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依托单位情况简介:
广东省计算中心是广东省科技厅直接领导的面向全省各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的省级科研、计算机系统建设经济实体。广东省计算中心30年来紧跟信息技术脉搏,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持续创新能力,以数字化技术带动企业改造、企业创新,共承接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计算机工程项目系统建设近1000项,其中获得各级和各行业的科技奖励达60多项。中心是广东省科技信息网(广东省五大互联网之一)技术支持单位。
(1)在计算机系统方面,
广东省计算中心于2008年获批成立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建设有高标准的机房设施,拥有当时国内领先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运算速度达3万亿次,与广东工业大学、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建设了一支高水平技术专家队伍,重点研究并行算法、大规模虚拟场景建模、虚实融合与交互技术研究、SaaS服务平台、动漫软件和CAE软件,是广东省内首个拥有高性能计算软硬件实训条件和人才力量的基地,为广东省内30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0多万人次提供高性能计算培训和技术支撑服务。
(2)在网络工程方面,
广东省计算中心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广东五大互联网络平台之一——金科网,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金科网已在全省建立了50多个分中心,是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公共信息互联网络,为国内最早诞生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商之一。广东省计算中心是广东省内最早参与建设校园网络的单位,负责了多所重点大学校园网络建设;负责研发广东省移动公司的移动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成立了一支在网络工程方面国内领先的、具有软、硬件集成与系统建设经验的高素质技术攻关队伍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训练提供优秀的硬件条件和人才资源。
(3)在软件开发方面,
广东省计算中心是广东省首批认证软件企业,早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负责研发了包括广州市烟草贸易公司经营管理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城市文化娱乐售票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推广至省内600多家影院)、丽江花园智能小区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30余个大型软件系统,服务于广州市乃至广东省近1000万个人用户,拥有一批掌握多种软件工程系统建设方法的技术专家,能够承担软件系统建设、培训、评估和工程项目监理,为软件工程本科学生提供国内领先的实践案例、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
(4)在工程监理与软件测评方面,
广东省计算中心获批成立广东省级的《广东省计算中心信息系统工程测评实验室》,由广东省质监局颁发CMA(质量认证资质)实验室,且“信息系统工程测评实验室”为国内少数几家顺利通过2012年国家科委的CNAS实验室认证,获得CNAS证书,具有双证的软件测评中心。广东省计算中心建设有一支注重软件过程能力,以软件成熟度模型(CMM)来规范和指导项目研发各阶段工作的人才队伍,能够为软件测试人才提供企业级的技术实践指导和实践训练。
(5)在应用环境方面,
广东省计算中心紧跟科技发展及社会服务的需要,成立了广东省的应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一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的大型应用系统项目。在现代化集成制造系统、商业智能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检验检疫跟踪系统等各个信息技术应用行业均有所涉足,拥有国内领先的企业级开发环境和项目实施队伍,可以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教学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环境。
综上所述,广东省计算中心拥有省内一流的计算机系统,建有企业级软件开发环境和技术专家队伍,拥有国内领先的网络工程建设技术和实施经验,在软件监理与测评方面更是得到国家科技委员会认可,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技能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多元化应用环境,保障和提升实训质量。
建设思路、建设内容 :
建设思路
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以提升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科研优势和广东省计算中心的实践技能培训优势,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计算中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锻炼和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的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
建设内容
(1)改革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广东省产业机构调整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亟需高素质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开发、工程监理与测评以及应用环境人才。计算机系统人才需要熟练掌握系统架构和硬件接口等方面的技术,网络工程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设计、建设和维护管理的能力,软件开发人才需要掌握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方法,计算机工程监理与软件测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软件测试和评析的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应用环境人才需要深入了解一个或者若干个重点行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我们的实践教育基地将针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开发、计算机工程监理与软件测评和应用环境方面的人才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采用“理论+实践+案例”的教学方式,模拟公司项目的真实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体系。
(2)引进社会精英,打造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提升学院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技能强,素质高的专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具体而言:
首先将加强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以科研项目驱动学生实践。引导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实训、实习及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使教师能够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及时了解IT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结合教学改革,建设院内实训课程选择平台,以科研团队为单位,施行课题-学生双向选择,逐步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项目,长期跟踪,提升本科生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以产学研方式引进广东省计算中心的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双方的产学研合作,从合作单位-广东省计算机中心直接引进具有现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参与学校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力,并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技改项目,丰富本科生实训模式和实训案例。
(3)建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促进资源开放共享
广东省计算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实践基地与其他不同高校之间的开放共享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资源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共享。实践教育基地将定期通过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向广东省其它高校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共同承担共建高校的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和合作单位之间的开放共享机制。通过实习基地的纽带作用,把高校和合作单位联系在一起,使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人才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并为企业挑选人才提供条件。同时,高校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4)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校外实践基地稳定有序运行
本校外实践基地依托广东省计算中心共同建设,以计算机人才培养为目标,完善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在教学运行方面,计算机学院和广东省计算中心双方共同负责学生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安排、日常教学和实习管理等,建立运作规范、有序、高效的合作教育运作机制。在学生管理方面,制订完整的学生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如“校外实践学生实践手册”、“校外实践管理规定”、“校外实践考核办法”等,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校外实践,提高在信息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在安全保障方面,建立相关的校外实践安全保障制度和规定。指导教师向实践学生明确实践期间的纪律要求和实习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约束,使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事故的发生。
设目标和建设计划:
建设目标
面向广东省信息行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与广东省计算中心多年合作优势,以项目为引导,教产学研结合,将本实训基地建设成本省信息行业的大学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具体建设目标是:
(1)分别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完善实训环境,设计前沿、科学的企业实训课程;加强广东省计算中心技术专家和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研队伍的合作,设置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内容,引导本科学生积极进行实践训练。
(2)借助自有资源和外来资源充实各实践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畅通信息分享渠道,在本科生实践训练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中进行推广。设立实训课程开放机制和共享机制,实现多元化实践训练模式;建设资源开放和共享平台,实现实践课程和资源的多校共享,将本实训基地建设成示范性大学生实践基地。
建设计划
为了实现上述建设目标,计划依据图开展实践基地建设。
首先,计划以16个月的时间,完善实训环境,紧跟技术发展,更新实训课程;设置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实训内容,对接企业化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将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建设。
(1)紧跟信息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根据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特点,联络企业技术人才,配备优秀师资,设计精品实践内容,搭建创新型实践环境。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实践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在实践基地的建设的第一阶段,将着眼于优秀师资的配备和精品实践内容的设置上,依托合作单位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搭建紧跟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践环境,为计算机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学科素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紧跟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对接工业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应用开发等实际项目,以广东省计算中心承担的康佳CMIS项目、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承担的高性能计算服务类等项目为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以培养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软件开发等应用技术人才和网络管理人才为目标,对接网络设计与实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等类型项目,以广东省计算中心承担的“金科”网络建设项目,广东省移动公司的移动互联网资源管理系统等为实践案例,培养熟练掌握网络工程技术和网络开发技术的专业性、创新性人才;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系统分析、维护和项目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跟软件开发行业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接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管理类实际项目,以广东省计算中心承担的城市文化娱乐售票系统、丽江花园智能小区系统等为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软件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测试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技术精湛的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
其次,计划以8个月的时间搭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畅通信息分享渠道;完善实训考核机制及教学跟踪调查模块,保障学生的实践训练质量和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工作包括:
(1)建设广东省计算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通过丰富自有资源、引入外来资源的方式实现实训资源的电子化、网络化。在与广东省计算中心合作的多年时间里,本实践基地已经积累了充裕的实践资源。例如,实践基地多年来向学生讲授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需求管理”及“软件测试”等在内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所积累的实践资源主要以文档的方式分散存储。在实践基地的后续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实现自有资源的电子化、网络化,以推进实践资源的规范化分享和存储。整合外来资源,保持实训资源的前沿性、新颖性。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更新频繁。为了保持实训资源的前沿性、新颖性,需要进一步整合外来资源。以网络管理项目实训为例,可以将企业化培训(如思科网络工程师)的方式、资源整合到实践基地的项目资源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内领先的IT企业技术人员的方式,充实和完善实训资源,保持实训信息的前沿性。
(2)将在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开放和共享机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多元化实践训练;提供校外资源共享接口,服务外校学员;完善网络实训课程教学管理和考核管理,保障实训质量。具体工作包括:设置多样化实践模块,建设网络选课平台,允许学生根据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提供在线讨论及答疑模块,畅通师生交流渠道。提供电子资源的共享接口,保证实践基地学生需求;开放部分可公开资源库的校外共享接口,服务外校学员,提高资源利用率。
(3)通过完善实训网络平台中的考核子系统,督促学员充分利用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实践效率;提供教学跟踪调查模块,及时跟进和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保障实践训练的教学质量;提供考核及学分评估子系统,实现自动或半自动评价,提升学员的考核效率,并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
(4)从管理制度等软环境上完善实践课程考察方式,凸显考察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提升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热情,保障实践课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的实践课程考察标准上,进一步制定考察细则,以实践质量作为考察效果的核心;以实践课程考察督促学生严格认真的完成实践训练,真正实现工程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