教育,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热忱欢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与会学者们可通过此次会议聆听知名专家的精彩报告,一同分享行业内领先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想法。 【会议亮点】 1、高录用快见刊:最快投稿后一个月见刊,见刊快速 2、早鸟优惠:投稿优惠申请,详情咨询会议王老师 3、征稿范围:见刊后最快1个月检索,且检索稳定(知网CNKI,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维普、万方) 4、录用信息完整:含ISSN号,DOI,封面目录 5、主办单位:马来亚大学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aem.net【更多详情】 大会时间:2025年4月25-27日 大会地点:中国-北京 截稿时间:具体查看会议官网 审稿回复:投稿后1-3个工作日内(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提交检索:知网CNKI、谷歌学术、维普、万方等 【主讲嘉宾】 Shamsul Amri Baharuddin教授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教科文组织文化间交流和社会融合的社会实践教席主席 研究领域:政治、文化与经济发展;民族与身份形成;殖民知识 Nor Liyana Mohd Shuib教授 马来亚大学 研究领域:个性化、电子学习、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SIAU, Keng Leng教授 新加坡管理大学 人机协作系统、信息系统与技术、活跃公民与社区 Sri Devi Ravana副教授 马来亚大学 研究领域:数据和文本分析、数据挖掘、物联网和智能农业 【征稿主题】 艺术: 当代艺术、表现艺术、公共艺术、数字艺术、创意艺术、艺术市场、公共艺术、艺术与教育、艺术与科技、艺术交流、艺术评论、视觉艺术、动画、文化产业、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设计等 教育: 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线上教育、混合学习、小学教育、教育技术、数字教育、教师教育、STEM教育、教育公平、家庭与学校、教育公平、教育政策、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教育评估、心理、体育等 管理: 管理理论、管理变革、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公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经济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创业管理、品牌管理、项目管理、城市管理、碳管理、应急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他征稿主题: 1、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2、工程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 3、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等。 4、人文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5、医学和健康科学:医学、牙医学、药学、护理学、运动科学等。 6、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植物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农村发展等。 7、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物学、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等。 包含但不限于以上主题,艺术,教育,管理等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投稿可咨询大会秘书王老师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所录用的文章将被出版社合理评估,之后出版到对应期刊,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CNKI,Google Scholar(知网,谷歌学术)检索。 投稿参会须知 1、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 (查重点击)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查重率低于15%,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 2、论文需按官网模板进行排版且不低于4.5页(约2000英文字符),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前往“资料下载”栏目下载
从“保生存”到“优生存”! 颠覆式创新书写精准放疗新标准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文朝阳 陈鋆)2月2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国际肿瘤学巅峰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503.1)发表全球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著!这项突破性成果以“鼻咽癌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为题,开创了该杂志创刊的先河! 马骏院士答记者问 据了解,CA被业界称为“神刊”,既往主要发表癌症流行病学报告和综述。该研究是杂志创刊以来的首篇原创研究成果。据杂志社反馈,他们决定尝试接收临床研究已经1年了,最终选中该研究作为首篇临床研究成果。 本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山市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开放、非劣效、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郭蕊副主任医师、谢方云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唐玲珑教授、陈林博士、徐桂琼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张宁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黄成龙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 颠覆式创新:书写精准放疗新标准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47%。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根治手段,但中晚期患者需要在放疗前接受化疗,放疗前化疗使90%患者肿瘤缩小,而既往国际指南推荐放疗照射范围仍需包括化疗前肿瘤大小,导致周围正常组织(如内耳、腮腺)接受高剂量辐射,引发听力损伤、口干等不可逆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此马骏院士团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纳入445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基于化疗后和化疗前肿瘤范围进行放疗。主要终点为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 对照组(化疗前肿瘤范围放疗) 试验组(化疗后治疗范围放疗) 这项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仅照射化疗后的肿瘤范围,并没有增加复发,却显著降低了毒副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我国鼻咽癌诊疗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跨越式突破! √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达91.5%(与传统疗法持平)。 √严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降低4成,晚期严重中耳炎发生率锐减5成,口干症状改善6成。 √整体健康状态、体力状态、情绪功能显著改善,口干及唾液黏稠症状减轻。 化疗后范围放疗和传统放疗生存对比 化疗后范围放疗和传统放疗毒副反应对比 指导全球实践: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强音 在2024年10月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该研究作为最新突破进展(Late Breaking Abstract, LBA)口头汇报(全球70个研究投稿LBA,7项研究入选),震动全球医学界,被评价有望被国内外指南采纳,指导全球临床实践。 在2024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上口头汇报 二十年磨剑:中国方案领跑世界 在鼻咽癌“中国占全球47%病例”的严峻形势下,立足于华南肿瘤防治“国家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院士团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耕二十载,在鼻咽癌诊治上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将鼻咽癌的诊治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跨越。主要成果有: ▶ 主导国际通用分期标准(UICC/AJCC),12项修订中8项来自本团队的研究结果。 ▶ 首创鼻咽癌“增效减毒”理论体系及治疗策略,论文发表于NEJM, Lancet(3篇),JAMA(2篇),BMJ(2篇)等四大临床主刊,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3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重大进展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 推动美国NCCN指南诊疗路径更新,6项重大调整中5项是基于本团队的研究,作为主席牵头制定《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临床诊治国际指南》及《中国-美国-欧洲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 ▶ 建成世界最大的鼻咽癌治疗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每年收治鼻咽癌超过7000例,在欧洲机构“Expertscape”全球鼻咽癌学术排名中名列第一。 ▶ 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2名、青年长江1名和优青2名,建立了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肿瘤个体化诊治的基础研究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教育部创新团队。 研究者简介: 通讯作者:马骏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委员会首任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召集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全国首届创新争优奖状、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现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及全体大会评审委员、NPC Gordan Research Conference 候任主席、ASCO-CSCO鼻咽癌临床治疗指南专家组联合主席、欧洲内科肿瘤学会2021年会头颈部肿瘤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通讯作者:孙颖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0)、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多项;申请国家/国际/香港发明专利22项(已授11项)。 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唐玲珑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 研究团队合影 论文链接: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881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06 2025-02-20
Call for Paper(接受率高,快速发表):征稿截止2026年6月29日 期刊介绍: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ISSN:2705-1064)创刊于2019年,是一本专注于数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由UNIVERSAL WISER出版,,以季刊形式出版且当前已被Scopus和ESCI收录。该期刊的审稿速度较快,接受率也高,对于有快速发表需求的作者,这本期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专刊推荐: 专题名为Applied Mathematical Sciences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数学在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均可投稿。由艾思科蓝推荐的优质稿件将会获得APC半价的投稿优惠。 时间安排: 2026年6月29日投稿关闭。推荐有见刊时间要求的作者在2026年4月前完成稿件准备工作,并联系艾思科蓝尽早进行稿件学术评估。 征稿主题: • 当代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 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 • 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方法 • 生物学中的数学建模 • 经济学与金融数学的应用 • 数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 数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数学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 数学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想获得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SCI期刊】 如果您详了解更多专业投稿支持服务,请联系我们
Call for Paper: 热门话题征稿,截止2025年6月 专刊标题: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as in Geospatial Data and Its Consequences 客编信息: Prof. Dr. Talib Hussa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Dr. Wajid Ali, Karakoru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akistan Prof. Dr. Shahid Hussain, Xinjiang University, China 征稿简介: 本专刊开设于知名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 (ISSN: 2049-6060; IF: 3.3),现已被SCIE, Scopus等重要数据库检索,该期刊重点关注地球科学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天气与气候,海洋学,大气与海洋化学,冰冻圈,生物圈,地表与地质学,水文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行星与空间科学。 本专刊聚焦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全流程中的系统性偏差问题,旨在通过方法创新与跨学科视角来揭示数据采集、空间建模到结果解读各环节的偏差生成机制及其对科学结论的潜在扭曲效应。 诚邀地理信息科学、空间统计学、数据理论及相关应用领域学者提交稿件。 重要日期: 征稿主题: 在线参与式地图绘制中的反应偏差和抽样效应分析 评估人口特征是否影响自愿提供的地理信息特征中的地理误差量 在方差分析中打破独立假设的后果 在分析物种分布数据时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技术 减少气候模型输出的统计和动态方法对水文学的影响 一种基于公民数据的自然现象地理变异预测映射技术 数据驱动的滑坡易发性建模中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地貌成因优势,调查滑坡数据收集的后果 空间依赖性线性回归模型测试的特点 可修改的地表单元问题及其对景观生态学的影响 对适用于野火情景的各种统计降尺度技术的分析 在森林砍伐分析中,空间自相关降低了模型的精确度和预测能力 使用空间滤波来减少采样偏差可以提高生态专业化模型的性能。 期刊分析: CAR指数 CAR指数用于衡量期刊的学术诚信风险,其中,指数值小于5%表示风险较低,5%-10%区间则表示风险中等,而超过10%则意味着风险较高。Geoscience Data Journal近三年的CAR指数则一直维持在0%,风险低,可投稿。 中科院预警情况 在过去的五年中,Geoscience Data Journal始终未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上,由此可见,该期刊没有中国科学院的预警记录。 影响因子发展趋势 在JCR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中可以了解到,从2019年至今,Geoscience Data Journal的影响因子整体呈上升趋势,期刊状态良好。 期刊年发文趋势 通过在WoS数据库可以了解到Geoscience Data Journal国人发文占比22%,表明本期刊非常欢迎国人研究。 想获得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SCI期刊】 如果您详了解更多专业投稿支持服务,请联系我们
撰写毕业论文堪称一场学术马拉松,从选题的迷茫,到文献综述的浩瀚,再到研究方法的抉择、数据分析的烧脑,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不过,现在有了DeepSeek这一强大的AI工具,论文写作就轻松多了! 小艾特意为大家总结了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需的全流程指令,从选题→文献综述→论文大纲→引言→正文,一天搞定初稿! 一、论文选题指令 我是一名【专业】的学生,目前专注于【xxx】研究方向。我对【xxx】技术领域充满兴趣,但尚未确定具体的论文选题。请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导师为我推荐 10 个具有研究潜力和实际意义的参考选题,以便我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指令 帮我撰写一份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我的论文选题方向是【具体选题方向】,因此,我希望这份文献综述能够涵盖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研究方向,请在撰写时注重引用相关文献并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格式排版。 我已经找到了以下几简文献,请根据这些内容写一份大约【字数】字的文献综述,按以下结构组织你的内容: 1.引言:介绍主题的背景,意义,目的和范围; 2.主体:按照主题,方法或观点等分类方式对文献进行理,分析和评价; 3.结论:总结综述的主要发现、贡献和不足。 三、论文大纲生成指令 我想写一篇关于【研究主题】的论文,我的选题方向是 xxx。你能帮我拟定一份论文大纲吗?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摘要、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四、论文引言指令 帮我撰写一篇关于【论文主题】的论文引言,要求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论文结构。 五、论文正文指令 我是一名研究生,我的专业是 xxx,我的研究方向是 xxx,你将扮演我的导师角色。我目前在准备撰写一篇学术论文,需要你的指导,我目前确定的选题是 xxx,请你从 xxx方向出发,推荐适合的研究理论。帮我撰写一篇论文的主体内容,围绕【具体研究领域】展开,深入分析该领域的现状、挑战以及本研究的创新解决方案。 六、论文致谢指令 我想请你帮忙写一份关于我的论文的致谢。我的论文的题目是xxx,我的导师是 xxz,我的合作者是 xxx,及以下的人或机构。请根据这些信息,写一份大约【字数】字的致谢,使用礼貌和感恩的语气,并注意格式和标点。 七、论文优化指令 虽说DeepSeek能一定程度帮助我们完成论文撰写,但它始终无法替代研究者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无套路直接领取DeepSeek使用手册完整版文档】 为助力大家更好更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满足毕业、名校留学等要求,艾思科蓝特别推出毕业无忧论文精进计划,名校导师坐“诊”,导师一对一指导,辅导至你的论文盲审通过!(文章转发自艾思科蓝,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毕业季福利! 名校导师论文辅导交流课来啦! 原价500元,现在只需99元! 活动有效期至2025年3月31日 扫码咨询学术顾问 为你定制专属1对1论文辅导方案
【见刊快速,检索稳定】2025年物理学与量子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PQC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and Quantum Computing(ICPQC 2025) 2025年4月18-20日 / 中国杭州 大会官网:www.ic-pqc.com【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可享受早鸟优惠)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 组委嘉宾: 大会主席 闫树斌教授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微纳光量子传感、微纳米制造、仪器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10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 学术委员会主席 OOI CHONG HENG教授 马来亚大学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 OOI CHONG HENG教授自2015年起为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马来西亚东丽科学基金会科学与技术奖。曾在普林斯顿和马克斯·普朗克光学所工作。他发表160余篇论文,涵盖量子光学、非线性分子光谱和超短激光脉冲等领域。 陈林教授 中山大学 IEEE 绿色认知通信及计算技术工作组主席 2002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后在法国高等电信学院获工程师和博士学位。2009至2019年任巴黎南大学副教授,2019年起为中山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涵盖网络分布式学习、信息安全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多项最佳论文奖。任IEEE绿色认知通信及计算技术工作组主席,国际期刊编辑,参与多个科研项目,2018年入选法国大学学院并获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出版主席 王克浩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楚天学者 王克浩,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兼任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嵌入式系统,对新一代移动通信如5G/6G、太赫兹通信、智能表皮通信及移动边缘计算等有深刻认识和研究,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领域也有多年研究开发经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研究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检索80多篇;获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 征稿主题 1、物理学 :力学与理论力学、量子物理学、光学与激光物理、光子系统中的量子力学原理、半导体物理、二维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应用、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物理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量子热机、大规模模拟和机器学习在物理中的应用、固体物理等 2、量子计算 :量子算法与机器学习、量子编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处理、量子张量网络、量子纠错和缓解、容错量子计算、量子控制、混合量子-经典系统、量子计算与网络安全等 3、本会议征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主题的原创论文,有关物理、量子学的文章均可投稿 !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SPIE(ISSN: 0277-786X) 出版,并提交至 EI Compendex、Scopus检索。该出版社见刊检索稳定 投稿要求 作者须先按照【论文模板】排版后,全文(WORD+PDF)投递至【投稿系统】,等待审稿或录用。 更多期刊详情可咨询【点击查看】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数字化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DCS 2025)将于2025年4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聚焦教育数字化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推动教育系统的创新发展。会议将为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展示创新实践及探讨教育数字化影响的平台。 与首届会议相比,本届会议的主题将更加广泛,涵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数据隐私问题、虚拟现实对学习体验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这些新增加的议题体现了教育实践在数字化驱动下的持续转型,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EDCS 2025 旨在促进各方之间的对话,探索数字教育的新范式。EDCS 2025 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鼓励创新思维和合作的论坛,推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会议希望通过为参与者提供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的机会,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与来自不同学术背景、行业和政策制定者的与会者建立联系,共享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见解,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会议亮点】 1、本届已申请到ACM独立出版! !!该出版社目前见刊,EI、Scopus检索非常稳定! 2、收稿主题大!录用率高!快至一个月检索 3、海内外名校专家加入,大咖面对面交流! 4、投稿、参会均可申请优惠价格!!学生投稿特惠!! 5、递交检索类型多:EI , Scopus,谷歌学术 大会官网:www.icedcs.net【论文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协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支持单位:河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大会组委】 荣誉主席 唐遠炎教授,澳门大学,IEEE Life Fellow, IAPR Fellow, AAIA Fellow 大会主席 Dave Towey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 殷建平教授,东莞理工学院 程序委员会主席 梁耀榮教授,香港浸会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黃君義副教授,香港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温淼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程序委员会主席-联席主席 陈娟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董荣胜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蒋洪波教授,湖南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王艺湘教授,天津科技大学 李宽教授,东莞理工学院 宣传主席 李熔盛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王波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刘强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出版主席 Mohammad Akour教授,普林斯苏尔坦大学 CHAN, Cecilia K. Y.,香港中文大学 William Yeoh副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Mohamad Nizam Bin Ayub副教授,马来亚大学 主讲嘉宾 Ching Y. Suen教授 (IEEE Life Fellow) 康考迪亚大学(康大),加拿大 谢明副教授 (IEEE Senoir Member)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 Ts. Dr. Teoh Ai Ping副教授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征稿主题】 教育数字化 计算机科学 教育技术,教育统计,科学教育 体育教育,学科教育,医学教育 智能教育,协作学习,远程学习 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混合式学习 电子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工程 基于网络的学习 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 电子学习平台、门户 社会背景和学习环境 创作工具和内容开发 残疾用户的可访问性 沉浸式学习和多媒体应用 课程设计与电子学习课程 课程和机构的评估和认可 终身学习:持续专业培训和发展 全球背景下的远程和电子学习 工程教育与伦理 计算机辅助评估 标准和互操作性 指标和绩效衡量 AV-通信和多媒体 本体和元数据标准 电子学习硬件和软件 泛在学习评估软件工具 教育技术与电子学习 领域应用和案例研究 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 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分析 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 电子测试和新的测试理论 虚拟实验室和虚拟教室 智能学与教系统 其他相关主题方向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识别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 云计算 网络安全 区块链技术 娱乐和游戏 社交媒体分析 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 增强现实和显示应用 智能计算与智能软件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技术 医学信息软件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数字媒体技术与系统 智能控制与脑信息学 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 音频/视频系统和信号处理 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 中间件技术与异构系统集成 其他相关主题方向 其他与教育数字化,计算机科学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本会议英文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出版,出版后将被ACM Digital Library收录,并提交EI Compendex,Scopus检索。目前该出版社EI Compendex,Scopus检索非常稳定。 会议论文投稿请点击: 投稿须知 1、论文不得少于8页。论文模板>>>下载 2、本次会议不接收综述文,仅接受全英稿件。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3、文章需保持原创,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过。 4、文章发表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5、具体议程信息将在会前1周公布,请留意网站信息。 6、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注:会议有Oral Presentation以及Poster环节) EDCS 2025合作英文普刊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JCER)(《当代教育研究》)Online ISSN: 2208-8474是一本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其致力于促进教育评价、整合、理论以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的发展;推动有关当代教育更加新颖且具有广泛受众的观点的形成;通过国内外合作,提高人文研究的水平;以及实现科学知识研究成果与非常规方法的结合。由本期刊收录的文章将提交谷歌学术、知网等检索。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下SCI期刊发表! 期刊1: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ISSN: 2210-6707,IF=4.624, 专刊) 期刊2: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ISSN: 1572-9362, IF=1.94, 正刊) 期刊3: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ISSN:1091-9392, IF=1.4, 正刊) EDCS 2025合作英文期刊 《语言研究论坛》(FLS)是由Whioce Publishing Pte. Ltd.出版的国际同行评议期刊,旨在发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服务于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语言研究人员、语言学家、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业人员以及对语言和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士。FLS已被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征稿主题: 音韵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功能语言学、对话研究、语言教学、语言习得、语言政策、语言哲学、语言景观学,其他符合期刊主题方向皆可投稿。 《环境与社会心理学》(ESP)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其致力于发表有关环境与人类行为、心理之间联系的高质量文章。ESP已被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征稿主题: 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环境与人类心理之间的联系、环境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其他符合期刊主题方向皆可投稿。 *本会议是AEIC学术交流中心系列会议,均已在科学网和中国知网发布。如需AEIC期刊服务和编译服务,请咨询会务组会务老师
第六届电气、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EEICE 2025)将于2025年4月18-20日在中国深圳召开。 EEICE 2025由深圳技术大学主办,由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和AEIC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支持举办。将围绕“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以及“光电信息”的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通过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会议亮点】 1.深圳技术大学主办,六大高校联合支持 2.IEEE独立出版/连续五届EI检索稳定 3.年度品牌会议-数位高层次专家莅临会议现场 大会官网:www.eeice.net 【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8-20日 会议地点:中国-深圳技术大学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录用、早递交) 提交检索:EI, IEEE, Scopus【三大数据库实现稳定检索!】 会议历届检索历史均快速且稳定(点击查看)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深圳技术大学 承办单位: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 支持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 【会议组委(部分成员)】 大会荣誉主席: Giuseppe Buja 教授,意大利帕多瓦大学 lEEE Life Fellow IEEE工业电子学会尤金·米特曼成就奖的获得者,以表彰他对工业电子领域的杰出技术贡献,以及IEEE工业电子交易的2016年最佳论文奖。他曾担任IEEE的多个职位,包括1994年第20届IES年会的总主席,IEEE工业电子交易的副主编以及IEEE电机,电力电子和驱动器诊断国际研讨会(SDEMPED)的联合创始人。他目前是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编辑部的成员,以及IES行政委员会的终身高级成员。 大会主席: 刘清侠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终身教授。现任深圳技术大学新能源新材料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市海洋能源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筹)主任,深圳技术大学先进储能技术中试平台主任。曾任阿尔伯塔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协会(APEGGA),美国化学学会(ACS),美国矿业、冶金与勘察协会(SME),加拿大化学工程协会(CSCE),加拿大矿业及冶金与石油协会(CIM)成员。获美国专利授权27项,中国专利授权30项。 梁永生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IEEE & ACM Member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广东省委会常委。 个人主要成就:曾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荣获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鹏城学者“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长期特聘教授,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 程序委员会主席: 唐定远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2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University of Hannover)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于1993年2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标准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及研究员工作。2000年7月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副教授。2019 年9月晋升为正教授。H-index因子72, 为物理学领域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 余长源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Optica/OSA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 于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管理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光通信实验室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NEC实验室做访问研究员。2005年12月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光子系统研究小组创始组长至2015年12月。在此期间,他也是新加坡a *STAR信息通信研究所的联合高级科学家。2007年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客座教授。2015年12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现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正教授。同时,他也继续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兼职教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子器件、子系统、光纤通信与传感系统、生物医学仪器等。 岳洋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SPIE Fellow、IEEE/Optica Senior Member、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 智能光子应用技术实验室(iPatLab)创始人及现任PI。致力于光通信、光感知、光芯片等智能光子学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2004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及光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已发表论文近300篇(包括Science),包含特邀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70余项(包括美国专利30项、欧洲专利10项,已授权40余项),英文书专著1部,英文书编著7部,英文书章节2章,Google学术引用12,000余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近10项,累计经费1000余万元。 董波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特聘教授。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5年12月获得南开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在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2017年任职新加坡A*STAR资讯通讯研究院科学家。主持和参与完成加拿大NRSERC、新加坡NRF、中国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跟欧洲Airbus、新加坡ST、新加坡SMRT等企业的多项合作项目。在新型光子集成器件及应用、光电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际著名光电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21项,授权10项。 组织委员会主席: 张晗 教授,深圳大学 国家青年人才、国家优青、OSA Fellow、RSC fellow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1年)。曾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深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广东省政 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深圳市副主委等职位。曾/正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副主席,《National Science Review》《Photonics Research》《Nano-photonics》《Ultrafast Science》《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等期刊编委或客座编委。 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及超快激光应用研究,主持承担超快激光领域科技部重点研发、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重点、国防重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王志忠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副院长 在半导体行业从业三十多年,先后就职于飞利浦、恩智浦、意法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历任芯片研发、市场及管理岗位。在移动通信领域,对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有深入了解,具有多款芯片从产品定义、架构设计、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到量产商用的成功经历,芯片涉及多模多频射频收发器、高性能音频CODEC和SoC等。 黄炳顶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系主任 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鹏城孔雀特聘岗位B类人才。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涵盖了医学图像分析处理、深度学习算法、手术机器人、生物信息学、AI制药、癌症基因组学以及癌症早筛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产业经验。至今已发表50多篇SCI和会议论文,近五年内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30余篇。回国工作以来累计获得超过300万元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李顺朴 教授,深圳技术大学 1987年和1990年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 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与前苏联科学院金属物理所合作培养)后留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2002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和纳米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于2003年开始从事工业研究,先后在EPSON(爱普生)剑桥实验室,剑桥显示技术公司,丁达尔国家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于2013获欧共体科研基金资助在剑桥大学工程系任玛丽亚-居里高级研究员。研究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微/纳米材料加工, 自旋电子材料等。 更多嘉宾可在官网查看... 【征稿主题】 光电信息 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微纳米光子学 光电芯片 微波光子学 光通信 光传感 激光技术 光信息处理 光电子学和技术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号获取 光电传感 光电探测技术与器件 光电信息应用 光电成像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 光电器件 微机电系统 光电图像处理 纳米光电子学 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 特种光纤 光纤激光 光纤磁场传感技术 微波与光电集成 能源与光电子 ...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气技术 电源技术 电力技术 电磁学 输配电 电磁兼容 高压仪器 电气工程材料 机电一体化 电路与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与能源 电动汽车技术 电机及电器 配电自动化系统 高电压和绝缘技术 新型传感器 计算机中继 电磁和光子学 智能电网/电源IC 电路和电子学 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的电光现象 ...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与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半导体器件 传感器技术 信号与图像处理 雷达工程 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电子与集成电路 模拟与数字通信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通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 数字信号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遥感技术 无线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 传感器和物联网 移动计算和边缘计算 GPS和无线定位 ...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无线通信 互联网通信 天线与电波传播 光通信与光网络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现代交换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 数据结构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天线与电波传播 光通信与光网络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现代交换技术 ... 包括但不仅限于,相关主题均可投稿;如您不明确,可咨询会议秘书老师! 【论文出版】 文章先经2-3位专家盲审,录用的文章将由 IEEE 独立出版(ISBN号:979-8-3315-3259-8),最终交由IEEE Xplore、EI (核心)、Scopus 等检索,目前该会议检索十分稳定。 【参会方式】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报告或海报展示,可开具证明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 4、听众参会:仅听众,不申请汇报或海报展示。 【Deepseek助力科研人】无门槛领取
湾区时讯 近日,国际学术机构ScholarGPS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赖剑煌、郑伟诗、林倞、陈旭、李冠彬、周知等6位教师入选近5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据2024年公布榜单,中山大学共有24位教师入选近5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4位入选终身榜单。 ScholarGPS收录了全球3000多万学者的超过2亿份学术出版物。ScholarGPS将每位学者分类到14个领域(Fields)和177个学科(Disciplines),将每份出版物分类到35万个专业(Specialties)。ScholarGPS根据生产力(出版物数量)、质量(被引次数)、影响力(h指数)三个指标识别出“高排名学者”(Highly Ranked Scholars),即在所有学者中、在本领域、本学科和本专业中排在前万分之五的学者。 详情可查看官网:https://scholargps.com/highly-ranked-scholars?year=2024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23 2025-02-19
你是否还在为海量文献检索而焦头烂额? 你是否还在为实验数据分析而绞尽脑汁? 你是否还在为论文写作效率低下而苦恼不已? 现在,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AiScholar艾思科蓝将全面接入DeepSeek,开启“AI+科研学术”智能化升级的新篇章!通过DeepSeek强大的AI赋能,助力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01 不容错过的科研版DeepSeek AiScholar艾思科蓝结合自身AI技术实力和海量科研数据要素,依托DeepSeek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长链推理等能力,将推出面向科研工作者的“AI科研工作台”,通过云边协同架构和科研流程模块化设计,重点在智能文献分析、实验数据管理与分析、知识协作与共享等方面提供基于生成式智能体的可视化交互界面。 AI科研工作台将AI技术与科研工作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集成智能文献(智能文献检索、文献知识库、智能文献整理),智能选题(选题推荐、选题诊断与对比、智能研究规划),智能开题(开题报告、智能PPT),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数据平台、数据处理、智能代码、智能绘图),智能写作(大纲、初稿、AI翻译、AI高级润色),智能发表(智能审稿、AI期刊匹配等)等功能于一体,以科研用户工作任务为中心,智能匹配智能体组合,打造个性化的AI for Science专属界面,为您的科研之路提供更加强大的助力。 02 加速AI赋能科研服务创新生态 随着DeepSeek的全面接入,AiScholar艾思科蓝也将迎来全面升级,并大步迈进「AI + 科研」的全新时代。 学术会议:全过程学术会议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全新“云+端”服务一体化,全面赋能学术会议生态各角色主体,提供一站式学术会议智能化运营支持。 科研论文:期刊大数据智能匹配系统基于人工专家与大模型协同,精准匹配期刊,确保每份稿件获得最佳期刊选择。AI同行审稿人平台采取双盲审规则,在线审稿,更加智能化和可视化。 科研培训:艾思云课堂教学平台为广大学生、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技能服务及咨询服务。联合人工智能领域名师开发“AI+科研”通识课、AI for Science应用实操课等结构化知识,采用“项目式辅导”模式,为学员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和结果导向的科研提升服务。 共享实验室:打通用户端和供给端高效对接,以订单智能匹配模式,支持从基本实验室测试到高端定制研究,帮助科研人员节约时间,提升实验研究效率。 高层次人才服务系统:整合海内外高校合作资源,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画像和标签体系,推动高层次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效应。 全球智库平台:汇聚国内外知名智库专家,根据学员个性化需求为专家学者智能分配科研任务,解决科研难题,发挥资源创新网络协同价值。 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系统:采用“技术交易经理人”角色,通过“知识产权+科技对接+资源整合”模式,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学术头条:面向全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学术网络平台,聚焦优质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共享,推动科研数据要素标准化和开放共享。 高效无限制的信息交互、个性化贴合的学习分析、全方位无死角的科研服务,每个环节都将因AI的加持而大幅提升效率! 03 全员拥抱AI,服务效率飙升! AiScholar艾思科蓝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科研服务。如今,我们全员深度应用AI工具,实现工作效率的飞跃式提升,开启智能化服务的新篇章! 响应更快:告别传统低效的人工处理模式,AI助手上线,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智能分配任务,服务响应速度提升50%,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更高: AI的先进技术为我们的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无论是学术信息的精准匹配,还是科研数据的深度分析,都能做到精准、专业、可靠,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为用户提供更值得信赖的科研支持! 体验更优:我们致力于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从用户需求分析到服务结果呈现,全程智能化流程,操作更便捷,界面更友好,信息更清晰,让每一位用户都能享受流畅、高效、愉悦的服务体验! 用AI技术赋能科研,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感受到“更快、更好、更智能”的服务! 04 AI赋能,势不可挡!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科研范式,也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无限可能。 你对AI+科研的未来有哪些期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畅想AI+科研的未来,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你的每一个观点,都可能成为未来科研变革的灵感来源! (文章转发自艾思科蓝,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无套路直接领取完整版文档,其中包含: 第一版《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第二版《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 》 《DeepSeek 学术科研应用速成手册》 ... ...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数家族兴衰沉浮,谱写着各自的传奇。其中,粤西盈河王氏家族,宛如一颗隐匿于历史尘埃中的明珠,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粤西盈河王氏,亦称作广东盈河王氏、化州盈河王氏,人们习惯简称为盈河王氏。其宗族的源头可追溯至化州盈河,也就是如今广东省化州市杨梅镇芬坡村。因地处广东省西部,故而得名粤西盈河王氏。 时光回溯到遥远的宋元时期,盈河王氏的始祖王积翁(1229-1284),字良存,又字善亭,号耕存,出身于闽福宁州(今霞浦)赤岸的一个不凡之家。生父王方大,嗣父更是南宋参知政事王伯大。王积翁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在家族的熏陶下,踏上了仕途之路。他辗转多地任职,从富阳知县到临安府通判,从知徽州到兵部侍郎,再到江南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福建路提刑等,一路官运亨通,直至兵部尚书、宝章阁学士、福建路制置使等要职,最后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 王积翁像 至元二十一年(1284 年),天下动荡,兵祸连连。王积翁心怀悲悯,不忍百姓受战乱之苦,毅然请命前往宣谕日本,试图平息这场无休止的纷争。然而,此次出使却充满了凶险。彼时的倭人,性情残暴,过往元朝派去的使者皆惨遭毒手,这让奉命出海的舟子们心惊胆战,迟迟不敢前行。王积翁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一路上,他耐心地劝导舟子,时而晓之以理,讲述和平的重要;时而动之以情,描绘百姓的苦难。在他的恩威并施下,船队终于缓缓驶向日本。当船队行至对马海峡,夜黑风高,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舟子们陡生恶念,竟设酒宴灌醉王积翁及同船士兵并将他们残忍杀害。随行的如智和尚等人因未参加酒宴,且不在同一船上而幸免于难,后参与作案的水手逃回被捉,如实交代作案经过,世人方得知王积翁遇难详情。元世祖听闻后,追封他为敬愍侯。多年后,元仁宗又加赠其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宰相)、上柱国(正一品)、闽国公,并改谥“忠愍”。 元仁宗圣旨 王积翁遇难后,遗体随船漂至吴阳海岸。他在粤地任职的三个儿子(永益、永显、永镇)得知父亲的噩耗,悲痛欲绝,匆忙寻至吴川。然而,当时世道混乱,兵荒马乱,他们无法将父亲的棺椁护送回闽地安葬,只能将其葬于吴川华文山(今吴川市塘缀镇)。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兄弟三人望着父亲的坟墓,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对仕途心灰意冷,决定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化州盈河定居下来,过上悠然自得的乡居生活。从此,盈河王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历经数百年的繁衍,逐渐发展成为粤西地区的一大望族。 王积翁一生刚正不阿,政绩斐然。他不畏权贵,敢于直面宗室家奴的恶行,果断予以惩戒,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在断案时,他秉持宽仁之心,仔细审查每一个案件,成功审清了三百起积压已久的案件,让冤屈得以昭雪;治理地方时,他始终以民为本,深知百姓的疾苦,多次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百姓的赋税,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在福州任职期间,面对危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保境安民,使福州免遭屠城之祸,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为了平息兵祸,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请缨宣谕日本,这份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不已。 当盈河王氏家族繁衍至第四代时,一件离奇的事情发生了。三房王子荣之女王英,竟发生了白日飞升之事(她也是化州三奇之一“黄蜂为媒”故事的主人翁)。在当时的观念里,这被视为不祥之兆,族人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于是,他们纷纷开始迁徙。长房迁至禾丰(今广东省化州市杨梅镇高地村、旧坡村一带)等地;二房迁至那阳等地;三房则迁至潦口等地。这些分支虽然分散各地,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盈河王氏。 王仙姑(潦口姑婆) 自盈河王氏始祖从闽地迁至粤地,时光已悄然流逝了七百余年。如今,盈河王氏的后代已遍布闽、浙、桂、粤、琼等地,后裔数量多达数十万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奋斗,传承着家族的荣耀。 留余家风:盈河王氏的留余家风,源于始祖王积翁的嗣父王伯大。王伯大(约 1185—1253 年),字幼学,号留耕,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闽长溪县赤岸,父亲王万全也是一位优秀的官员,淳熙二年(1175 年)考中进士,曾任浙江青田县令,政绩卓著。王伯大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嘉定七年(1214),他高中甲戌科袁甫榜进士第五名。此后,他踏上仕途,为官 34 载,历经 30 多次升迁,官至端明殿学士、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闽东地区迄今为止官阶最高的官员,被誉为“骨鲠大臣”。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一心为国为民;退休后,他两袖清风,依然心系天下苍生。他所著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立意深远,成为了盈河王氏家族留余文化的核心,被代代传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王伯大像 祠堂:粤西盈河王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东埇村,它是盈河王氏宗族供奉、祭祀始祖王积翁及历代先人的神圣之地,也是盈河王氏宗族的总祠。 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王氏大宗祠始建于禾丰大园岭(现化州市杨梅镇和平村委会高地村、旧坡村一带)。然而,岁月无情,宗祠因年久失修,逐渐倒塌。道光七年,宗祠迁建至东埇村背山之处。同治末年(1875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将宗祠摧毁得面目全非。光绪三年,宗祠又移至杨梅镇那阳村。但命运似乎总在考验着盈河王氏,光绪二十年(1894 年),宗祠再次遭遇台风的破坏。民国十四年(1925 年),宗祠迁回东埇村江岸堂旧庙址进行重建。1994 - 1997 年期间,完成了对宗祠的修缮工作。 王氏大宗祠设有三门,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间大门两侧的对联为“岐峰世胄,稼穑名宗”。“岐峰”代表着陕西岐山,那是周文王姬昌的祖地,象征着家族高贵的血统和悠久的历史渊源。“稼穑名宗”说的是后稷,即姬弃,他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而周文王姬昌是其后十二世孙。王姓始祖太子晋(姬晋),则是姬昌的廿四世孙。这副对联彰显了盈河王氏源远流长的历史,表明其为名门望族之后。大门的横额上书“王氏大宗”,明确地宣告着这里是盈河王氏宗族的总祠。右门横额为“支分霞浦”,意味着盈河王氏是福建霞浦赤岸王氏的分支,点明了家族的起源之地。左门横额“派衍盈河”,则点明了盈河王氏的发源地为化州盈河(今广东省化州市杨梅镇芬坡村 )。王氏大宗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盈河王氏族人情感的寄托,它维系着族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先祖的尊崇与敬仰之情,是凝聚宗族力量的精神象征,承载着盈河王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家族传承。 王氏大宗祠 潦口仙院:又名潦口姑婆庙,位于广东省化州市下郭街道潦口村。这座庙宇大约始建于元明时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1986 年,它得以重建,并在 1997 年被列为化州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中供奉的是盈河王氏三房王子荣之女王英,世人尊称她为王仙姑,又称潦口姑婆。她正是化州三奇“黄蜂为媒”故事的主人公。王仙姑的传奇故事,在茂名化州、湛江坡头、吴川、廉江、遂溪、雷州、徐闻等多地广泛流传,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在许多盈河王氏聚居的村庄庙宇里,都供奉着王仙姑,她的形象深入人心,承载着民众的美好祈愿。人们相信,王仙姑能够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潦口仙院以及与王仙姑相关的文化,是粤西盈河王氏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地方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发展,也为盈河王氏家族增添了一抹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潦口仙院(潦口姑婆庙) 延华池(井):延华池(井)位于广东吴川市吴阳镇城里村,是吴川八景“延华弄月”的所在地。其历史与盈河王氏十三世王满两紧密相连。 王满两,字一瑞,讳延华,号玉宝,为遂溪训导王貂曾孙,家学底蕴深厚。早年任职惠州提标,明清交替时,吴川战乱,处于无政府状态,王满两被推举暂代知县。后来,他弃官从商,足迹遍布福建、高州府等地,积累了巨额财富。 因曾祖王貂为万历岁贡,常于城里游学并居延华池旁,王满两喜爱此地风物,便在池边置业,从吴阳上插村迁居而来。他还出重金重新疏浚延华池,深受乡民敬重,大家以“延华”相称,他也以此为号,后人尊称其为延华公,其事迹代代相传。 延华池(井)——延华弄月 王家拳(化州王家拳):原名王家南拳,2017 年更名为王家拳(化州王家拳)。据传始创于宋朝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取十种飞禽走兽形意而成。 清朝时,王姓武侠收广东下四府黄四龙为徒。后黄四龙将拳法传入化州市林尘镇沙洲坡村(盈河王氏长房王可扬支脉村)。清光绪十年,传承人王武忠(族谱名王周忠)已得黄四龙真传。王武忠三子王序熙、王序泰、王序明受父影响,拜入黄四龙门下成“关门弟子”,尽得“王家拳法”绝学,传承超百年。 此拳风格刚猛,融合地方拳种,脚勾手抹、拳腿并用。以“吐纳功”内修精气神,“童子撞碑功”等外练筋骨皮,三式九法麒麟步为技击核心。 王家拳崇尚“忠义仁勇,天人合一”,爱国护民事迹多。传承人王军杰强调其“教人”“育人”价值。 如今以王军杰、王冠杰等为代表传承,王军杰获武术“七段”。该拳在粤西普及,传至珠三角等地,2014 年列为茂名非遗,2022 年入选广东省级非遗名录。 王家拳(化州王家拳)省级非遗牌匾 钟秀坊:据光绪版《化州志》记载,钟秀坊位于五岭庙前,为举人王福所建,今已废。王福系盈河王氏二房裔孙,字文惠,谥文渊,举人。其仕途顺遂,初任雷州徐闻同知,后擢选广西博白县知县。王福勤政爱民,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钟秀坊虽已毁,却曾见证王福的功名成就与盈河王氏的家族荣耀。 钟秀坊 仁德堂:位于吴阳上插(今吴川市吴阳镇闸口村委会中间村南面),取儒家仁义精神为要义以名其号,历史悠久,历来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其初由盈河王氏上插十世祖王貂,为纪念抗辽名将康保裔,于明嘉靖年间所创建,并题庙联“仁义播乾坤保守四方皆迪吉,德恩施宇宙扶持万境共咸亨”。 庙内祀康皇仁恩大帝、玄坛金轮都督赵元帅、垌主简官人。仁德堂初址在上插江口埇,因社会历史环境更革,庙宇曾随王氏乡民迁至上插中间村西南面,后由贵州威宁镇总兵记名提督曾敏行卜址后移约五十米。曾敏行曾从贵州携铜鼓安置于庙中。光绪版《高州府志》有记载此铜鼓:“一在吴川上插康王庙高八寸面阔一尺二寸五分底径一尺二寸腰围三尺三寸周身云雷纹两旁四耳光绪间邑人威宁镇总兵曾敏行自贵州携归安置庙中吴川毛志稿”;光绪版《吴川县志》也有记载此铜鼓:“康王庙铜鼓在上插仁德堂高八寸面阔一尺二寸五分底径一尺二寸腰围三尺三寸周身云雷纹两旁四耳光绪间邑人威宁镇总兵曾敏行自贵州携归安置庙中”。 如今,仁德堂保留正月初十至十五举行游神赛会、吴川山歌表演等传统民俗活动;每年诞期会有广东传统粤剧演出。据传仁德堂康皇与水洒广福堂康皇为一木所雕,同根同源一脉相连,每年固定正月十二、十三为两村相互游神拜访之期,这两天,两村热闹非凡,以此延续两村一家的传统友谊,传承发扬康保裔扶弱锄强、牺牲卫国的仁义精神。 仁德堂庙序 石滩奇观:石滩,位于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东埇管区,塘缀河上游西侧,木塘公路南北横穿而过。2015 年元旦落成的东埇管区牌坊,气派地矗立在石滩路口,成为石滩与东埇管区的醒目标志。 东埇管区牌坊 这里人文历史厚重,见证了盈河王氏长房村庄东埇管区的变迁。清道光七年(1827年),石滩墟应运而生,曾盛极一时,与良光墟齐名,墟期为二、五、八,光绪版《化州志》有载。1937 年石滩墟关停,1958-1984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虽几度欲复市,终因种种原因未果。 石滩的自然景观独特,石滩河蜿蜒流淌,东北两条河流九曲十三弯,在此汇流成潭。潭底怪石如毯,块块数丈见方,天然形成桥墩,托起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朴砖拱桥,桥身大拱形排水门设计精巧,坚固无比,远近闻名,且与旁侧新建的水泥桥相映成趣。石滩桥是东埇管区村民日常出入的要道,石滩也因此成为东埇管区的重要地标。 此外,“鲤鱼跳龙门”的风水佳话流传于此,“上古楼下坎头,两条鲤鱼中间游”的顺口溜口口相传。石滩曾有石滩中学(良光附中前身),虽已废弃,却也为其添上浓厚的人文气息。石滩奇观,底蕴深厚,韵味悠长。 石滩砖拱桥 习俗:在盈河王氏的大多数村庄,都保留着做二月初六年例的习俗。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盈河王氏潦口姑婆(王仙姑)的升仙之日。每年的这一天,村庄里都会热闹非凡,人们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表达对王仙姑的敬仰与怀念。这一习俗,不仅是对王仙姑的纪念,更是盈河王氏家族文化的传承,它将族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家族的情感得以延续。 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十四,盈河王氏的子孙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共同祭拜盈河王氏始祖墓,这便是春祭。春祭的场面宏大而壮观,子孙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祭品,表达对始祖的缅怀之情。按照以往的传统,除了春祭之外,还有秋祭。然而,近年来秋祭较少举行。此外,王氏大宗祠每逢初一、十五等重大节日,都会有族人前来烧香火,香烟袅袅,寄托着族人对先祖的思念和祈福。 粤西盈河王氏祭祖现场 杰出人物:盈河王氏家族人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在古代,有举人、进士等,他们在科举道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家族争光。在现代,也有院士、学士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分布在政界、军界、商界、学界、科技界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王积翁、王广、王铭、王福、王貂、王如澄、王国瑞、王怀勋等,他们的名字,成为了盈河王氏家族的骄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盈河王氏后人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粤西盈河王氏,这个隐世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家族的传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盈河王氏家族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的精神,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王康超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70 2025-02-18
谢胜利教授团队又献AI创新应用新成果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何琳)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体由于内容单一、产生速度慢等原因面临巨大冲击。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数智文旅研究小组,携手广东卫视依托DeepSeek平台,成功研发出一套创新的数智文旅传播解决方案。 该团队运用图生文、文字蒸馏、文生视频、文生音频等先进的多模态融合技术,构建了专业的数智文旅传播垂直模型。基于这一技术突破,团队成功制作了岭南文旅宣传视频"24节气之冬至",该作品已于2024年12月21日在广东卫视正式播出,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传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谢胜利教授指导团队开展工作 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谢胜利教授指出“deep seek平台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奠定了可行的基础,在文旅宣传领域,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有力推动了媒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岭南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创新型的技术支持。” 据团队数智文旅研究小组负责人杨祖元教授介绍“这是该小组在团队的总体规划下负责数智文旅传播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数字化文物保护与展示、文物虚拟复原等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元宇宙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 团队制作的岭南文旅宣传视频"24节气之冬至已在广东卫视正式播出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周郭许教授强调“该成果是我院智能信息处理团队与学校通识教育团队进行深度工文融合的阶段性成果,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扩大与不同领域进行交叉科学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的多领域应用发展。” 此项研究成果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传播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标志着广东工业大学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湾区科技观察 113 2025-02-18
OIFM会议于2022年发起,2023年入选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大会秉承“学术交流、增进友谊、创新发展”的学术宗旨,为全球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平台,目的是为了探讨相关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理论和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络,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第四届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OIFM 2025)将于2025年4月18-20日在中国·西安召开,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投稿、参会与交流 【会议亮点】 1、国际化组委支持,SPIE确认出版,EI稳检索! 2、往届最快见刊后42天EI检索,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支持举办 3、光电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均可投稿 第四届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OIFM 2025)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OIFM 2025) 大会官网:www.oifm.org【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中国·西安 截稿时间:见官网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3-8天,早投稿早送审早发录用!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稳定检索 【点击查看会议历史&检索详情】 OIFM 2024 | EI Compendex | Scopus,ISSN: 0277-786X 会议时间:2024年4月19-21日,中国 · 武汉 见刊时间:2024年7月8日 检索时间:2024年8月19日 OIFM 2023 | EI Compendex | Scopus,ISSN: 0277-786X 会议时间:2023年4月14-16日,中国 · 广州 见刊时间:2023年8月9日 检索时间:2023年10月7日 OIFM 2022 | EI Compendex | Scopus,ISSN: 0277-786X 会议时间:2022年3月18-20日,中国 · 重庆 见刊时间:2022年5月9日 检索时间:2022年7月19日 OIFM2024会议成功收录来自以下单位文章!(部分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985/211/国内外高校 研究所 企业单位 安徽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合肥大学 济南大学 兰州大学 深圳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 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安徽省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标定与表征重点实验室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 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国网安徽省有限公司 ...... 【会议组委会】 大会主席 Hassan Karimi-Maleh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 谢国华 教授 厦门大学,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Andres Cantarero 教授 巴伦西亚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张欣婷 教授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Md. Hasanuzaman 副教授 马来亚大学 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出版主席 Shahid Hussain 教授 江苏大学,IAAM Fellow 丁举鹏 副教授 新疆大学,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征稿主题】 光电科学 光电子学 光通信与光网络 光纤通信与系统 光电测控与光电传感 工程光学 激光原理及应用 光存储和显示技术 光谱学 电子电路与技术 光电器件 光电信号处理 太阳能电池 光伏技术 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电磁波 光学涡旋 信息与通讯工程 通信和信息系统 无线通信、数据传输 交换和宽带网络 阵列信号处理 卫星通信 信号和信息处理 多媒体图像处理 阵列信号处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 云计算 信息系统与安全 物联网 传感器网络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材料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粘接材料 非晶/晶体材料 建筑材料 催化陶瓷材料 涂层材料 胶体与材料科学 复合材料科学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 导电性材料 吸收材料 其它符合光电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主题的论文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由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 出版,出版后提交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目前该出版社检索稳定。 【参会方式】 1、口头演讲:参会,并在会议上演讲10-15分钟,演讲PPT默认全英文、自行设计提早准备; 2、海报展示:全英文、自行设计海报提早准备; 3、听众参会:参会听会,不用其他展示,可参与提问交流,会后可免费获得参会证书; 【Deepseek助力科研人】无门槛领取
【会议亮点】 稳检索,高录用,快见刊,最快会后2个月左右见刊,最快见刊后1个月左右知网检索 北京语言大学主办,马来亚大学、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支持 主题不设限,教育、管理、语言等人文社科主题均可投稿,接收综述文章 第四届人文,智慧教育与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议(HWESM 2025) 2025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Wisdom Educ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HWESM 2025) 大会官网: www.hwesm.com【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3月21-23日,中国-杭州 截稿时间:见官网 审稿回复:投稿后3个工作日内 提交检索:CPCI,知网, 谷歌学术, SCI 见刊出版:会议论文集出版(快见刊) 含online线上见刊链接、纸质刊物、DOI号、ISSN(刊号)、ISBN(书号)、Vol(卷号) 注:所有参会者现场均可获得参会证明,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手册,会议专属纪念品,参会证等会议资料。 【征稿主题】 1)人文: 2)智慧教育: 3)服务管理: 法学 哲学 文学 政治学 法律与制度 养老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人文关怀制度 社会福利与企业福利制度 完善关怀制度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变迁与生态文明 心理健康 绿色环境 音乐舞蹈 卫生应急体系 人文素质 社会学 人类历史 人文关怀 美学 文化传承与发展 智慧教室与智慧课堂 数字媒体教育设计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虚拟课堂 多媒体教学 信息化教育 远程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教育现代化 教育改革 网络学习 智慧校园 教育管理 未来教育发展 “双减政策”对教育的影响 校园与企业文化建设 创意文化产业与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中外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流 语言与国情学 教育服务 服务营销 服务利润链 科学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 客户服务管理 物流管理服务 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贸易和零售服务 住宿与餐饮业 旅游景区服务 无经纪人介入的租赁服务 房地产服务 人类健康与卫生服务 辅助服务 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代理机构服务 银行,金融,保险服务 健康管理 *其它与人文,教育,服务管理相关的主题均可投稿,详情可【点击查看】 【论文出版】 HWESM 2025所征集的论文稿件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的严格审核,最终符合录用标准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通过Springer 斯普林格旗下的Atlantis Press亚特兰蒂斯出版社系列ASSEHR-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ISSN: 2352-5398),出版,见刊后将由出版社提交至CPCI,CNKI, 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进行检索。 会议论文投稿请点击: 合作英文普刊:Clausius Scientific Press期刊(普刊)征稿 Clausius Scientific Press出版社是来自加拿大的期刊出版社,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发表平台,旗下期刊覆盖计算机、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技术、人文社科、农业等17个学科领域。 录用时间:2周左右见刊时间:投递后1-2个月 提交检索:知网,谷歌学术 【SCI期刊】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下SCI期刊发表! 期刊1:Venture Capital(ISSN: 1369-1066,IF:3.000 ) 期刊2: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ISSN: 2530-7614,IF:9.269) 期刊3:MANAGEMENT DECISION(ISSN: 0025-1747,IF:4.957 ) 更多期刊详情可咨询【点击查看】
湾区时讯(编辑/孙琳)2月15日至16日,国家计量认证铁道评审组两位专家赴中铁隧道局工程测量试验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开展CMA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工作。此次扩项评审时间紧、任务重,公司各部门及南沙检测中心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优质高效地配合评审组完成了各项审核工作,最终顺利通过本次现场评审。此次扩项评审新增检验检测能力涉及9个大类,14种产品,40个参数,53个方法标准,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审专家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和执行检验检测标准,通过现场观察、文件查阅、记录核查、实操考核及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审,对本次申请扩项参数的技术能力和实施条件进行了逐一确认。经过为期两天的评审工作,评审组对公司的管理体系和技术实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文件资料审查 场所环境审查 实操能力审查 公司将以此次扩项评审为契机,按照评审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贯彻落实“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质量方针,坚持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检测服务。 责任编辑/刘秀
湾区科技观察 177 2025-02-17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承办,AEIC学术交流中心协办的第五届传感器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SI 2025)将于2025年3月21-23日在南京召开。 大会面向基础与前沿、学科与产业,建立起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优秀人才,紧密围绕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等前沿领域,探究学术界和产业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推动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推进学科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与会代表不仅可以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精彩报告,还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大会官网:www.ic-si.net【论文投稿】 审稿/录用周期:一般3~8天 本会议已签约合作 IEEE 出版社!ISBN号: 979-8-3315-4288-7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 (核心)、Scopus ICSI 2025开设评优环节,设置“优秀论文、优秀青年学者报告、优秀海报”奖项,除了能赢取证书我们还增设丰厚奖金!!! 【检索历史】 第四届:见刊后32天检索,稳定!(前期审稿录用151篇,最终见刊检索151篇,中间无拒稿,全部正常发表!) 第三届:见刊后30天检索,稳定!(前期审稿录用36篇,最终见刊检索36篇,中间无拒稿,全部正常发表!) 第二届:见刊后37天检索,稳定!(前期审稿录用53篇,最终见刊检索53篇,中间无拒稿,全部正常发表!) 第一届:见刊后56天检索,稳定!(前期审稿录用75篇,最终见刊检索75篇,中间无拒稿,全部正常发表!) 主讲嘉宾 敖金平 教授 江南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敖金平(博士),1967年出生,江西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电子工业部第十三研究所(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硕士学位,2000年获吉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电子工业部第十三研究所GaAs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从事GaAs高速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主持过863计划、预研和国家攻关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多项。2001年赴日本国立德岛大学工作,任准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器件和电子器件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过日本科学研究辅助金、JST、SCOPE和NEDO等多个项目的研究。与丰田、住友电工、日亚化学等日本著名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关系。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GaN基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关键技术”项目。2022年起加入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拥有二十多项发明专利。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刘涛 教授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微纳技术与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 IEEE Senior Member 刘涛教授于2006年9月获得日本高知工科大学智能机械专业的博士学位,此后留任日本高知工科大学机械系,先后历任博士后研究员、助理教授、特任讲师和客座教授。从2014年1月起担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2015年晋升IEEE高级会员,2017年12月担任浙江大学微纳技术与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应用于人体动力学分析的穿戴式传感器系统,解决了人体关节和肌肉力的定量分析只能依赖高速照相机运动捕捉和固定式测力板系统的国际技术难题。主持参与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科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际发明专利成果已实现产品化并应用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研究机构,荣获2010年日本机械学会奖励奖(20名/年,1名/学科)。发表论文100余篇,任国际杂志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IEEE Access副主编、国际会议IEEE AIM 2009年-2021年、IROS2019-2021年副主编、URAI 2010年-2014年、日本JSME福祉研讨会2009年、日本JSME D&D年会2011年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任欧盟科学基金FCT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委员,长期任IEEE、IOP和IMEKO等学会20余种期刊审稿人。 陈艳姣 教授 浙江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N2Women全球计算通信女性协会 "Top 10 Rising Star" 陈艳姣于2010年7月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张钱教授。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陈博士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导师为李宝春教授。陈博士目前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百 人计划研究员。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陈博士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安全、智能语音安全、物联网安全。 主题:深度学习模型后门攻击检测防护 杨明 教授 贵州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贵州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 杨明,1990年12月生,贵州沿河人。主要从事机械运动控制与测试、机器视觉检测、振动传感器校准与应用等方向研究,担任中 科院二区SCI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 (IF = 4.3)副主编、IEEE Senior Member,发表了中 科院二区及以上SCI论文20余篇,主持了国家级纵向项目3项,授权了中美发明专利近30项,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参编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项等。 董波 教授 深圳技术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中 科院率先行动百 人计划技术英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董波,男,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特聘教授。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孔雀计划B,曾入选中 科院率先行动百 人计划技术英才。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Elsevier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家科技奖以及国家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5年12月获得南开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在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2017年任职新加坡A*STAR资讯通讯研究院科学家。主持和参与完成加拿大NRSERC、新加坡NRF、中国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跟欧洲Airbus、新加坡ST、新加坡SMRT等企业的多项合作项目。在光子集成器件、SAW/BAW芯片、光电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授权10多项。所做的项目成果获得2013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和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应邀在近20个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任职近20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职美国光学学会OSA旗下著名光电刊物Applied Optics的主题编辑和韩国KAIST旗下刊物Structural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的编委。国际学术组织Optica和IEEE的高级会员。 主题:Tactile Sensor Based on Flexible Thin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FBAR) 征稿主题 传感器及相关应用 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过程自控、运行测控与调节 机器人感知、交互与作业 机器人的行为决策与控制 测量与控制 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优化 远程监控、协调和控制 遥感探测、数据采集和处理 精准定位、雷达和导航 自动监控、保护与调节 防盗、防滑、防抱死等相关安全系统 预警与自动处理 姿态控制与稳定性 算法与路径规划、避障避险 目标识别与追踪 其他相关主题... 信息技术 信号处理、分析 信息的获取、交换与处理 图像识别、处理、增强与修复 信息安全与隐私 5G 与通信工程 物联网(IoT) 雷达与通信工程 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 智能通信开发与软件开发 语音、指纹、人脸等分析与识别 VR / AR GPS导航与GIS系统 通讯安全和隐私管理 天线与微波技术 大数据、数据挖掘处理与算法 其他相关主题...
2025年3月全领域多学科学术会议,覆盖人工智能、航天航空工程、大数据、应用统计学、自动化、社会学、经济学、机械工程、仿真、计算机工程、生物医学、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光电科学、材料科学、制造、仪表仪器、传感器、管理学、语言艺术、电气电子、软件工程、通信信号、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等多主题,提供交流机会。会议涵盖全国各地,详情见各会议官网。【点击】可获取更多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点击查看详情) 大会时间 大会地点 2025年航天航空工程与材料技术国际会议(AEMT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天津 2025年商业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CAIB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深圳 第八届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国际学术研讨会(ISBDAS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广州 第五届消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CE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东莞 第五届机械设计与仿真国际学术会议(MDS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大连 第十届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ICSSED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上海 第四届智能电网和绿色能源国际学术会议(ICSGGE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悉尼 第八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MA 2025) 2025年2月28-3月2日 南京 【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第四届材料工程与应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MEAAE 2025) 2025年3月7-9日 西安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主办】第四届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国际学术会议(CSAIDE 2025) 2025年3月7-9日 马来西亚 【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主办】第七届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国际学术会议 (ICBB 2025) 2025年3月7-9日 广州 【天津工业大学主办】第四届算法、微芯片与网络应用国际会议(AMNA 2025) 2025年3月7-9日 扬州 第二届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UCT 2025) 2025年3月7-9日 长春 2025年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国际会议(REEC 2025) 2025年3月7-9日 新余 【武汉东湖学院主办】第六届计算机信息和大数据应用国际学术会议(CIBDA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武汉 【黄河科技学院主办】2025年电气工程与智能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2EIS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郑州 【广州理工学院主办】第四届教育创新与多媒体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MT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北京 第四届工程管理与信息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EMIS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沈阳 【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第七届信息科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SEAE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哈尔滨 【天津财经大学主办】第四届大数据、区块链与经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BEM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武汉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主办】2025年光电科学与智能传感国际学术会议(ICOIS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长春 2025年天文学与光学测量国际学术会议(AOM 2025) 2025年3月14-16日 济南 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国际学术会议(GADM 2025) 2025年3月14-17日 大理 【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第十二届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AMTME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广州 【上海大学主办】第五届应用数学、建模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CAMMIC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上海 【同济大学主办】第八届先进算法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ACE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上海 【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第四届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 (ISCAIT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西安 第六届机械仪表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CMIA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杭州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主办】 第五届公共管理与智能社会国际学术会议(PMIS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杭州 【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第四届人文,智慧教育与服务管理国际学术会(HWESM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杭州 【湖南大学主办】第二届智能电网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SGAI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长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第五届传感器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SI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南京 2025年新能源与电力电网国际学术会议(NEPG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南京 2025年工程管理与安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EMSE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南京 2025年应用物理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CAPMS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第二届算法、软件工程与网络安全国际学术会议(ASENS 2025) 2025年3月21-23日 广州 第四届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国际学术会议 (AMES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广州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DEAI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东莞 第四届区块链、信息技术与智慧经济国际学术会议(ICBIS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东莞 第二届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CMT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三明 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AIITA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西安 第四届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国际学术会议 (SSHA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烟台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第二届无人驾驶与智能传感技术国际学术会议(ADIST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桂林 【河海大学、江苏大学主办】第四届图像、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国际学术会议(ISPP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南京 2025信号处理、通信与控制系统国际学术会议(SPCCS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杭州 2025电气自动化与电机系统国际学术会议(EAMS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杭州 第三届语言、创新教育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CLEC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昆明 2025年健康大数据国际学术会议(HBD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昆明 第二届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AEMSS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昆明 全国现代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 (MPMTT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昆明 【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第五届智慧城市工程与公共交通国际学术会议(SCEPT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北京 第四届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CITech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沈阳 【西安理工大学主办】2025年智能系统、自动化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SAC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西安 第二届通信技术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CTSE 2025) 2025年3月28-30日 西安 如需会议推荐可联系老师,提供您的稿件主题,为您推荐近期符合主题的会议!
由钟诚、宋香梅、葛丽娜、杜晓玉编写,赵跃华主审,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作序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安全概论》第2版(书号ISBN 978-7-5629-7149-8),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发行。 该书共9章,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方法、技术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信息系统设计、计算机系统实体与运行安全、信息安全模型、当代主流的密码系统、中国商用密码算法、量子密码、秘钥管理与恢复、数据库加密和安全访问机制、国产数据库系统安全、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身份认证、信息认证、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网络协议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电子邮件安全、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电子商务协议、区块链安全、云计算安全、分布式系统安全、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数字内容安全、安全多方计算、敏感信息保护、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等。 该书取材新颖、全面,内容先进、科学、精炼、实用,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体例新颖,每章开头既给出了“内容提要”、“讲授要点”又给出了“课程思政讲述要点”,以方便教师备课、指导教师授课;同时,在相关章配置“上机实验题”,以方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训练提升学生学习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书可作为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保密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区块链工程、机器人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新媒体技术、电影制作、广播电视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数字经济、数字出版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参考。
学讯通 104 2025-02-15
2025年国际遥感与信息技术会议(RSIT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重要信息】 一轮截稿时间:2025年3月1日 会议时间:2025年5月16日至18日 会议地址:中国 · 武汉 会议官网:http://icrsit.com/ 【会议简介】 2025年国际遥感与信息技术会议(RSIT 2025)将于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武汉举行。RSIT 2025旨在汇聚领先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遥感技术及其与尖端信息技术的融合最新进展。遥感技术是通过间接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自诞生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利用卫星影像、雷达和激光雷达(LIDAR)等技术,遥感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兴起,遥感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创新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RSIT 2025将为交流思想和展示研究成果提供平台,推动这两个动态领域的融合。会议将包括主题演讲、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我们诚邀您在广州这一充满科技与文化活力的城市,与我们一同推动遥感与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 【主办单位】 Sindh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ndojam (SAU) 巴基斯坦信德省农业大学 【主讲嘉宾】 Pedro Cabral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Pedro Cabral 教授 (PC) 是中国南京信息技术大学的全职教授。目前,他正在为博士生讲授《从太空观察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导论》。他的研究兴趣是生态系统服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他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EHESS) 获得了社会科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拥有 GIS 硕士学位(里斯本理工大学 IST)。他曾在 UMR AMURE(Ifremer-UBO,布雷斯特)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工作。 【大会主席团】 大会主席 联席主席 Pedro Cabral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Muhammad Bilal 博士 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 出版主席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组织委员主席 Mohamed Elhag教授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于欢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Mir Sajjad Hussain Talpur教授 信德农业大学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征稿主题】 SAR 成像和数据分析 激光雷达系统和应用 高光谱和多光谱成像 地球观测和卫星系统 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 农业和林业遥感 遥感中的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 地理空间数据的物联网 (IoT) 遥感的云和边缘计算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建模 遥感数据与 GIS 的集成 【投稿须知】 1.会议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请务必用英语撰写论文。如您需要官方提供翻译润色支持,联系我们获取优惠,或点击:https://www.yanfajia.com/translation.html; 2.文章页数要求不少于4页。请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修改文章格式; 3.论文应为原创文章且从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禁止一稿多投; 4.作者需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不高于 30%; 5.投稿后1-2周内出结果,审核快的话,7天之内就能出结果,早投稿早审核,早发录用通知。 【注册方式】 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与注册: 论文请投递至:https://www.yanfajia.com/user/login?url=/conf/paper/RSIT2025.html 参会报名:https://www.yanfajia.com/user/login?url=/conf/join/RSIT2025.html 论文模板:点击下载或查看官网 【注册费用】 类别 费用 作者 450 USD / 3200 CNY 作者(学生) 420 USD / 3000 CNY 加页(从第七页开始) 50 USD / 300 CNY 发言人(摘要) 250 USD / 1800 CNY 听众 170 USD / 1200 CNY 学生听众/团体(大于等于3人) 150 USD / 1000 CNY 额外事项 70 USD / 500 CNY 以上美元换算值仅供参考。最终付款金额将根据实际付款当天的汇率计算。 【会议议程】 日期 时间 议程 2025年5月16日 14:00-18:00 现场注册和材料收集 2025年5月17日 09:00-09:10 开幕词 09:10-12:00 主讲嘉宾演讲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主旨演讲、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 2025年5月18日 09:00-16:00 学术考察/返回 完整的会议日程表将在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左右公布。以下是会议日程概览,供您参考。如果您需要更多详细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会议秘书。 【会议议程】 会议秘书:Kiko 联系电话:15013299507(手机同微信号) 联系邮箱:icrsit@163.com 扫描二维码加会议秘书微信,请备注RSIT2025+咨询/文章ID
研发家 167 2025-02-14
第十届能源科学与化学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ISESCE 2025)定于2025年6月6-8日在中国宁波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能源科学与化学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能源科学与化学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会议信息 大会官网:www.isesce.org【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2025年3月31日(具体以官网为准) 主办单位: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宁波诺丁汉大学理工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挪威阿哥德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高翔,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青、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等,当选英国IET会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等】 吴韬,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 Ali Kamali,教授,剑桥大学、东北大学【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 程序委员会主席 董朝陽,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张士汉,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副院长,国家优青、浙江省杰青、“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青阳,研究员,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百 人计划”研究员,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组织委员会主席 代正华,教授,新疆大学【长江学者】 Cheng Heng PANG 冯增兴,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教学主任,曾获2019年度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大奖】 胡笛,副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 出版主席 于广锁,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育才奖】 Mohan Lal Kolhe,教授,挪威阿哥德大学【2020-2023年度全球前2%科学家】 主讲嘉宾 Haitao ZHAO,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Dan Brett,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讲席教授】 Cheng-gong Sun,教授,伯明翰大学 Xudong Zhao,教授,赫尔大学【欧洲科学院院士】 Zhongchao Tan,教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会士】 更多嘉宾持续邀请中... 征稿主题 能源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1.可再生能源技术 2.储能解决方案 3.太阳能和风能的进步 4.氢气生产和燃料电池 5.工业流程中的能源效率 6.生物能源与生化转化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1.催化与反应工程 2.分离过程与技术 3.化学工程材料科学 4.化学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5.化学工程中的计算方法 6.生物化学工程 7.化学工程的工业应用 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应对环境挑战的工程解决方案 1.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化学工艺 2. 污染控制与废物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估与建模 4. 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的进展 5. 可持续水处理与管理 6.生命周期评估与环境核算 1.新出现的污染物和处理方案 2.可再生能源与环境系统的整合 3.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命运和迁移 4.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 5.去除污染物的高级氧化工艺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 (一)会议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论文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会议论文集发表,见刊后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收录。 ◆论文不得少于5页。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全文(WORD+PDF)提交至→投稿系统 (二)期刊推荐发表 优秀论文会推荐到以下2个期刊发表: ◆Renewable Energy (ISSN:0960-1481) ◆Journal of Catalysis (ISSN:0021-9517) 更多期刊详情可咨询【点击查看】
  已加盟的机构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