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概论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183120

课程英文名称: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建议学时:48

学分:3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前导课程:学习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后学课程:教育传播学、微格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

考核方式:考试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理论与设计模式;了解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在目标分析、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分析、教学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策略及媒体进行选择和开发,并能从知识类型和教学目标领域两个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能够编写绩效目标及目标参照测验题的开发,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学生能将教学设计中有关的理论用以分析解决当前和以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案例教学,所谓案例,不是用书本上陈旧的案例来示范给学生,而是用最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及师范生教育实习案例做样本,让学生作为事件亲历者进行实地或摹拟操作。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概论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概论与理论基础(6学时)

第一章 教学设计概论(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假设

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过程模型、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成分

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现状

第三节 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建议

教材面对的服务对象、教材的理论取向

强调教学目标与任务分析

教材的结构—将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何确信已到达那里

教学要求:

1.能借助安德森、弗斯特的教学过程流程图说明广义教学与狭义教学两个概念的区别,并说明哪些环节是教学的准备过程、哪些环节是教学的执行过程;

2.能根据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图中的9个教学设计步骤;

3.能陈述加涅提出的教学设计的6个假设和5个共同成分(ADDIE);

4.能根据马杰和格拉泽关于教学论和教学设计这两门学科的主要任务的描述,分析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5.能反思我国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的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论和传播学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系统论与教学设计

传播学与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科学学习论和教学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科学学习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明系统论和传播学对教学与教学设计的重要影响;

2.能用实例说明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在心理实质和外显行为表现上的区别;

3.能比较区分本书主张的知识、技能和习得的能力概念与我国教育界流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概念的异同;

4.能陈述加涅的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

5.能陈述知识分类教学过程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

6.能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与不足。

讲授方式: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与教学分析(12学时)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4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

非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来源

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来源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一般分类框架

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分类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

我国中小学教师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几种理论与方法

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与应注意的事项

良好陈述的目标的实例分析(自学)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明非学校系统的培训目的是怎样通过绩效分析和需要评估而确定的;

2.能举例说明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是怎样通过学生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内容发展需要分析而确定的;

3.能比较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分类逻辑和应用价值上的异同;

4.能运用有关教学目标陈述的原理和技术分析当前教师陈述的教学目标的缺陷;

5.能用目标陈述技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目标。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4学时

第四章 分析学习者和学习环境(4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加涅分析学习者特征的思考框架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加涅分析学习者特征的思考框架

加涅的分析框架的教学设计含义:针对学习者差异设计教学

第二节 史密斯和迪克分析学习者的框架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史密斯分析学习者的框架及其教学设计含义

迪克的分析框架:分析项目、方法与结果

第三节 学习环境分析

不同的学习环境观

分析学习环境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明加涅所划分的三类学习者的特征及其对教学设计的不同含义;

2.能比较加涅和史密斯分析学生特征的思考框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说明后者对教学设计的特殊含义;

3.能陈述迪克所提出的分析学生特征的8个项目并能用加涅和史密斯的思考框架基于适当评价;

4.能陈述并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观与传统教学设计中的环境概念的区别;

5.能用迪克提出的学习环境分析项目具体分析一下教学设计所需要考虑的环境条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4学时

第五章 分析教学任务(4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关于任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任务分析的作用

任务分析的主要技术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与指导任务分析的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的任务分析

如何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

如何运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指导任务分析

如何运用图书理论指导任务分析

运用狭义知识与广义技能框架,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类

第三节 任务分析的课堂教学实例研究(自学)

教学要求:

1.能陈述任务分析的起源、发展和加涅对任务分析理论与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2.举例说明任务分析的作用和主要技术;

3.能针对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类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分析;

4.能用任务分析思想对现有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作出适当评价。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4学时

第三部分 教学策略(24学时)

第六章 教学策略概述(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策略的概念分析与总的分类

教学策略概念的来源与定义

教学策略分类:教学策略概念的外延分析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的排序与组织

加涅的学习层次组织与教学课程图

波斯纳的课程内容结构排序

赖格鲁斯的精加工理论中的教学内容组织

第三节 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微观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方法的分类

微观教学策略小结

教学要求:

1.能区分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的教学策略;

2.能用加涅的学习先决条件论和学习层次论构建单元教学课程图;

3.能举例说明波斯纳的五种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特征;

4.能分析赖格鲁斯的精细加工教学策略的心理学依据;

5.能比较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迪克和史密斯的教学过程阶段和“六步三段两支”教学过程模型之间的差异。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3学时

第七章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含义

事实性知识的作用

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事实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型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节 事实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案例分析 (自学)

教学要求:

1.能以学科为例说明什么是事实性知识;

2.能陈述事实性知识的特点及学习事实性知识的价值;

3.能陈述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含义;

4.能解释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规律;

5.能根据事实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及教学的一般模型,设计事实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八章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概念性知识的含义

概念性知识的类型

概念性知识的作用

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概念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模型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节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自学)

教学要求:

1.能结合具体学科的内容,举例说明什么是概念性知识;

2.能陈述概念性知识的作用;

3.能陈述概念性知识学习的规律;

4.给出具体的概念性知识,能根据其学习的规律设计其教学的过程与策略。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九章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的含义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第二节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一般模型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节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案例分析 (自学)

教学要求:

1.陈述程序性知识的含义;

2.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关系;

3.能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迁移的规律;

4.能列举有关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5.陈述设计程序性知识教学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6.给出要求教学的程序性知识,能设计其教学过程与策略。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十章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学习

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知识类型分析: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型

问题解决教学事件设计

问题解决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三节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自学)

教学要求:

1.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类型;

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不同作用;

3.陈述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4.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教学事件;

5.根据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型,设计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十一章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设计(自学)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含义与分类

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设计

明确动作技能教学的目标

分析动作技能的性质

示范与指导的设计

练习的设计

反馈的提供

动机因素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案例分析(自学)

教学要求:

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2.能陈述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

3.能陈述指导、示范、练习、反馈的含义及其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4.能识别练习的不同形式;

5.能根据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结合具体案例,设计指导、示范、练习与反馈的形式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十二章 情感领域的教学策略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感领域学习结果的性质和学习规律

描述情感领域学习结果的术语

态度的心理实质

情感领域学习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第二节 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

情感领域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型

情感领域教学事件设计

情感领域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情感领域教学的案例与评析(自学)

教学要求:

1.能简要解释情感领域、品德、态度、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2.能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解释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克服它们的条件;

3.能用实例说明情感教学的六步模型的运用;

4.能陈述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十三章 教学传输策略的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媒体及其选择与开发

教学媒体的类型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开发

第二节 学生分组的策略

以班级为单位的大组教学

小组教学

个别化教学

教学要求:

1.陈述听觉媒体、视觉媒体、多媒体和交互媒体的特点;

2.举例说明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和媒体选择的程序;

3.说明教学集体中的相互作用模式的运用;

4.举例说明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利弊;

5.陈述个别化教学的特点、种类、目标,并分析其利弊。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3学时

第十四章 教学管理策略设计(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管理概述

课堂、教室、班级与教学管理

班级教学制度的来源

中小学课堂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管理的目的与基本策略

第二节 班级集体的建设与日常管理

班级集体的建设

做好班级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班主任自身的发展

第三节 不良课堂行为及管理策略

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及其原因

不良行为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

1.能陈述国外心理学家所提出的课堂活动特征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制定一份合适的班级集体建设与管理规划;

3.简述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其原因,描述如何对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

4.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应用性行为矫正程序、双赢法处理冲突;

5.描述戈登的自我管理模型,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3学时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6学时)

第十五章 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概述

测量、测验和评价等术语的含义

成就测验类型及其功能

良好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目标参照测验题的开发

掌握的标准: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

不同类型目标的测验题的开发

测量方式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对照标准分等或分级

找出原因,改进教学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明成就测验的类型及其功能;

2.能举例说明一个良好测验所应具备的条件;

3.能分析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依据并能说明它优于1956年版之处;

4.会编写不同类型目标的测验题。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3学时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含义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类型与水平

教学评价中的两种取向

教学评价与教学科学研究

第二节 实施形成评价

设计评价

教学材料评价

第三节 实施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结性评价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的两个阶段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比较

总结性评价现场试验的变量控制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明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结性评价过程是一个实证研究过程;

2.能陈述形成性评价中的实证评价的三种形式(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的异同点;

3.能举出实例解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目的、阶段、评价者的职位和结果方面的相似性与不同;

4.能陈述教学评价中的主观取向与客观取向的主要方法与各自的 优缺点。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3学时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学与教的理论》、《教育传播学》,相关后续课程有《微格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本课程主要是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确定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框架。 实践环节有见习。

五、教材

《教学设计》,皮连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月第2版。

六、参考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刘志华:《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

七、必要的说明

48学时课堂教学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72学时

版别:2013

制订(修订):褚秋砚

审核:褚秋砚


留言板 Message Board
条留言  共

  • 参与互动
    Interaction

  • 扫码加入课程
    Scan QR Code
教学队伍Teaching Members
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请求信息:
  • 学号号:
  • 班级选择:
  • 附注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快速加入本课程!

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
课程
引导